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图雅]差了三个[白鹿原]吧,想学[小亚细亚往事]结果只学到了中远景和空镜头。中途就开始点题恐龙蛋感觉设计感很重,不敢想象蒙古牧民会如此文艺聊恐龙灭绝,摄影过曝和慢速感觉是没钱和拖时间的体现,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让人笑场。只有最后一个戴着探照灯做爱镜头勉强拉回三星。 |
|
多有爱欲将人降级为动物 鲜有将动物升级为人 我刮目相看 |
|
炮打到了大草原,可还行。 |
|
不知道是不是蒙古国的关系,摄影总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在拍摄。
原本以为“恐龙蛋”只是外号为恐龙的女人怀了孩子,可真的出现了恐龙蛋化石这个事物,却有点破功,只用于阐述了“没有蛋,即便他们相爱,他们也会消失”这个概念。说明怀孕对女主来说是重要的。
看上去淳朴单纯的蒙古人民,其实也没有那么单纯。
是女主主动勾引的小警察,离家前把内衣都脱了。
青梅竹马男手上有婚戒,他已婚,他一直在劝女主找男人,而每一次女主打电话叫他帮忙他都会马上过来,酬劳可能就是性。
送恐龙蛋时,男主说“要是我们的两个小孩能活下来就太好了。”他们俩是有过孩子的,女主在医院回头看了眼打胎机械,可能之前是做了人流。
女主坐在男主的摩托车上说,是真爱才让那些恐龙蛋没有消失的。他们之间不是真爱,所以有两个小孩消失了。 |
|
#Berlinale2019# 长焦镜头让草原变成了实验小剧场,等待,跋涉,都没什么意义。如果在牧羊女人看见飞机,两个路灯亮(孕棒两条线)那里结束,还算有点现代性和开放性。后面半小时完全是胡言乱语。 |
|
摄影大赞,部分段落竟然有了王家卫的味道。男女两种视角的叙述和转换,对性别与欲望的解构有点新意。点题过于生硬,结尾部分动物生崽和黑暗中探照灯做爱戏份处理不俗。最佳导演奖有希望。 |
|
#Berlinale 完全集中德意志人民的G点啊:蒙古 大草原 牛羊骆驼牛犊出生 呼麦金属 烈酒 探照灯做爱等等 |
|
#69th Berlinale# 主竞赛。勉强能拉到三星吧,只留前35分钟会是个相当不错的短片,第二幕看不太出来有什么意义感觉是为了凑时间,第三幕倒是有些比较有意思的处理,不过恐龙-恐龙蛋这个道理说得实在是太硬了。摄影这次换了年轻摄影师Aymerick Pilarski,除掉一场戏比较莫名其妙之外都挺不错。 |
|
谁能想到王全安在这样一片干燥寒冷的草原上,竟埋藏了一段如王家卫内核般炙热潮湿的爱情往事,邂逅-留情-漂泊-守信,相伴有时,往来无期。
全片仅有的主观视角出现在年轻警察在车里望向窗外女牧民的瞬间,是告别是留恋也是逃离,这一瞬预示着他终于从被窥探与保护的客体成为被唤醒爱欲的主体。
难忘停尸间经诊所走廊通向户外的那一镜,屋内是已死去的,门口是即将死去的(已经老去的),处于二者之间的是正在爱着的,他所爱的女人在屋外,而在遥远的草原上还有另一个已不再相信爱的女人。
正如警官被遗留在草原上时手机里响起的音乐,旷野中微弱的声响忽然变大,当歌声在心里响起的刹那,我们才能说服自己,不管爱与不爱,生活都将继续。 |
|
烟、酒、枪、狼、女尸、青年、牧民、警察、做爱、杀戮、出生与死亡。这些元素有且只有寒冷无比、方圆百里无人的蒙古草原才能真切而毫不做作地集合、发酵成纯粹简单的故事。只有这里才能激发人类骨髓里动物般质朴的生存本能。手持摄影粗糙晃动,全片无一特写镜头,主要是中远景,即使近景也营造出窥视感。非职业原生态牧民演员自然地在镜头前流露出最真实、鲜活、生猛的状态,那就是活得剽悍潇洒而自由的他们自己,无法掩饰更不需粉饰。至于上升到恐龙蛋的意向、人类与恐龙的自然轮回,与之相比反倒逊色。 |
|
摄影 声音制作 害羞(万万没想到 |
|
室外摄影绝美,天色如琉璃一般嵌在草原上,光亮暧昧的层次特别迷人。在这个趋向原始、回归兽性却又简朴纯粹的电影里,有一幕格外奇妙——幕天席地,冷冽气候攻不破篝火与骆驼,覆了旧布的女尸在近旁,少年向女人拱出了自己的第一次。中段有些淡然,人、恐龙与恐龙蛋的谈论反倒跳脱,到后面苍茫的欲望与邋遢的圣洁,才扯回另一种震颤。三星半。 |
|
太像了吧也,比小亚细亚往事的前半部还差了好几倍,小亚细亚后半段的情节密度和情感密度之大完全justify了前半部的舒展,而这里呢…我什么也没get到…还不如我直接看看风景好了(闭塞环境看飞机这种cliche实在无力吐槽…都用烂了好吧 |
|
通过野性的草原生态去解构性欲和爱情,因未被爱过而起杀心,因爱而不得而暂且享受单纯的性。王全安可能在讲,性欲是野性的原始欲望,爱欲是人文的情感欲望,恐龙蛋代表的是野性的传承。无比简单的故事和道理,拍的过于枯燥了。 |
|
不否认有些场景的调度显出水平,但整体来看问题很多。恐龙蛋寓言不高明,类似小孩初次抽烟与初次性爱、生小羊的这些场景都太套路化了。 2.5 |
|
要能大银幕看,或许会更好一些。 |
|
蒙古草原上的奇特风情——狼、骆驼、羊群、孤独、荒凉、野战、旷野落日...... |
|
摄影美,节奏慢的一比,不知所云。PS在大草原夜空放烟花可太幸福了 |
|
整部电影基本上都是旁观的视角,只有了了几处的关系镜头,很好的点到了导演的用意,难得的是王全安处处都用的的这么简洁有效。不管是love me tender,烟花,还是演奏给女警察的曲子,包括女人和恐龙蛋等等,导演思路清晰的将这些功能性的元素散落到整体的布局里,有效的构建起一个暗藏的故事结构,表面上却是看似非常松散的牧民日常,大量的生活细节和草原风光,难的背后的情绪流动。在创作上能走这么远的,某种程度上,让人想到田壮壮的当年那部【盗马贼】。 |
|
对于蒙古和原始,做作、肤浅和奇情景观。最令人失望是完全可能精致的调度和影像,也极度局促和烂俗。 |
|
远景广角长镜头,勾勒草原辽阔生态地貌。宰割羔羊接生牛犊,刻画牧民生活日常。蛰伏沉寂之后,原始野性的风格中多了几分暧昧和诗意,极富美感的摄影压低了广袤背景板中的渺小人物,探照灯下激烈的性爱与篝火旁的翻云覆雨遥相呼应,将情欲推向高潮。随摩托车飞驰的烟花有几分王家卫式的浪漫、手风琴送别女警让人想起贾樟柯、旷野中恐龙蛋的传说和情话绵绵让人想起锡兰......橙蓝紫的壮美霞光为电影的画面增色不少,无论是叙事还是摄影,都做到了极简的处理,有向大师成长的苗头。 |
|
嫩草吃老牛,单身狗接盘。风景还不错,剧情可忽略。 |
|
故事情节:发现尸体,一男与一女守护尸体并嘿咻,此女怀孕,另一男与此女为牛接生并嘿咻。 |
|
在黄昏的旷野里,伴着收音机里动感的旋律,一个人的舞竟跳出了一群人的感觉,既孤独又性感,这就是所谓的天苍苍野茫茫吧。 |
|
返璞归真 |
|
出轨导演王全安,张雨绮的前前夫,居然拍了这么一部非常安静的电影,大草原的空旷、辽阔、寂寥和苍茫,几组关于爱情的故事,相互联系的也很巧妙,剧情虽然简单,却是很耐看,尤其是那个前夫每次骑摩托去帮忙的场景,那种寂寥感,很喜欢。来吧,我们再多造几个恐龙蛋。PS:吃苹果的场景也很有趣,在蒙古国,水果不常见,苹果也算是高级水果了。 |
|
生死繁衍+蒙古风光 只不过很难不想到图雅的婚事 这个题材怎么可能第二次拿下金熊啊 |
|
7.看个开头就觉得应该放在大屏幕上看,在那么宽广的草原上野合,只有骆驼,天空,尸体和篝火旁观,多么豪爽,当然还得有枪来防狼群。在自然中人的欲望和动物有差别吗?一夜加一包烟就能让男孩迅速变成男人。几处镜头很有意思,比如那个旷野里台灯样的车站,像一张画,女主躺在椅子上,长时间的,这时候又回归到人类,因为它思索了。 |
|
3.非常厉害的十八禁寓言。远景构图拍摄草原的壮美以强化自然环境(尤其是远景拍摄草原、高原和戈壁、沙漠地形,是最能展现神性和天道的元素);稚拙的剪接又突显出类似“等待戈多”那般的荒诞感;在文本上,它巧妙的把女人比喻成恐龙,怀孕比作恐龙蛋,性交便成了文明进化的象征和隐喻,使整个故事显得原始又粗犷,而如此将女性动物化的背后,恰恰又有一点对男权反讽的意思。《恐龙蛋》是王全安对以前作品(《图雅的婚事》和《白鹿原》等)作者性的延续,却又比以往沉淀了更虚无的关于宏大话题的追问和思考。尽管它如此别致,我不认为它和蒙古现实生活的距离是近的,它依旧匠气太重,现实感是极度缺乏的。 |
|
许多“技术性”镜头需焦包括远景突然的拉伸是为了彰显旁观者的身份吗,恐龙从未消亡,我们就是。 |
|
在蒙古广袤的草原上,几乎就是天然关于「生命」/ 「生殖」与繁衍的故事,化石/残骸只是另一种传承给后人的证据,因此故事中两段交媾桥段显得如同祭祀般庄重,也印证了大部分时间下个体孤独却不悲伤的处境——因为始终有繁衍的渠道。 |
|
这电影真没什么好说的,费那么大劲,都拍了什么?说点题外话。是的,感觉已经过去很久了,(除去贾樟柯和王小帅)又再次和中国第六代的导演见面,滋味说不出口,就是感觉好遥远好遥远。那个时候我还是个高中生,在刚开始密集看电影的阶段,特别喜欢找第六代的导演作品来看,又或是各种地上或地下的独立电影,觉得哇,电影可以这么来拍,和好莱坞很不同,我们国家还有这样的电影,总觉得它们就是好的,是奇特的,周末回家下到MP4里,回学校在各种夜晚躲在被窝大量大量地看,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更特别,实话实说,是挺傻,那是一个姿势大于实际的年纪,但也的确存在不可质疑的真心,在当时。~~往事不可追啊,看来也不必追,点到即止。 |
|
这么荒诞又单薄的故事能演绎到全场频频笑场也是奇妙 |
|
粗犷外壳包裹的文艺心,大量远景的运用将个体生命融合到广阔天地当中,片中出现的两场性爱戏背景分别出现了死尸与牛犊,正好对应生与死,可见导演赋予性爱的重要意义,恐龙蛋的隐喻看似生硬,其实和草原上响起的love me tender一样有种跨越民族之外的世界风。 |
|
20191017Diaphana重看(持平) |
|
就像是全剧组嗑了安眠药后拍的,从头到尾透着偷懒和各部门的全面不在状态,大胆猜测一下,跟资金问题直接相关吧?但这都不是致命问题,致命问题是,以王全安的艺术资质、个人经验和职业敏感来说,断不应有如此大面积且如此突出的“物性”,《恐龙蛋》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是景观堆砌,且此种堆砌是极其外露、去逻辑和空洞的,它的每一个镜头,不论所谓的广角大全/远景被吹得多么牛逼,根源上都是完全无效的(但也确实没想到竟然能直接堆砌到最后一镜)。除了物化一切的漠然之外,再没有任何东西。太可怕了。 |
|
一句话能讲完的故事被硬生生地拉扯至一个半小时,影像与文本实在是太割裂了,导致了看影像的人在做作的假嗨,看故事的人在烦恼与焦躁当中度过了整段叙事故事。这部电影就是做成相展、写成小说或者短篇,也比通过电影的方式来呈现更有冲击力。 |
|
最后探照灯的场景拉到了3星。之前王全安的影片都对人物容易近景,但是这部镜头远离了人物。重点在景之上,但摄影又过于设计,反而喧宾夺主。恐龙蛋的讲解真的想翻白眼,需要那么点题吗…… |
|
诗意,但好像也只是剩下诗意。倒是和王全安过去的作品变化很大。 |
|
草原风光摄影温情 无人区下一品性之激情与爱之迷离 |
|
极简。视觉上极尽可能地辽阔诗意,在女尸旁听着音乐起舞,篝火与骆驼在大地中印染出的苍茫影像尤其美,宛若冷夜燃烧的情欲,此后意外怀孕,小牛降生,探照做爱,都在回应最初的原始冲动。尽管恐龙蛋的隐喻直白过了头,乃至那段恐龙相爱的对白看着想发笑。 |
|
摄影很美,主题很浅,对白强行点题。 |
|
所谓“原始丰饶”。摄影大赞,后半段略崩,尤其是题点的太拙了 |
|
喷气机从天空掠过,像极了传说中那颗毁灭恐龙的巨大陨石。在当代,时间已经凝滞,人类停摆在宇宙中,等着毁灭。 |
|
太慢了,故事也太简单。 |
|
摄影考究,但烂尾。 |
|
很典型的一句话故事的电影,归纳总结就是简介里的一句话,拍出来还是一句话。大多数时候在宽广的全景下叙事,我个人感觉这无一不提示着这里是蒙古的草原,按照这个格式,我们可以去这样制作美国西部的电影,冰岛的电影,然后他们都能成为不错的艺术电影去电影节,景好,就给摄影加成,四两拨千斤。我没有实际生活的体验,也不太了解,我不知道在这种荒无人烟的绝境之下,难道还要来说性与生育的故事吗?这个设置就是安排了一个人,发生了这些事,这确实有点无聊,不由得想起了《南极绝恋》,在那样的一个地方那样的一个情境,人类的婚姻制度还未消亡。 |
|
其实王全安的拍摄的各方面综合素养已经相当可以了,悠扬节奏起深邃意蕴,让这部外语片缓慢却迷。然而题目及稀有对话指向的喻体,恐龙蛋,又把全片高度拉回到从高往下看的猎奇和轻蔑。 |
|
草原游牧民族女性之泡马仔,牧牛羊,苍茫的大地,日渐式微的牧民生活,生殖是无边无际草原延续的一种方式。命案里的女死者,母狼,母牛,还有牧羊女的怀孕,结尾的交合。电影从夜晚到夜晚,从死亡到新生。恐龙蛋是最佳题记。他们--游牧民族,会像恐龙一样消亡吗?当然不会。三星半 |
|
恐龙是千万年前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它们有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欲。它们的肉体消遁了,但那硕大无朋的欲,结晶在它们的蛋中,一有机会,就露出来给人观摩。我们也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