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少年·小赵 少年*小趙 (2015)

    最近更新: 2024-02-28 01
    • 主演:赵昶通 Changtong Zhao (Changtong Zhao)
    • 导演:杜海滨 Haibin Du (Haibin Du)
    • 编剧: (Haibin Du)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中国大陆 
    • 年份:2015 
    • 更新:02.28
    • TAG:纪录片 / 独立电影 / 杜海滨 / 中国 / 成长 / 中国大陆 / 2015 / 大陆
    • 别名:少年与国,A Young Patriot
    • 片长/单集:106分钟
    • 豆瓣评分 7.8 (5341票)
    • IMDB评分 7.3 (122票)
    • TMDB评分 7.00 (热度:0.68)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中国大陆电影《少年·小赵》的免费在线观看,《少年·小赵》是对白语言为汉语普通话,属于纪录片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8分,有5341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少年*小赵》是一部关于90后年轻人——小赵的纪录片。影片跟随19岁的小赵——一个曾经在山西平遥古城街头摇旗呐喊“中国加油,中国万岁”的年轻人,一路从他生长的平遥来到他读书的四川成都、支教的凉山州彝族自治区等地区,记录了他从高中到大学二年级这四年间感情以及思想的变化,也借由小赵的视角见证与呈现了当下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焦灼与躁动。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4K/2160P

      115网盘 少年.小赵.A.Young.Patriot.2015.WEB-DL.1080p.AAC-国语中字-BT4K 详情
      少年.小赵.A.Young.Patriot.2015.WEB-DL.1080p.AAC-国语中字-BT4K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1080P

      A.Young.Patriot.2015.WEB-DL.1080p.H264.AAC-CHDWEB.mp4[1.90GB ] 详情
      A.Young.Patriot.2015.WEB-DL.1080p.H264.AAC-CHDWEB.mp4[1.90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A.Young.Patriot.1080p.x264.AAC.MVGroup.Forum.mkv.torrent 详情
      A.Young.Patriot.1080p.x264.AAC.MVGroup.Forum.mkv.torren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百度云盘 少N·X赵 【完整版】 (2015).720p.国语中字 详情
      少N·X赵 【完整版】 (2015).720p.国语中字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阿里云盘 少N·X赵 【完整版】 (2015).720p.国语中字 详情
      少N·X赵 【完整版】 (2015).720p.国语中字

    《少年*小赵》是一部关于90后年轻人——小赵的纪录片。影片跟随19岁的小赵——一个曾经在山西平遥古城街头摇旗呐喊“中国加油,中国万岁”的年轻人,一路从他生长的平遥来到他读书的四川成都、支教的凉山州彝族自治区等地区,记录了他从高中到大学二年级这四年间感情以及思想的变化,也借由小赵的视角见证与呈现了当下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焦灼与躁动。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9 IMDB 7.5 正片
      书记
      2009
      纪录片
      中国大陆

      书记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5星!我给这片子跪了!向郭书记致敬,你们为天朝官员教材贡献了最真实的一面!对上难,对下也难;当清官难,当贪官也难;为政绩难,不作为也难;最难的要分配各级利益!都难,都TM难!不容易,而郭书记的公开献身,更是当朝第一人!郭书记您是条汉子!PS:KTV请台商吃饭和退钱暗拍真是神来之笔。8.8
      • 胡时代官场生态记录,目前仅见的作品,非常珍贵。主人公较一般县级官僚要开明得多,对法治尤重视,但亦不能免俗地受贿及在各种酒局上丑态毕露。
      • 难得深入的真实。我问周导为何郭书记愿意被你拍,他说郭书记的秘书对他说:难得你不觉得郭书记是故意让你拍的吗?
      • 县城土皇帝现形记。不膨胀到一定程度,真不敢对着摄影机这么说话
      • 达者济世以行永, 仁者爱人而恒昌, 秋风醉了影成双, 宦海无潜不成规
      • 郭书记一定很他妈清楚拍完之后的后果,但他他妈的还是这样做了,我觉得这他妈的才是真爱国!!
      • 15个月后,郭永昌被双规,被判了7年。郭永昌说,“这个纪录片不是我请他去拍的,而是他找了很多地方人家不敢拍才找到我,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我觉得没什么遮遮掩掩的;第二个就是我对周浩说,既然我同意你拍了,你想怎么拍怎么拍,你想怎么剪怎么剪,不需要征求我的任何意见。所以这个片子从头到尾没征求过我的意见。”“三个月之内我没一点隐私,我的电话,我召开常委会,召开班子会。他们都架着机器在旁边。我觉得敢这样做的人并不多。”确实,全国可能只有他一个。
      • 哪里有酒哪里醉,哪里有钱哪里贿,书记听了手一挥,我不犯罪谁犯罪。
      • 碌碌官门任达通,醉生梦死总无终。尝尽根底江湖酒,始向牢门一场空。(掐指一算,郭书记明年出狱了。)
      • 通过多层次的丰富视角,展现了中国当代一位基层一把手官员的工作生活全貌。透过这些难能可贵的影像资料,既可以了解基层官员在名利场中腾挪应对的艰难,也可以管窥在经济至上背景下中国当代政治生态的诸多细节。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
      • 我现在就想 我的那些北大立志从政的同学 真正走入基层的时候 面对整个坍塌的价值体系 能产生什么样的幻灭感 或者说我自己和他们之间的断层太大 他们比我认识的更早更深刻?1983届西南政法大学校友郭永昌回到了他的口音舒适区 又很快被所有人遗忘
      • 你说巧不巧 接了一个brief 好想你枣的 正好在看这部片子 看完片子查了一下 人家双规后出来了 现任好想你枣业副总经理 不看不知道 世界真奇妙
      • 不查,个个都是孔繁森。一查,个个都是王宝森。
      • 当代官场生态:折腾提高政绩,开会分摊责任,喝酒联络感情,递钱好办成事,官官相互倾轧,无人两袖清风。郭已算是能办实事的人,却也跌入泥潭,命耶?
      • 特别可爱,甚至包括镜头前的拘谨与伪装
      • 后来的《大同》延续了导演的手法和风格。只是那一段几分钟的黑屏录音不仅仅充满了爆炸性和颠覆性的观点及证据上的转折,还让纪录片充满了道德伦理上的失信。郭书记在为人民办事的同时,除了政绩和离职的动容,为官做头的观点一套,可见其他。纪录片永远是在悖论里完成的。 8.6
      • 最后的镜头蔚为讽刺,郭说:我最讨厌北京人。三年以后他去做了北京信访局局长,然后就双规了。
      • “县太爷县太爷,就是要有爷的感觉。厅长再大,找一个处长办事,不过是从这个办公室叫到那个办公室,那不是爷,是大哥的感觉。在县里不一样,你下去看一个乡镇,警车开道,都在路边等着你,那是爷的感觉。”
      • 我在任何地方工作,一定要留下我的执政痕迹。
      • 封官许愿,推杯换盏。夜总会里笙歌,大雪夜里醉酒。往台商嘴里塞雪团,开着会挤出几滴泪。他的意气风发与黯然离场,比一百部人民的名义都精彩。感谢周浩!
    • 豆瓣 8.0 IMDB 6.9 HD中字
      棉花
      2014
      纪录片
      中国大陆

      棉花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11.24 课堂播放 58个小时火车那一段场景,世间的苦痛与欢欣都在这里了。导演真是有关怀之心。
      • 每年七月中旬和九月初是新疆棉花收获季,每年都有大批来自河南、甘肃、四川的摘棉工做四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去新疆摘棉花,她们每天在烈日下机械工作14―15个小时,两三个月可以赚到乡下所需一年的收入。老实说,我对摘棉花这件事情并不陌生,但我从来没想过有人会把它拍成的纪录片。他拍纺织女工脖颈、头发、后背上、耳后的棉絮,小胡子上的细汗,厂房车间上方因灯光的照射张牙舞爪的大量灰尘,灰尘吸入肺里,用生命的损耗换来的钱,去吃,去喝,给孩子受教育。你每吐出一口血,就是一笔钱。如果我是一名中学老师,我会给学生播放这个纪录片,农村的孩子有权知道他们的父母曾经、现在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年轻时的思想与情感,城里的孩子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周浩导演还有一个纪录片叫《书记》,关于中国的官场,十分精彩。
      • 【FIRST青年影展展映】从地里的棉花苗到成熟、采摘、纺织,再到外贸服装工厂的生产、倾销。在平静剪辑手法下,一整条产业链的各个阶段交替展现在观众眼前。无论哪个产业链上的人,都在极其微薄的收入中挣扎,也在辛勤劳动之余苦中作乐。视角依旧踏实平行,可惜深度不足。煽情音乐也过于泛滥。三星半
      • 自己也拾了三年棉花,好熟悉
      • 本片的关注视角是棉花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状况,这或许是周浩导演出道以来最具财经记者特质的纪录片主题,然而导演无意于在片中进行充斥着冷冰冰数字的产业经济分析,而是仍然把落脚点放在这些环节各自牵涉的人的生存状态上。
      • 女子纺织在家园。
      • 补标。
      • 男子种棉在犁地,女子采棉在新疆,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孩子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啊,请往那产业链上看,商场的牛仔裤,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裢啊~~~
      • 对值得凸显的信息非常敏感,但我想问,摄像机是如何进入挤满了人的绿皮车并完成各种角度的拍摄的……
      • 看周浩导演的《棉花》,对新疆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被媒体和网民情绪化渲染,近年对这个区域充满神秘恐惧,其实老百姓的日常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棉农一家选得好,种棉、摘棉、纺棉、做棉质衣裤都是平民,工蚁一样讨生活。《棉花》可与贾樟柯导演的《无用》对照观看,题材接近,视角和表现方式不一样。
      • 通通透透。
      • 棉花
      • 我对这片土地已经无话可说,中国人民是最勤劳的!
      • 撑起了又压垮了无数希望的棉花
      • 3.6星。产业链、价值链、增值链。众生皆苦啊,底层尤甚。
      • “简单地说,当农民没有不辛苦的。”
      • 第51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棉花》。第52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大同》。若不是追看金马奖颁奖典礼,此前都没注意到周浩导演连续两年拿到了两届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今年七月末刚好重看了《大同》,八月中就来初看下《棉花》。—— -种的棉花最后穿在谁的身上,你知道吗?-这从没想过。谁会去想那么多?农民只会想怎么把这块种好,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向前看当年是“前面”的“前”,现在是“金钱”的“钱”。你说是不是?—— 腾讯视频90分46秒版本。
      • 新疆,河南,广州 产地,原料,成衣
      • 喜欢种植的段落,爸爸带着小儿子小女儿在地里,在家里,除开穷苦,还是有最本质最动人的那种情感存在。录音有一点问题,人声显得特别大,摘棉花的大姐喊一嗓子,大家都吓到捂耳朵。邻座一直在笑,而且笑点奇怪。散场的时候才发现是个金发歪果仁mm.
      • 艰难
    • 豆瓣 7.9 HD720P中字
      厚街
      2002
      纪录片
      中国大陆

      厚街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真的找遍youtube没看到完整版。阳光卫视这版本让我觉得很像都市生活频道拍个专题系列报道似的。刚觉得有点意思就插进导演自白了。没觉得看到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了,我觉得自己和厚街居民没啥区别。但看导演的状态就知道,在人类学里这也算是田野做的非常到位了的。生孩子都让你拍。确实是厉害。
      • 看的是某卫视的55m TV-CUT版本,居然还穿插了导演的采访,和不知道是原片就有,还是后期加上的字幕卡,基本只是点到即止的交代了一遍,有点浪费了这纪录片。
      • 你有什么资格因为自己比别人过得好,就用一种怜悯的眼光去看比如你的阶级?
      • 周浩说得好:你有什么资格去怜悯别人?
    • 豆瓣 8.6 HD1280高清国语中字版
      差馆
      2010
      纪录片
      中国大陆

      差馆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王兴曾说过一个数据,说中国的本科率大概只有4%左右。也就是说,一百个人里,也就4个大学生。 可为什么在我们的感觉中,身边个个都至少是大学文凭。其实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就比如公众号这个东西,中国有N亿人不晓得这是个什么玩意,会看公众号的人在中国就是小比例人口。 尤其是对很多在移动互联网中长大、生活的00后来说,中国就是网上那些人的组合,比如从微博来看,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人都吃了没事,整天就关注几个明星的鸡毛蒜皮。 可中国太大了,就像贾樟柯说的: 不能因为整个国家都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 这些年,我经历了太多的长辈们,他们一生勤勤恳恳,把自己献给组织,献给子女,生活照样把他们压在底下踩,年纪越大踩的越深,直到陷进土里,没人记起...... 我总觉得,不管是谁,无论他拥有什
      • 周浩导演在映后谈说,这片子获得拍摄许可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当时广州是春运示范点,他们被一个局拒绝,被这个所允许了。2010年的广州越秀区广场派出所,辖区就是车站范围,任务也比较单纯。春运的流动人口是观察社会的富矿,提供了各种奇怪的悲惨的样本,即便摄影机主要只拍接待大厅,仍然可以窥见一代下层中国人日常的艰难时刻。各色人等丑态频出,现场学生们爆发出一阵阵笑声,我却只能苦笑,这根本不是猎奇不是审丑,这就是被时代车流撞倒的人,被城市化和数字鸿沟抛弃的人;再往前推十年,他们就是我们的农村亲戚,我们的中年邻居,想到这些你很难笑得出来。当然他们不是小白菜,他们会违法,但正如周浩导演被迫解释自己打破所谓纪录片教科书规矩时说的那样,规矩是给守规矩的人定的。周浩导演的世界,永远是复杂多义、值得挖掘与回味的。
      • 有令人捧腹大笑的瞬间,但更多的还是心酸、心寒、心痛……之前碰到一个德国人,他不相信中国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反问我说你们中国人都这么妄自菲薄吗?我想这部片子应该能改变他的错误印象吧……最后祝愿较真的悔罪哥一切顺利
      • 讨薪的,赖帐的,哭穷的,耍赖的,讹诈的,忏悔的,捡破烂的,不识字的,喊警察叔叔的,被骗打黑工的,专等救助站救济的,被教唆偷盗不听反挨打的,身份证被偷无法买火车票的,刚刑满释放不能住旅店的,指使女儿偷窃的,遭抢仍彪悍的,这个残酷的众生相,简直让人没法再爱这个人间。
      • 河南 四川 东北 广州 新疆 哈哈哈 地域黑合集
      • 心酸。拾瓶子的老头去报案说,自己的瓶子被人抢走了。
      • 如果这是真实情况那么人民警察比我印象中要靠谱许多;最后压轴出场的真给咱东北人民长脸啊……
      • 他河南的。。。
      • 张全蛋警官
      • 吾国啊,吾民!http://t.cn/zYGkJrZ
      • 各种各样的人,乱摆摊的、讨工钱的、没钱回家的、耍赖的、骗救助站资助的,抓进来的多是熟面孔,扣几个小时也就放了。站前派出所处理的大部分是自己处理不了的事。只能当个裱糊匠,挨过时间,糊弄过去,等着这些人坐车离开。毕竟,来火车站的人终归是要离开火车站的。
      • 纪录片是五味生活的纪念册,历史可以逝去,但影像却可永世长存。
      • 一个机位,万千人生。这是最真的世界
      • 人生百态。
      • 挺好玩的,很真的样子,感觉镜头架那儿挺中立的,就是在记录这个事儿,但剪辑肯定不是中立的,总会贯彻记录者的情感和意志。2016青岛独立影展见到周浩本人,听他讲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观念,挺受用的,是个在多年拍摄经验基础上把事儿想得挺明白的人。
      • 真实。
      • 众生相,真实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种纪录片我可以每天看好几部不休息,但中国只有一个周浩。生活永远是苦涩的,没文化没手艺没亲人没靠山,边缘人的生活方式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毁灭,卖两个饼挣一块钱,死磕到底就是要警察认个错,冤枉了同事来警察局惭悔。众生啊,皆苦,那是真的苦,自身禀赋的奴隶
      • 那个忏悔的人给派出所提供了神性的沉默时光
      • 捡瓶子的老头被抢、派出所里蹭热水泡面、丢身份证、救助站补票、讨工钱的、耍赖的、没钱坐公交的,广大底层的百态。没有歌功颂德,没有虚构,去趟大车站蹲看几天就知道此情景历历在目。琐事小事太多,这个所的警察处理方式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这种纪录片搞不好现在也是看不到了。8.5
      • 机缘巧合在刚成年时做过几个月协警,观影时有些感触,同片中不同,镜头之外的警局要生猛的多,毕竟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破事很容易就耗空人的耐心和善念,警服又会赋予别样权威,这种变动在年轻警员身上会更加深刻,可惜电影太浅,仅给了纪实功能。
    • 豆瓣 8.8 IMDB 7.1 720P
      铁路沿线
      2000
      纪录片
      中国大陆

      铁路沿线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让人深深难过的一个片儿,不应该跟这么一屋子美国人看的,这是中国人真正需要的电影
      • 父亲拥有三个老婆那孩子,在自诉时火车开过来,因为太吵,他停了下来,火车好长,他足足等了两分多钟,这一段简直神来之笔。
      • 看过最震撼的国产纪录片
      • 大四川让我觉得最唏嘘,他是因为丢了身份证,公安没有把他送到家,他就成了流浪汉,片子里一开始他是最讲究的人,知道做菜加酒加辣子,知道梳头发,知道穿的体面一点,但是他却疯了……
      • 好的纪录片到底靠什么?客观真实?平等视角?不表态的立场?还是耐心守候?妙手剪辑?伏线密布的隐喻?抑或导演循循善诱的亲和力?杜海滨确实较大程度地让那些受访者放下了戒备心,他们面对镜头,说出的那些生动的话语,保证了这部纪录片的精彩。
      • 那几年的寒暑假一直往返于陇海线,宝鸡站停留的时间很长,里面的几个主角我都见过……
      • 见过导演本人。
      • 看得心里好难受。
      • 豆瓣的巨婴们应该看看,不是教你们什么是社会,而是这就是你们的明天
      • 良心之作,看了数遍,中国记录片转折点
      • 结构上不够完美,影像虽然很真实,但是应该还能更好。这个版本应该是导演多年后加入自己的阐述的。无论如何,这依旧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纪录片。就像结尾所说的:异常残酷,极度真实。
      • 被拍摄者以商量的语气向拍摄者寻求金钱援助,然后呢?被剪掉了,如何回应的,无从知晓。在此后的2000年代,灰头土脸的低端人成了中国独立纪录片最常见的拍摄对象。
      • 小胖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流浪者。
      • 2012西安民间独立影像节
      • 每天眼睁睁看着客运火车经过远去却不能回家是最最残忍的事。
      • 十几年前的流浪者群像,在今天仍可参照:他们的处境、生存方式、出走原因、可怜与狡黠……在深圳,路遇他们的机会不少,我都匆匆而过,相较于同情或漠视,我更愿意相信流浪也是自由之一种。
      • 8/10。回避了底层影像中天然存在的话语不平等权力结构,重新构建了底层人物的主体性,当背景处一列火车迎向驶过,在轰鸣声中失去话语权的孙岁雄陷入茫然,此时为了尊重受访者镜头上摇回避了孙岁雄尴尬的情绪。垃圾场居住条件的恶劣被一种看似主观实际客观的方式讲述,周富是流浪汉中对自我形象要求最严格的,几处生活场景纪录下他的性格:试穿偷或捡来的警卫服、用捡来的美发物件给流浪汉理发以及自己在一处废弃民居外洗衣。作品涉及到的伦理问题是该不该给采访者费用补助,如身患重病却聊天中满心功利套近乎的凤翔,寸步不离玩具枪的李小龙和春晚聚会的流浪汉自创歌曲表达生活血泪,太过残酷的真实性应该被保护、拒绝施舍钱财。影像确实粗糙到开头画面右上方有疑似话筒的东西,但恰恰是一种偶然性的美学,就像洒水车歌谣连接采访片段和铁轨空景的转场。
      • 业!界!良!心!
      • 希望他们都过得好
      • 为什么只能找到上部?你绝对没见过的底层人生活写照,原始人般的生活。这个世界太多不公平,唉~~
    • 豆瓣 8.5 IMDB 7.5 01
      三和人材市場~中国・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2018
      剧情片
      日本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三和人材市場~中国・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对那些没文化没技术的人来说,努力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你懂的,每个三和大神都可能努力过。
      • 这片子提醒我一件事:第一代留守儿童已经长大了
      • 第一代留守儿童进入城市的生活,有的人还在坚持有的人已经放弃,其实虽然生活的背景差别很大,他们的迷茫和忧愁都觉得很有共鸣,之前说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年轻人不想工作不思进取但好歹人家有社会保障有技能培训的渠道,我们有什么呢,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背后是什么?
      • 我要是没读大学分分钟就三和大神了,就算读了大学,困境还是和他们一样的: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实现所谓的成功,家乡回不去,大城市又留不下来。面对越来越多此生注定得不到的东西,只能降低物欲说一声不想要。根本就看不见未来,所以更不想努力,传统价值观里的勤劳致富对我们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
      • 2020小康是在搞笑吗?这才是真实的中国,贫富差距也不说了!
      • 兄弟别去 那是黑厂 我们去上网
      • 每个三和大神在成为大神前,都曾努力过
      • 就冲着禁播也要打五星。广电现在号召拍现实题材的片子,真有这种赤裸裸反应现实的来了,结果全网禁播,真是讽刺。
      • 最让人难过的可能是因为工伤而失去了右手的农民工努力在深圳开小店养活自己一家人,女儿却无法就近去小学读书那段吧……
      • 看见宋春江三人觉得格外亲切熟悉,那时毕业说是机械工程师助理什么几把玩意儿,直接被拉到深圳富士康做流水工,还好老子头上有实习光环可以放肆,做了一两个月闪人,深圳周边厂区真不是人待的地方,生活环境也是,尤其对男的,意志消磨超强,烦躁又平静无力,365的记忆基本可以压缩成一天没什么区别
      • 在三和是大神,在写字楼就是佛系,《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的对面是《新闻联播 人类史上幸福感空前的民族 》《知乎成功者 机遇与勇气垂青的时代骄子们》
      • 跟国内很多写三和大神个体的稿子不一样,日本人的视角更综合,讲了很多结构性问题:留守儿童出身、读书成本高、中介欺骗、身份证骗局、勤劳的第一代农民工孩子也上不了学……这些中国观众熟知的内容重新结构后,是对大神群体的同情式理解。这种同情在国内的语境下已经很少见了。
      • 三和大神代表着一种“新工人”的趋势,区别于传统工人“吃苦耐劳”的形象,展示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新生存哲学。年轻工人不受关于婚姻、储蓄等传统观点的束缚,当认识到阶级上升机会微茫后,谁还想努力工作,当然是放弃奋斗,彻底拥抱享乐主义。相反是里面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还在相信那一套,可悲。
      • 三和大神笑着说出“绝望”两个字,但他们是真的绝望了
      • nhk从这群人的父辈就开始拍摄相关主题的纪录片了,可说是一个大型中国人口红利直播现场
      • 1.“说白了,我们这些人根本就是奴隶。”“——你不跟父母联系他们不伤心吗?——联系了更伤心。”“我跟你说,我名下有1500万。”(一个卖掉身份证的大神说。)2.感觉没有之前那篇报道震撼,可能是采访对象还不够典型。3.日本人一直在努力理解中国,中国人还在努力想象日本。
      • NHK拍的片每次看完都有一个最大的感觉:被吓到!少看点央视新闻,多看看NHK,你会了解有人的生活如地狱。
      • 一直对三和大神就特别感兴趣,自己也是三不五时陷入有今没明的低沉生活状态,痛饮肥宅水,大嚼高热量,晚上熬夜不睡觉因为不想今天过去,早晨赖床不愿意睁开眼面对明天,如果自己也处在三和大神的环境,很难讲自己不会和他们一样,片子很真实,祝愿这些被采访的人们,能有一个好一点的未来。
      • 在龙华住过一个月,这里的场景历历在目。龙华汽车站每天贴满了月工资2K出头的招聘信息,都是流水线,只能靠每天加班4-6小时才能有4-5K。这里的人和事,在龙华比比皆是,所谓放弃希望即如此。但是活着就已经筋疲力尽了,梦想什么的早就戒了吧。那些持“你穷是你不努力”的观点的人不妨来看看此片。本片深挖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40年人口红利耗尽,阶层的贫富巨差越拉越大,所有的勤劳致富在资本的增值面前一文不值!没想到这是在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最“活力”的城市的青年生活现状。所谓的全球第二大GDP,最广大老百姓是不是真的幸福,这种国外的纪录片想必更真实。8.6
      • 想起前几年在横店拍戏时遇到的一些横漂,他们的状态和这些三和大神有点像,人到了某种环境里,心态就会随着周围的环境改变,做出一些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倒是蛮佩服被采访的几位年轻人的真诚,他们在镜头竟然可以如此真实,纪录片最后把问题的根源放在了留守儿童上,但我们已经明白了背后的根源。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