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编导水平没得说,叠画,曝光,大特写,伪纪录片的形式,大量邪典式场景镜头,先锋前卫,用一种反迷信的手法来展现神秘,反倒增强了电影cult风味,实乃无心插柳 |
|
很难相信这是1922年的纪录片,表现力丰富,情节引人入胜。全片分七个章节,讲述了恶魔崇拜历史,女巫的出现,中世纪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而产生迷信并因此引起集体狂热导致疯狂猎巫运动。同时大篇幅描述宗教裁判所的无知与疯狂,使得此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家禁映!总之,好片! |
|
恐懼源於無知,中世紀對於所謂女巫的迫害正是因為人們對於自然界的無知所致,但另一方面,基督教的絕對統治地位以及其一神崇拜的教義,則成為迫害異教徒的重要原因。在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福柯的規訓與懲罰,權力總是與懲罰手段緊密聯合并細微的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內化為行為規則以加以表現。 |
|
2020年巴基斯坦剧集《女巫 Churails》→2020年电影《女巫 The Witches》→1990年《女巫 The Witches》→2015年《女巫 The VVitch: A New-England Folktale》→1922年《女巫 Häxan》:「我们也不再害怕教堂,恐惧地盯着魔鬼的壁画。女巫不再骑着扫帚飞天。但迷信是否仍在我们之间蔓延?当时和现在的女巫与雇主究竟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呢?我们不再迫害老妪,但她们不是依旧在受苦吗?还有那年轻的女人,我们说她得了歇斯底里症 - 孤单而悲伤,她对我们而言不是仍旧难解吗?现今我们把不快乐的心归责于精神疾病 - 如果她恰好富裕,那便归于现代诊所。我们以此自我安慰,仿佛现代诊所温和而暖热的淋浴,已经取代中世纪残忍的酷刑。」 |
|
以前的人们迷信,我们现代的人难道就走出去了吗?1922年节目组展示的是扑克牌和水晶球,我们现在迷信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以前老年女性受到指控和虐待,现代他们的境遇就变好了吗?只不过是穷人的境遇更差,富人能享受到好的私人治疗。
对于魔鬼丑陋恶心的想象,这完全是教会的歪曲吧?想想看,这么一个恐怖的生物,看着就反胃,怎么会想着去追随啊。这点美国恐怖故事做的比较好,其中一集的恶魔就是神秘强大的美少年,这才有吸引力。 |
|
前一部分插图看的快睡着了,喜剧味的奇幻默剧 |
|
找的就是这部!!!! |
|
《女巫》以书籍和文献资料为蓝本,采用了记录+剧情演绎,导演说明+角色扮演,情节还原的方式。边讲边演的手法,让记录中有剧情片的趣味,导演又能在剧情演绎中加入细节说明,容易使观者入戏。由于宗教原因,这部电影当时被瑞典和其他欧洲国家列为禁片,直到1929年经过严格删剪的版本才在美国出现。 |
|
就是看不懂。 |
|
黑金战士必看;Chimera的封面出自本片;北欧伟大的大特写传统;基督教,极权,异化,我们一起来烧教堂吧! |
|
7。像是一部科普片,告诉20年代的人们女巫为何 |
|
膜拜 |
|
带有猫腻儿色彩的邪片儿!~ |
|
从类型上来看,应该算作《二十四城记》这类再造情景的纪录片手法式电影。充满了营造的中世纪宗教巫术传说的氛围。正视女性被迫害的历史,让人们科学看待巫术,破除玄学的观念让人敬仰。 |
|
特写镜头、对噩梦的描写、中世纪巫术场景、旧时迷信与现代心理学/病理学的对比。 |
|
archive上有。丹麦和瑞典合拍的一部宗教纪录片,在20年代真是前卫,当时更被列为禁片。前面的书本讲座有老师拿着讲尺在上课的味道,其实叫《女巫探秘》更适合。 |
|
先驱了 |
|
青木堂13424292240。洗尽铅华而震撼人心——尽管洗尽铅华并非导演本心。 |
|
诡异... |
|
一部独特而伟大的作品,可以说是众多女巫与修女恐怖电影的源泉。导演本杰明·克里斯滕森把该片分为七个章节,从展现古代人信仰与猎巫时期的画作开始,引出神权与猎巫的线索,然后用再现表演的概念去展现女巫生活和猎巫审判。而这些案件的本质内容是歌颂人性的自由,讽刺抨击封建神权的压迫,揭露猎巫行动的受害者终究是底层的真相。影片中的特效化妆很出彩,通过重曝达成的特效在1922年也相当精彩,修女疯癫狂舞如同《卢丹的恶魔》,其纪录片与剧情再现结合的形式可谓超前于时代。电影最恐怖的,当然还是被害人要承认那个加害人都不相信的罪名,神与皇的背后都是无辜者的牺牲。在最后一章,导演解释了精神疾病在中世纪被妖魔化,让我想起今年的《恶魔之浴》。并提出了猎巫的灭亡与延续,世间没人再相信女巫了,但有人又会成为现代被歧视误解的女巫。 |
|
A-,#SFF#,开头除了旁白没读出文字,和如今的纪录片很相似。其实颇有现实意义呀,年老的女人渴望借女巫的药水重新得到丈夫的爱恋,贫穷的老女人渴望金钱。对于东方人来说,影片中的种种可以说是西方奇观了,但后面的猎巫,又不禁让人将之和中国六七十年代的某一事件作比较······ |
|
104 分钟(DVD version),7 acts ;其实算得上是一部“科普片”。其中,女巫飞天那个镜头——曝光用得好;特写镜头的运用感觉有点《圣女贞德蒙难记》(1928)的味道。 |
|
影史早起著名的纪录片,其实就是部中规中矩的科普片罢了,不过特效真的挺牛逼的。 |
|
默片看起来好累…… |
|
三点五吧。喜剧,一般,结尾略无聊。刚开始的星星小剧场很不错,“the devil is everywhere and takes all shapes, he shows himself as a nightmare, a raging demon, a seducer, a lover and a knight.” 这种风格不应该搞戏剧啊,应该是赫尔佐格的诺斯费拉图那种感觉。也没到极致。这种社会背景就很适合来段卡夫卡或者王小波的故事,比如老女巫的坦白,可以搞出一个中世纪版万寿寺;影像还是10年代的技巧,落后了 |
|
中世纪等历代历史中女巫记录巡航,入选“最美摄影影片”,确实看碟比较好 |
|
包含表演情节的纪录片。 |
|
牛叉。 |
|
姑娘,他们也会烧你! |
|
一小撮“真实”,再加上一大把“虚假”,搅一搅拌一拌,得到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远比克利斯登森的视觉创新来得重要。 |
|
魔鬼走了,但它带来的恐惧却延续下来。 |
|
基本睡着,掃把飛天的時候暫時精神了一下。 |
|
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视觉上的展现,以近奇观、诡谲的方式科普了中世纪的巫术历史。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更像是借巫术来描述当时几近荒诞的迷信和女性的悲惨命运,而结尾也在过去与现代画面的交叉中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化作对人类追求正义性和科学性的诘问 |
|
快一百年了 |
|
#134 20年代摆拍出来的科普纪录片,有意思的是导演亲自出演了devil的角色,和女巫们在森林交欢。 |
|
观影盘点期,看过留脚印~ |
|
具有科普意义的伪纪录片,时至今日看起来依然够大胆够cult,特效竟然做得挺好了,残酷中有种奇幻荒诞感;然而实则是极为黑暗的时代,以演绎方式还原彼时场景,各种酷刑尽现,令人不寒而栗。对于后世有重大影响,可追寻到诸多影片的源头;老妇流泪与贞德之特写真高度重合。 |
|
那些花样百出的刑具真的吓到我了,做得好特喵逼真。人类部分色调是古卷轴黄棕,魔鬼出现变黑蓝,无论是大肚皮的魔鬼、齐刘海的僧侣都符合我对他们的童年印象。还有用巫术变金币,小孔窥视到地狱之门,猪头怪守卫,披着毛毯的骷髅龙,女巫必吃蟾蜍和小孩的设定......人类世界的苦难和粗鄙的生活写照也很真实,比前面看的今年新出的恐影要精细一百倍。而且不见血,音效也是默片经典欢乐调调,但这种邪性很有穿透力。人类恐惧的从来不是已知的东西,而是未知及一知半解的古老诅咒。 |
|
好有趣 最近迷上了女巫 |
|
够古老. |
|
资料电影,24格时代交差所看……虽然,是为了截图跳着看的 |
|
纪录片起手,不过后半段纯粹的剧情片;更加好奇的是关于「女巫」活动一切超自然传说的起源,以及如有皆事的民俗传播,关于女巫的一切如果确有其事则各种应对措施与诠释事出有因,如有全然无稽之谈那么各种经验与传承从何而来? |
|
1922年的纪录片,依然很好看! |
|
跟中国人讲神怪? |
|
100年前邪里邪气的女巫百科锦集Thesis Film,这部当年还被拒绝归入纪录片,可能因为里面再现“巫女”们的恶魔场景幻想真的太多,很奇妙cult。本来Christensen要拍三部曲(计划还有feminine和Spirits)后来光这部筹备就花了三年,投资庞大,后面还遭遇各种审查难,所以最后就出来这一部,然后他就被撬去好莱坞拍平平无奇的片了。七幕剧设置,每一幕都有传说的再现,十分认真。追究牛头马面魔鬼蛇神源头Torture Chamber那段科普架势好足。 |
|
巫术万岁! |
|
9D |
|
尽管构图严谨,带着教科书式的结构和浓浓的宗教味。但是个人看来,一些饶有趣味的表演、臆想般的光影氛围,让整部片看上去像充满荒诞感和嘲讽意味的轻喜剧。 |
|
就一点,不能这么迷信科学阿,我就遇到过一个真的巫婆! |
|
90年前的电影,还是那么有吸引力,除了不太恰当的配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