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有一腔怒火,但我还有头脑,知道把愤怒用在正确的地方。” 英雄不只有骄傲的身躯,更需要英勇的气节。这个角色除了抖森,想不到谁还能胜任和超越。原来国外的戏剧现场都是真接吻(异性&同性)、真淋浴、逼真血液…在中国都不曾见过。看的版本包括95分钟上半场+15分钟休息+5分钟采访+65分钟下半场 |
|
他妈妈的表演最佳+抖森真是在用生命演戏 |
|
都说了以前不爱莎士比亚是没有男神引路啊! |
|
比预期(预告片)要差一些…抖森用力挺猛,其它的演员很一般,尤其麦哥有点出戏啊… |
|
这是至今最有共鸣的莎翁剧。关于人群的无知,高傲的灵魂。 |
|
几十平米三面台,道具最多只有几张椅子一个梯子,几乎没有配乐,演技得到最大化。对抖森刷新认知,演技真的好啊,戏剧张力杠杠的,推! |
|
1. 这次我终于领略了抖森的魅力,以前一直get不到,并不觉得他的五官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他的魅力在这种舞台上就可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尤其是几个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也还可以。2. 莎士比亚把人间事写尽了吧! |
|
(15/06/14 大剧院) 上半部分明显没有下半部分精彩嘛! 各种高能 情节又紧凑 抖森真是为这个角色平添了一份戾气和顽皮啊 不容易 但我觉得他反叛时候各种犹豫.这个妈真的是继猫姨之后再次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然后灭亡全家的案例了 阿姨喊的太勤 听着声嘶力竭啊...老婆真是除了亲亲不会干其他事情了好么 |
|
虐心虐肺,抖森若隐若现的美好胴体看得人春心大发,每一场戏都要被淋水,吊颈。现代化配乐呈现,莎士比亚跌宕起伏的剧本的确一流,几百年后的今日看来丝毫不显老套,且极具现实意味和参考作用。肉排帅透了!!!和抖森亲吻看得我要啊啊啊尖叫了!腐国真不愧腐国!连莎翁的作品都能强行腐化![7.28看的] |
|
抖森在演莎翁剧的时候最有魅力 |
|
寇流兰本就是我除了驯悍记外就最不喜欢的莎剧,完全引不起共鸣,所有人物除了Menenius外人人面目可憎。看哭了完全是因为欣慰Tom的成长。从剧场起步的演员的灵魂终究还是在剧场里。 |
|
怒黑了一记愚蠢的人民大众。科利奥兰纳斯死在敌将手里算是很好的归宿了,战后活着回罗马肯定被群氓坑得更惨。 |
|
二战胜利不久,丘吉尔便在大选中落败下台,但普鲁塔克说过“对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因此即便科利奥兰纳斯作为英雄人物的悲剧结局令人唏嘘,但却未必能因此臧否公民们的选择便是愚蠢和卑鄙,实际上暴躁鲁莽如他若果真上台,或许就是另一位法西斯暴君。莎翁的思辨,不能不说太领先时代 |
|
作为叉汉子粉我对妇联一直比较So-so,但真的会因为《科利奥兰纳斯》爱死他。眼里时刻有累的悲情英雄,在以民主遮羞的政治权术面前,充分合帖了我内心对于“民意”和“民智”的轻蔑——政治立场上,我的确和科利奥兰纳斯一样“不正确”。最后输给妇孺的眼泪太煞气了。英国演员的极限在舞台。 |
|
完全沒了解去看這部,真的超級驚喜!非常喜歡故事和台詞,笑點也很有趣。開頭用身體的部分來比喻執政者與民眾的關係太妙。劇裡有超多現實的影子:民主的虛偽、權力的趨炎附勢、親情的綁架、英雄的隕落……看的時候甚至還能想起很多只會當鍵盤俠啪啪啪,一到真的需要站出來的時候卻如縮頭烏龜的“懦夫網民”,只能說莎翁對人性的觀察真的太透徹了,400年過去了,愚民還是沒有改變。肉排親抖森的時候真的全場驚呼,但真的最後鏡頭特寫抖森的淚眼真令人心碎,雖然演技上比不上老油條馬克叔,但他的特質和這個角色太契合了,甚至於驕傲的個性你還會想起佔領H廳高喊著Say my name的洛基。而且說實話,舞台上的他比影視劇裡面的他魅力更大。 |
|
所以说男神这种庸脂俗粉的词已经无法形容抖森了。他就是天上有地上无,宇宙级的英俊,史诗级的性感,再加千里挑一的演技。 |
|
這是我看的第一版Coriolanus,完全被說服!一個簡單的故事卻蘊含了人性、政治的話題。對稱而呼應的結構讓故事更像是個隱喻,上半場是民主/代議制無法容納英雄,而在下半場,即便是獨裁制,群眾交出了權力,但他們殷切的盼望仍讓他身不由己。年輕化的抖森讓故事更具現代感,母親的演出是最大的閃光點。 |
|
演员给人的震撼远远大于其他所有,而且包括主角在内,真的是个个精彩。导演大概也就是教演员在哪里画个圈圈…不过话说回来,莎剧不看演员还能看什么?只是万分没想到抖森的功力如此之强…令人刮目相看。P.S. 14年的剧,也算是完美预言了脱欧公投。 |
|
太!燃!了!看到下篇热泪盈眶… 抖森真的是可以写在简历上的“无与伦比的性感”啊!好想摸他…… |
|
感觉抖森演这么一个角色还是年轻了,怎么看都像个妈宝熊孩子。家庭与性格双重笼罩下的悲剧,求情那段现场看可能更直戳要害吧。字幕不知道怎么回事,感觉某些地方翻得很刻意?肉排排ಠωಠ!老婆怎么看都像Billie Piper【。 |
|
看到肉排强吻抖森那一幕,总觉得拉面瞬间哭昏在厕所。。。。 |
|
哎 呢本心塞剧…… |
|
Donmar Warehouse小剧场魅力MAX,六七十平三面台,极简服道化几无配乐,镜头调度给了充分细节。砍去《大将军寇流兰》原本末节,保留最核心忠诚-逆反、菁英-民众等价值讨论、血腥及幽默,民主功过是非留评说。抖森演技终于扎眼甩开空王冠系列的面具;其母扮演者亦令人过目难忘。莎翁晚年亦够老辣复杂。 |
|
二战结束仅两个月,丘吉尔便下台,引用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自嘲:“对本民族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成熟的标志。”普鲁塔克此言非常适用他的古罗马老乡科利奥兰纳斯,一个浴血奋战守护国家后被国民抛弃的英雄,其悲剧虽源于自身性格,但主要还是由险恶政敌及墙头草庸众所致。价值观摇摆是自我毁灭的开始,叛逃敌国反攻母国是向情绪化臣服,被家人三言两语说服主和时又过于理想主义,他终是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观众不宜用现代思维去评判古人的选择,但作为一部21世纪重排的17世纪莎剧,若无新解读便无意义,遗憾这版在再创造方面偏保守了点。抖森真乃NTLive最帅男主,可惜过于帅气儒雅以致和鲁莽无礼嗜血狂妄的角色不够贴合,不过最后一幕倒吊舞台上血尽而死真是悲凉又绝美,绳子上全是腿。 |
|
visceral and raw Hiddleston的形象难道不是更符合Alcibiades?! 有这个考虑那这casting真是神了。 这个版本的妈和2011那个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 这个像是捧杀的妈宝妈,11版则是一个威严的斯托伊妈an embodiment of Rome NTlive 当中有采访 真是不错 (C:Hector,Volumnia: Livy's Hannibal) |
|
抖森最有魅力的一部剧 |
|
#2022莎士比亚影像展# 他是一名绝无仅有的战士,是一名重感情的儿子与丈夫,是一名出色的将领,唯独不是一名善于应变的政客。骄傲是他的标志,也是他独一无二的性格,自始至终他都坚持着自己的这份骄傲,哪怕是被流放亦是死亡。抖森的演技真的太棒了,完美演绎科利奥兰纳斯。 |
|
有生买过最贵的票(买黄牛不好,但是看不上忍不了),看三遍等于一个包 |
|
2019.4.2 上海猫悦上城 第一次看这种高清放映话剧,太爱这种没法去现场退而求其次的观影体验了,也是第一次真正被抖森的演技折服 |
|
居然b站有看!幸好我买票的时候忘记b站了ww万代第二排感觉整个舞台上的人扑面而来,真是太有冲击力了(特别是抖森的肉体ww)整个故事我一点不熟悉,前半场特别感觉有点累(可能我入戏慢)但越看越着迷,所有演员真的都太棒。不由得想起乌合之众,几百年过去了,民众还是一点没有长进呢。 |
|
被海报这身抖森肉馋了多年,托赖NTLive限免才稍微弥补错过大银幕的遗憾。抖森33岁时挑战了这个百战将士,如蛇的悲剧在于,言语比刀枪残暴,腹诽一起,愚民或顺民都被利用成政治走卒,不善钻营的人,败得一败涂地,就连昔日荣耀都成了顶上荆棘。未曾料想双重背叛会是他一生也逃脱不了的宿命绝路,怪那盲信太轻率,决绝太过火。全剧最哇呜的地方要数肉排对抖森的突然一啄,说什么初见新婚妻子的狂喜也不比面对这位战神的心跳,gosh! |
|
抖森真是太让人出戏了,能明显感受到他的努力,但似乎怎样努力都无法挣脱自身气质的限制,gentle到周围有一个稍微强势一点的角色都能笼罩住他,完全不适合这个角色,尤其后半场明显力不从心。母亲和妻子则闪耀全场。剧作上也不出彩,关于民主与民粹尤其在当下这个世界其实有很多可讨论之处,对于这部分现代化的改编反而潦草了不少,总体来说令人失望。 |
|
还不错哎 |
|
感觉你抖一开始没入戏,十几分钟后状态好很多。割喉淋血好病!!好病!!! |
|
果然在剧院里睡死…上半场醒来的时候大将军已经众叛亲离了,下半场醒来的时候大将军已经被肉排吊挂起来了… 满场都是老人,落幕有掌声,虽然我觉得抖森演将军很性感,但是太年轻以及声线太温柔那气势还是逊于费因斯版…他夫人太像BP姐所以我一直出戏…场景布置和转换很棒。 |
|
前半场还觉得哇抖森演技是不是有进步,md麦哥主幕一出抖森又变成面瘫大背景了= =整剧应该叫做———论屁民的脑中的豆腐花<——大概主角一臣服屁民Af心中的他美好形象就崩塌了(于是结局手刃基友((看出来场景在用力的变dramatic但还是很单薄,下半场更是完全不用心,不好看。 |
|
抖森真的是too polite and unnecessarily sexy for Coriolanus,感觉他演什么角色都太彬彬有礼了,一副不想冒犯到任何人并且随时准备道歉的样子,后半场直接变gay片…… |
|
上半场比下半场好太多。如导演所说,上半场的现实意义永不过时,强性把观众带入军阀视角,去轻蔑平民主义的盲目无知和反复无常,用英雄主义稀释主角的傲慢专断。下半场回归经典莎翁结构,有些乏味。抖森真的挺不错的,但是他剧中老婆的角色功能就只有吻戏吗? |
|
这部莎翁我站主题,群氓与英雄各暴其短的较量,足见历史深刻,当然抖森的跋扈、屈尊和柔情演的都蛮好(开始觉得有点太自带光环后来扪英雄泪就瞬间路转粉了),让最后的结局很有爆发力。依稀记得当年看人艺林兆华版,舞美有相似处。就拍摄而言不太赞同老是给小舞台大俯拍,然后洛克的访谈决定以后都避走 |
|
以人民的名义! |
|
400年前的剧本依旧是当今世界的映像,不知道是莎翁太厉害,还是社会始终那么糟糕。觉得抖森较于角色还是年轻了些,回头补伏地魔版的 |
|
他不会展示“光荣的伤口”,他拒绝虚情假意和夸夸其谈,他不会博取欢心,他蔑视庸众。
他是乌合之众眼里的毒瘤,人民的叛徒,他是被讪笑的“高贵的人”。
他是健忘的好人,被假以亲情绑架的人质,是悲剧收场的英雄。 |
|
#北京电影节# 此分都给莎翁~ 戏剧的那种抽象张力可以超越舞台本身甚至语言,即便并不喜欢现代改编的布景服装甚至选角,莎翁依然不倒。// 另,这是最近以来观影感受最糟的一场以后再也不会感popstar场,傻逼脑残粉不分时晌发出各种叫声,既不懂戏剧也不懂人事 |
|
NTLive at 猫悦。贵族沦陷于庸众,翻转过来就是暴君统治平民,权力,总是在人身上创造它的神话与末日,人性的叵测,不仅在于墙头草的党同伐异,更在于noble与rule的不可兼得,拥有天神的力量,拥有荣誉的勋章,就是厄运的开始。在这个一切都可以阐释的时代,听到那句石破天惊的I banish you! 让人感到英雄时代那种纯粹的狂怒,来自一个浑然的、不可解析的意志。PS我觉得莎士比亚时代似乎有一种对愚昧的焦虑,但语言的触角又是如此发达,以至于智慧无法在语言之外存在。 |
|
舞台赞。配角表演更自如。 |
|
英雄vs人(pi)民。 |
|
唯爱救赎,伦常永生。抖森这版“英雄”略显“柔气”,武戏浆糊,文戏温乎。妈妈的“慈母”形象胜于“恶妇”心肠,科里奥兰纳斯更像被自身的天性和傲气所伤,且被屈辱和愤怒推向黑暗深渊的孩子,屈于威严,臣于情常。“基情”略有浅尝辄止的噱头,政权游戏的寓意颇具现代性。 |
|
没看过他的其他作品 但是有点懂抖森的迷人之处了 |
|
功勋卓著的将领不得不陷入政治泥潭的结局必然是悲剧——恺撒悲剧了,安东尼悲剧了,马歇斯也躲不过。性格悲剧?不不不,其实是制度(社会)悲剧。英雄与民众的关系从来都是充满了讽刺,人血馒头可不只是中国“五四”的特产。看了几部NTLive的限免剧,舞台本身就极富张力。今次仓库改建的不足十平米的空间,演绎起来并不局促,还有各种效果,颇具匠心。 |
|
从妈妈说:this is the last!开始哭,一直到剧终停不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