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cco是自私的圣人,他的爱与宽恕全部倾注给了自己混蛋一样的兄弟Simone,对剩下的人都十分吝啬,包括所谓的自己的爱人Nadia。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过去注视着他心目中早被过度美化的故乡。Vincenzo是一直游离在外早脱离原生家庭的兄长,而成年后的Ciro似乎真正成为了一个务实理智并且依然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人。影片结尾画面定格在Luca远去的却融入城市生活的背影里。故乡对于年轻一代大概只剩下一个飘渺的符号了。但正如Ciro所说的——你能回哪里去呢?故土也不会再是曾经的故土了啊。 |
|
本是拧成一股绳的兄弟五人,最终四散,血肉模糊。洛可把亲情置于一切之上,导致惨剧一点点滑向不可挽回的地步… 凌辱段落太惨了,太惨了,令人震惊。PS 阿兰德龙所有的电影都应该4K修复… |
|
看过年轻时的阿兰德龙,别人都不能算美男了 |
|
维斯康蒂的drama很不适合底层故事,同样的五人切片,浪荡儿只要了109分钟,这却要三个小时,分章也显得鸡肋。圣人的角色很不讨喜,也幸亏是阿兰德龙演的。说起来维斯康蒂真的老是让男演员哭唧唧的(?)最后河边沉尸与赛台得冠平行剪辑很妙。 |
|
受不了意大利人那愚蠢的家族爱手足情和对故乡眷念的人,也许早就退场了吧。但坚持下来看完的人,也都会被阿兰德龙的美和所塑造的圣洁形象所倾倒。因为不断牺牲而更美,因为美得柔弱而被观众所怜爱。维斯康蒂不断用特写对准他那无防备的脸和裸露的身体,满满的同性爱都要从银幕中溢出来。 |
|
维斯康蒂由新现实主义转向唯美主义的过渡家族史诗片,威尼斯评审团大奖。5个兄弟性格各异,具象征意味(传统派维契,堕落者西蒙,圣徒洛可,正义理智化身的奇洛,未来希望是卢卡)。叙事也在社会片与情节剧间摇曳不定,一如自然光与黑色电影布光的轮替。打赢拳赛(上升)与湖边杀戮(低沉)交叉剪辑。(8.5/10) |
|
4.5,删一个小时就是五星了,布局步步为营,无微不至地展现一副各阶级并存的清明上河图,卢斯康提是那批意大利导演里第一个走出现实主义樊笼的导演,用影像一笔笔白描精神困惑。很难说选择阿兰德龙是好是坏,他太贵族太悒郁,和其他演员明显违和,反过来为这出平民悲喜剧平添布尔乔亚气息 |
|
意大利南方的北漂米兰五兄弟的故事。其中,除了老大早早娶妻生子和小儿子尚在少年被叙事从略沦为背景之外,从老二到老四,分别被段落冠名叙述:西蒙、洛克、切罗。其中,西蒙代表欲望与原罪,洛克代表圣徒与宽容,切罗代表现代与法制。维斯康蒂把正确放在了最低调的老四切罗头上,却把最重要最美好形象放在了间接引发悲剧的洛克身上。片名翻作洛克兄弟其实小有谬误,应该是:洛克和他的兄弟们……在此不妨与十二年后的科波拉的教父作比:0、他们都是“外来”家庭。1、兄弟之中,选择入伍从军的那个最特别也算是真正的主角;2、一开始他并不想掺乎其父或兄的营生,意外加入之后反成最优。3、挫败和嫉妒导致了兄弟反目成仇。4、走向巅峰与残忍杀戮的交叉剪辑。5、尼诺罗塔。 |
|
几个兄弟一捏合的话,有点《码头风云》前传的意思。阿兰德龙确实帅,估计维斯康蒂得喜欢的要死,难怪洛可完全弄成了圣人。这种底层故事还是不太适合维斯康蒂。 |
|
牯嶺街的少年,風櫃來的人,台灣新電影運動的起點,是新現實主義下帶著濃烈情感的melodrama,一部平民家族史詩。Rocco說我只是想要一份體面的工作和平靜的生活,可現實又如何能如你所願。章節式敘事,用沈淪的女角串連起來,聖人式的Rocco希望給予他救贖,但罪人的Simone,最後還是拔出了刀刺向心愛的她。可惜他不知道,她就像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 |
|
阿兰德龙的脸!!!!!!!!!!!!! |
|
太虐了,看着美汉子两兄弟相爱相杀还有两个美男子兄弟干着急太揪心了!意大利人演起情节剧来真是太豁得出去,一个赛一个的敢爱敢恨敢喊敢哭。五兄弟五幕戏由同一起点演绎发展出不同的宿命,城市对社会下层的异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夜色下的兄弟相残,教堂顶的断肠爱情,湖水边悲剧与拳击场胜利交叉剪辑。 |
|
180分钟版。左派的主题先行了些,西蒙是丧失了传统美德的浪子,呆萌时代的德龙是有心无力的宽恕派,西罗是代表了工人阶级良心的行动派,最小的卢卡则是未来。按兄弟分章其实名不副实。意大利人的夸张热情做派简直是天然适合电影表演。 |
|
“昨天对的和好的,今天都变成了罪行” 一母五兄弟的家庭故事,在三小时的有缓到爆发的叙述里,积蓄能量,手足的小船说翻就翻…“当你真正被伤害一次,便永无回头路” 阿兰·德隆的侧脸特写、腋毛以及美人泪…导演的镜头里只有美不胜收的他。“但愿我们从来没有离开家乡,但这就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
|
#SIFF2016#心灵震撼力远远高于上午观看的《豹》。最大的错误是没有拉一个小伙伴一起观看 极度的难过与恐惧使我在座位上缩成一团。阿兰德龙每次流泪我心碎裂千份。 |
|
@2023意大利艺术影展。
不太喜欢前半部分家族贫穷境遇的景观化,无论是摄影还是布景。
唏嘘的是,一个付出的奉献者(圣人)获得了胜利的同时,一个承受的奉献者(圣女)被捅死在了阴沟边。洛可讲出用新房子第一块砖头扔路人的献祭故事时,他以为被献祭的只是西蒙。而娜迪亚与卡比利亚的神似恐怕不是偶然,比费里尼的版本甚至更有现实主义色彩。但娜迪亚的背影神似同年上映的奇遇的名场面应该是偶然。
连同三艳嬉春,对意大利不同阶层女性的真实境遇做出了最犀利表达和描绘的竟是维斯康蒂。大胆猜测尼诺罗塔在本片里的配乐有化用到教父里 |
|
7/10。缓慢的长摇镜头呈现杂乱的地下室散落摆放着家具和床铺时,展示了家庭现状,随后也成为家庭崩塌的象征:洛可想要维持住家的完整,西蒙却被城市腐化,当兄弟拥有了各自生活一个个离开地下室,亲密的家也变得空洞。洗衣房承载了西蒙的欲望,前景处洛可为预支薪水和女老板交谈,后景处西蒙望着崭新的衬衫准备偷走,当晚西蒙向老板归还衬衫被训斥时,特写拍摄到西蒙偷了老板的胸针,洛可将偷走的胸针物归原主完成了情感交换:他和离开西蒙的娜迪娅交往,愤怒的西蒙当面强暴了娜迪娅,小全景冷静地展示洛可被击倒和目睹着的绝望,城市对家庭情感的割裂自然地呈现出来。被西蒙用刀捅死的娜迪娅,死前拥抱了他,洛可得知后抱着西蒙痛哭,女人成为兄弟谅解的牺牲品。结尾未成年的卢卡与四哥交谈后,一人走上桥梁,消失在镜头远方,从桥梁走向他人生的起点。 |
|
我最爱的一部维斯康蒂。通俗剧的血肉,家族史诗的风骨,杂沓喧嚣,又充满无望的悲剧气质。当面施暴、结尾处海报在大银幕上看来更剧冲击力,特别是米兰大教堂俯拍一幕,辅以配乐令人目眩神迷。本片是阿兰德隆的颜值巅峰,维斯康蒂把他的面孔拍得如此赤裸,落泪的他美得不可思议 |
|
现实主义的残酷寓言:在资本机器的运转下,田园牧歌式的农村精神要么沉沦于物质的欲望自甘堕落,要么被不平等的劳工关系套牢。最后一片熹微的薄望寄予了勤勉踏实的下一代,但又有多少努力能填平社会阶层间的鸿沟?运镜取景动静相宜,是太多新好莱坞经典电影的先驱。 |
|
东莞农民工进城记,赶脚西蒙才是主角orz 虽然对洛可代表的宗教式无条件慈悲有着怀疑似乎反而将已经败坏的西蒙和妹子推向绝境但更多是哀挽,正因与宗教性并行才让意共的红色语境在树各种典型时多了别样层次,坚持工农两大根基不放弃这点跟咱们一致哈鼓励小弟长大回去建设新农村。群像掌握见功底,将城市与农村对人心的影响对立则是不怎么现代的思路,女性角色设置也老式若非贤妻良母则只能消极对抗,换做现在得让娜迪亚捅死男人才合情嘛不过这样就不能借他照出兄弟们的立场了。 |
|
3.5 中影资第十三部。
虽然分了五个章节然而并无实际作用,彼此在彼此的主要章节中穿梭。五个人更像是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突变、反转、结局(或未来)。
阿兰德龙颜值实在是太过于优越让人无法抗拒。八月份去世的他,和九月份正在进行的威尼斯电影节,资料馆安排了这样一个人“巧合”应该也是为了纪念他吧。
故事本身对于三个主要女性角色的刻画并不友好,大嫂本身没有任何人物形象几乎是路人,母亲也是溺爱和“自我牺牲”裹挟孩子们,Nadia的形象更像是一个扰乱一切的“灾难”,甚至在最后迎来了再一次的被牺牲。
你不能去责怪城市的环境,因为本身的故乡更是可怕,但总是忘记故乡本身的糟糕,只会记得美化过后的温暖,可故乡也会变化,我们学不会的是放下和释然。
早就有人说意大利的家庭与东亚十分相似,现在我信了。 |
|
吵得我头疼,莫名的男子气概和圣人气度让人翻白眼,即便是阿兰德龙的脸也救不了。总之错的是妓女是世界,我们brother还是要狠狠拥抱。 |
|
我个人认为维斯康蒂同样是被过分赞誉的所谓“大师”。摄影很好、群戏很好,though。女演员的演技都非常浮夸,阿兰德隆可爱到极致,为太好看的他,给片子加一星。///意大利人的家庭意识和乡土概念,让人感动。///不是很理解一些人物行为的逻辑///电影节4K修复版 |
|
日本有《细雪》四姐妹,意大利有《洛可》五兄弟。维斯康蒂兼容了他新现实主义与史诗片的双面,带来一出狗血又带劲的意大利家庭情节剧,影像氛围紧张而真实,3小时观感相当酸爽。当时社会转型期的冲突,是致使爱恨情仇的深层动因,被安插在这些男人身上,大哥挣扎入赘、二哥自甘堕落、三弟圣父兄控、四弟理智清醒、五弟懵懂旁观。家庭的重压,由外部经济环境传导向他们,如多米诺骨牌般一个个轮转。同时,本片也是对“情感牺牲”的鞭笞,维斯康蒂借四弟之口总结:所有先于道德理性标准的情感袒护,终将酿制更大的祸端——圣人往往令恶人走向更具毁灭性的道路。 |
|
阿兰德龙只有在维斯康蒂的电影里成了真正的演员 |
|
非常失望,我實在無法昧著良心說好,很過火的通俗劇故事,煽情激烈的舞臺劇演法,看了很無言,有時還會失笑。維斯康堤根本明戀亞蘭德倫,不管在哪一章節都會不斷地亞蘭德倫臉部特寫和注視胴體,你跟他告白算了啦。導演你還是選擇你的貴族題材吧,真難想像這片和經典"豹"是同一人拍的 |
|
4K修复版@小西天。各种意义上的“拳头硬了”。观影中一直替老大文森佐的妻子和大厂工人西罗的未婚妻担心,生怕她们也被卷入那对鬼兄弟的纠缠被这个家庭生吞活剥。意大利无愧是欧陆中国,甚至这种可怕的家族执念孝悌都不足以名之。洛可的圣人形象多少是对陀翁《白痴》中的公爵的模仿,只是更加非理性、无底线。维斯康蒂本人对男性情欲的偏好投射其上,洛可与西蒙之间简直像有什么不伦之情。拳击手兄弟情还得是《勇士》。阿兰·德龙真好皮囊,看好皮囊行蠢事,真是加倍痛心。对维斯康蒂好感大减的一部,如此情节剧三个小时大可不必。 |
|
大屏幕看阿兰德龙黑白大特写真是金不换……然而二刷发现这个故事的内核未免也太小农了(五个儿子,下一代头二胎也都是儿子,含男量就很小农),大哥搁现在不就是社会新闻中的incel男(赌博酗酒暴力偏执走到当街杀女友的一步),弟弟貌似一直牺牲自己去拯救他,但他最大的牺牲本质却是慷他人(女猪的爱和生命)之慨!套用现在的话,你(女猪)只不过是失去了尊严(被弟弟当做兄弟间礼让的东西)和生命(被哥哥杀死),他可是失去了爱情(but得到了欧赛拳击冠军)啊!德龙的绝世美脸也没法让我对这种所谓的拯救issue共情。 |
|
这一阶段的Alain Delon,真是水灵的不像话。。 |
|
尼玛阿兰德龙一出镜就得跪 这眼神 这颜值 这肢体语言 这让人心碎的人设 和侯孝贤杨德昌拍的片故事内核一样一样的 四兄弟包括母亲的人设故意设成极端的人性来讨论变迁的社会对人的影响和异化 两个女主颜值也非常高 一部可以看阿兰打拳 穿制服 出浴 青涩 成熟 陷入爱河 被虐 当冠军的电影 简直不能爱更多 |
|
普通青年 Vincenzo,混子青年 Simone,工科青年 Ciro,烂文艺青年 Rocco,未来青年 Luca |
|
4.15 竟忘了标记 阿兰·德龙帅一脸。对四个兄弟迥异的生活经历勾勒出战后意大利普通家庭的状况,跟同年《甜蜜的生活》对看更有意思。两个阶级,一种颓废,上层是甜蜜的颓废,底层是苦涩的颓废。西蒙的转变让人痛心,娜迪亚的爱恨更让人痛心,洛可的赎罪心态最让人痛心。坏孩子的天空学这个? |
|
8.4,真正的理智与情感,尽管洛可的做法令人费解,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确确实实是存在的。我们无法同情一个不知悔改的人,同样也无法理解能包容一切的人。 |
|
@小西天。虐恋五兄弟+咏叹调母亲的米兰历险记。用这样的卡司这样的时长讲这么个故事,独属于60年代的挥霍。每次洛可一开始深情思念故乡,脑中就响起bgm“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ー°〃) |
|
对男二完完全全同情不起来。阿兰德龙的脸真的是完美无缺到极点了...... |
|
Rocco的爱与包容简直毫无理由,但是他那会脆弱柔软的气质太迷人了么么哒;Simon这个角色本该最出彩,从他身上我看到很多影子,他的命运也牵动着全片走向和所有人的命运,可惜风头被抢光了嘻嘻。关于情欲的几个段落很有表现力,可我怎么觉得最大收获就是暴露了导演对阿兰德龙是真爱… |
|
西蒙和洛克代表两类人;西蒙自私心胸狭窄,认为自己的境遇全是别人造成的,犹如家庭的寄生虫;洛克大方宽容,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是维系一个家庭的牺牲者;两种极端是最容易打破平衡的,文卓冷眼旁观事不关己,西罗反而是最正义明智的 |
|
维斯康蒂的这部[洛克兄弟]用了一个经典的“市民悲剧”的模子,把人物塑造摆在重中之重,强调每个人物的不同特性,并让剧情服务于这些人物和他们的象征义。影片的手段和口气老旧地有如他19世纪的先驱,情绪放大到莫名,隐喻恨不得重复N次。但这部作品依然有着时代意义,特别是它对农村与城市的见解。 |
|
厌女、仇女谋杀被浪漫化、正当化的电影。和“美国往事”一丘之貉。看在Alain Delon的份上多给一星吧。 |
|
人设的对仗,夸张的表演,耳光的响声,甚至兄弟两人服装的颜色,都把圣徒和禽兽之间的对立拉扯到最大。其实,戏剧冲突这么剧烈,原发的动机还是没有超过开头和结尾的长镜头和配乐里那种离乡背井的情绪。下班之后看这么长一个片子,真像做了一场梦。 |
|
细腻。德龙好粉嫩,可你却爱得如此懦弱!!这样的男人最可恨 |
|
比黑泽明的调度更自然,长镜头多层次叙事。片尾洛可的拳赛和二哥杀死娜迪亚的戏交叉剪辑,但长镜头做交叉协调性很难做好,画面的节奏动作的衔接需要更精心的设计。母亲与五个儿子从意大利南方移居北方的米兰,看似描述的是底层生活。但父权的缺失代表贵族的跌落,将贵族精神放置于洛可一个底层人身上,他是五兄弟夹心饼之第三,这也注定了五指不能紧握成拳而是各个崩坏。维斯康蒂虽是贵族的反叛者,但在这部影片抛出的问题洽洽是无秩序的悲哀。结尾最小的弟弟长镜头走向回家的路,也不知道是不是希望。相比《豹》更爱这部。 |
|
兄弟五人有各自的隐喻代表,其中以二哥西蒙的堕落与老三洛可的圣洁对比最强烈,而讽刺的就是圣父洛可越想拯救西蒙,西蒙反而越堕落,同时洛可也把心爱的女人推向了崩坏深渊。所幸在遵循传统的老大之外,这个家(意大利)还有清醒正义的老四(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工人阶级)和未来希望的小弟在。阿兰德龙这张脸出现在大银幕上,简直是帅得要人命!尤其是洛可这个角色,这么乖这么善良刚出场时甚至有些呆萌,再配上如此俊美一张脸,真的是天使的绝佳代言人! |
|
感觉维斯康蒂很少会那么细腻的描写人物内心,配乐尤佳... |
|
“圣人”一词的反复出现就总觉得是某种耶稣故事新编。大银幕看阿兰德龙是真的快乐!(外加拳击手设定斯哈斯哈)以及拳击俱乐部老板是不是隐gay|Ps.老维你故意要拍一个凝视镜头/观众的德龙特写是吧! |
|
圣人。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沉重难受,却缺乏某种共鸣。 |
|
资料馆2016.4.14.8:45pm 修复版。三小时的恢弘荡漾,围绕西蒙与洛克展开的五章节,大城市米兰与南方小镇,难以涉渡的今天与回不去的故乡。流散、进城、青春爱情、燃烧的权与欲,在兄弟情的架构内处理这个从茂瑙《日出》开始就不断浮现的现代性难题。这种难以模仿的浩大手笔今天看来真是光彩万千。 |
|
撇开什么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中的人物几乎都是样板戏里的刻板化的典型。坏的由内而外地腐烂崩坏,好的假得像个圣母婊。尤其里面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态度,简直恶劣。 |
|
#电影资料馆 维斯康蒂从新现实主义到唯美主义的转型之作。拳击像是种传承,文森佐和西蒙都没有成为真正的拳击手,直到洛奇才通过拳击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葛兰西于1926年在《南方问题的某些方面》中正式提出“南方”这一概念,提出意大利北方的资本家同时控制着北方工人阶层和南方农民阶层,并将意大利南方作为可剥削的殖民地。南北问题是全片的架构,洛可始终不被资本的利益所引诱,如救赎者一般收拾了所有西蒙惹下的麻烦,同时始终对南方充满眷恋,算是对身为底下层时那种纯粹情感的呼唤。渴望摆脱乡下身份的西蒙和西罗自然会认为洛奇的想法是盲目宽容,他们都是工业时代的拥护者,不过一个最终走上邪路,另一个懂得利用现代武器去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分幕的意义不知道是什么,每一幕当中并没有聚焦于该聚焦的角色,比如西罗的部分讲了很多西蒙。 |
|
为嘛碟2里把维斯康蒂和德国扯一起去了???ps:这部比白夜细腻深刻太多了。维叔真是会挑演员呀!个个演技超群!罗科和娜迪亚喝咖啡对话那段精彩呀!连看3遍~~二哥杀人回家那段拍得有歌剧的味道~哈哈哈~对白夜实在是无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