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材极为重要,所有中国人都该了解:南洋土地数百年来浸满了华人的血、泪、汗,近代又有大批华人返回中国做出巨大贡献。但这纪录片不能令人满意:拍得太琐碎、节奏太缓慢,对马印等国对华人的歧视政策也不敢系统性说明,更别提马共了。最后还用一些民族团结展望未来的套话结尾。当然作为给普通中国观众的科普还是值得看看。 |
|
陈金钟
保赤宫
兰芳
林凤
万历帝的话
乾隆的答复红溪惨案
朱纨战役
郭嵩焘
袁世凯的态度
李伟汉提供的纪录片
侨批史料
张弼士
伍连德
林文庆 |
|
《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央视拍的最好的纪录片。 |
|
情景再现做得不错,把那一代人的艰辛都表现出来了,基调有点闷。 |
|
目前为止看过的中文纪录片中的佳品,低调不做作,旁白声音简直不要太美好 |
|
去了印尼后,忽然对南洋华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却不会华文(最多会福建话),到底是什么导致多次的反华事件,又是什么使他们留在了当地,似乎被中国人遗忘在了角落。。。 |
|
南洋是败寇的避难所 |
|
看风味研究所听蒋方舟提到这部纪录片就直接开看了。第一部与南洋有关的文学读的是《誓鸟》,大四在新加坡切身感受了这个城市又觉奇妙的不同,我当时说,觉得这里太丰饶却没有根。这部纪录片很好,历史科普得很丰富。值得一看,也值得再看。 |
|
被第二集的“崖山以后无中华”恶心到了 |
|
这个题材很难做,一不小心就容易做成一厢情愿裁剪史实的望乡词,或者主要是被中国北方历史塑造的观众很难理解的宗祠、海洋、堂会、公司国家、近代革命传统等等,有时候能理解制作者的语焉不详或者不展开,但都提到了,点到为止了,真良心。所谓自古以来、所谓xx特色,其内涵到底要囊括什么?把题材放在下南洋的华人徘徊千年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保存和zz努力,真的佩服制作方的勇气,顾问团也很豪华...... |
|
现在的纪录片越做越好啦 |
|
虽然下南洋这段经历确实饱含了痛苦,但是我觉得节目组也没有必要用这种阴间的色调来展现吧,这一点不是很喜欢哈。然后整体的基调也偏向痛苦。 |
|
过番 (纪录片《下南洋》主题曲) http://y.qq.com/y/static/mv/mv_play.html?vid=c00138gclr2 |
|
长评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6506378 |
|
1、华南之洋
2、南下之帆
3、异乡家园
4、血泪南洋
5、百年兰芳
6、千年家族
7、母国春秋
8、北望之心
9、开放之门
10、期待南洋 |
|
周志強解說 整體感覺一下就上去了 太棒了 |
|
色调是不是太阴暗了一点。 |
|
一代又一代,一次又一次,被迫远离故土,寻找新的生存之地,新土地亦非梦想之所,一生漂泊感,益发眷恋故国,守望文化传统,寻求身份认同和归属,却终究成了故土和新地的他者 |
|
只要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的历史还存在一天,“中国人故步自封”的谣言就会不攻自破 |
|
流浪之族 |
|
央视的纪录片唬唬小孩差不多了 |
|
400年的华人下南洋历史,说白了就是部血泪史。遭受当地人多次的排华屠杀,心系家乡回国后却立即被捕,尚未在南洋站稳脚跟的他们,犹如浮萍,无依无靠。十集中,最精彩的毫无疑问是第八集“北望之心”,让人数次泪湿眼眶,那些义无反顾回来投身革命的华人,胸中装着的,仍是一颗中国心。 |
|
闽粤依然还有文化隔阂呀 |
|
另一种可能 兰芳 |
|
很不独立的片子。颇多隐晦,一些重要历史事实没有记录,是故意忽略吧。很拖沓,旁白或者解说太多,还不如说书呢。 |
|
说的不够深,也不太喜欢像西方拍中世纪一样用滤镜给下南洋的历史加上如此灰暗的色彩。不过央视能做这个题材真是太难得了。越来越理解明季以来华人侨民的不容易。 |
|
后面几集,非常得不主旋律啊。好象第九集,如何振兴农工商的答案竟然是【严肃法律,使百姓安居勤业】。 |
|
拍的有点慢 有点啰嗦 |
|
看了几集,做得不错,有不少以前从来不了解的历史梳理 |
|
人类苦难史。 |
|
最近看东南亚历史入迷,找来这部马来西亚投资的纪录片。南洋华人的视角,数百年回望母国的复杂情愫,非常好看!10年前哪怕是央视拍摄都还没有那么主旋律啊。 |
|
国人都该看的一部纪录片,一部鲜为人知的血泪史 |
|
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这些都是人类追求幸福的自然脚步,说什么血泪史,苦和累,都是在矫情,首先没有人请你去,其次,源源不断的人要历尽艰辛往那里跑,一定是那里比这里幸福。别的都是扯淡。 |
|
在b站看了四集,感觉干货不多,剧情略水,蜻蜓点水,结构混乱,有想到哪说到哪之嫌。 |
|
南洋华人的血泪与奋斗。可惜缺少清晰的脉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色调压抑,看得难受。 |
|
太好看了!每一集都好看 |
|
详见影评! 实在没法认同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932438/ |
|
信息密度太低了,散得不行 |
|
极大地开拓我对中国历史认知的范围 |
|
虽然我们知道有爱国的成分在里面,但你何必把下个南洋拍的和下阴间一样呢,毕竟如果大家真的活的好,又何必远赴他乡呢 |
|
动辄流为海殇 |
|
大到人类史迁徙,小到不忘本初,上到依水生财,下到苟且偷生。
南洋陈嘉庚,为祖国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
|
去过泉州再回头看这部,特有感触。多少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不堪回首的血泪与不妥协不甘心。 |
|
弃了 |
|
前半部苦得无边无际,中途开始讲南洋华人发展即使苦难背景过去了也依然给人深刻印象,看到最后的展望又觉得这场历史纪录像涓涓细流融入心还这么有力量。不过这还是我看过最压抑基调最灰暗的电视纪录片了,导演不光把色调调得特别灰,还选了一位声音低沉平静到震撼的解说,不得不说特别相配。特别用心。 |
|
好看 最近对南洋文化很感兴趣 |
|
十年间断断续续看过几次,都不完整。身在海南,是该好好看一下。
大批华人下南洋的历史与整个世界因大航海时代到来而发生变革的历史背景“激烈”交织,令对这一延续数百年的移民现象以及它所参与塑造的南洋国家和族群的理解变得非常复杂。
第五集以罗芳伯的“兰芳公司”来阐释中国家族式思维导向下形成的同乡会社性质的“公司”与西方商业组织company的区别,同时辨析“兰芳”是否具有“共和”资格。导演文化多,真的整深了😆
我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是,罗芳伯动身下南洋时写了篇赋,“盖闻金山之胜地,时怀仰止之私衷。地虽属蛮夷之域,界仍居南海之中”,从中感到的是,对中国人来说,可能一直天然地把南海之中所有岛屿视为天朝属地。
“这个殖民者屠杀华人的血案,最后就由天朝自己屠刀上一滴子民的血做了了结”。这是全片最精彩的一句。
|
|
多一点人看就多一点人理解东南亚华人的处境。 |
|
了解华人在东南亚的历史真的是一件让人震动心痛又极有意义的事情。非民族国家的民族,争取权益就是会艰难一些,才开始不觉得民族精神是理所当然 |
|
题材可以,但是现在看拍得还差点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