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天山Atmos 感兴趣的莱茵传记+男女主(广告狂人Elisabeth Moss+神秘博士DTT)呈现却失望。美剧向,见细节但人物模糊,有态度却抓不住核。总体单薄宜当小品看,结尾煞得好。Mad to Normal 人本向与职业伦理该多有探讨价值啊! #SIFF20 |
|
气质接近《造物弄人》,六十年代摇滚乐带着疯疯癫癫的苦,用一己之力顶着彼时被视为邪教的顺势疗法实验,明白无人爱的困扰但也无力去爱。结尾的戛然而止很有文字感,像雷蒙德卡佛。 |
|
看完还不想强奸大卫甜的可以说不是人了 |
|
#SIFF 2 .5有似时代精神疾病,是飞了劣质叶子似的假嗨,剪辑也着实恍惚,唯独喜爱有更多可道来却睿智收起的结尾。嬉皮医生和病人的群居生活,疯狂平复至字幕里生活无望的灰烬。DT和Moss都没有太大发挥,可惜
|
|
#SIFF17# |
|
生命是靠性传播的疾病,死亡率百分之百 |
|
很复杂的故事。稍微拖沓、表面和杂乱 |
|
不知道如何去爱 他就选择了去爱病人 |
|
60年代的嬉皮造型太适合dt了,看的我想当个精神病人,doctor i need help!(配乐不错,但剪辑真的减分) |
|
...不确定该笑还是该生气系列#(刚看完小镇疑云1.5倍速这片毫无违和?? |
|
导演制作纪录片在先,本片剪辑节奏奇特,也许缘于素材欠缺。立意无可厚非。David Tennant演得一般,Michael Gambon则够给力。 |
|
选角完美,大卫田纳特那种瘦削忧郁又有点精神过度亢奋的气质非常适合R.D.RAING。 |
|
#SIFF#2nd |
|
一般飞机上看电影我都懒得戴耳机(。) 看到说是格拉斯哥的医生顿时精神了 摸出耳机插上 口音杀(倒地) DT甜甜甜 |
|
苏格兰精神病专家莱因的传记片,其诊疗方式从问世就争议颇多,至于诊疗效果也是见仁见智。从影片表现来看,似乎有一定作用,但也有造成更严重后果。莱因本人,为人处事颇多问题,生活也是一片浪藉。实则内心某种程度上存在精神障碍。影片拍得碎片化,尤其是前半部,似乎更像是精神病人的视角。 |
|
剪得稀碎,不知道是谁剪的 |
|
我牛逼的妈妈推荐给我的片子,说我会喜欢。 |
|
你们是有病的所以被宠爱,但没有人爱这个宠爱你们的人,这个人也不知道有没有爱自己,仿佛跟着飞了一遍,但没有找到答案,两种疗法的冲突可以讨论得更深,但过于渲染气氛却没有抓住重点感觉有点可惜#GiveDavidTennantAnOscar# |
|
“一个精神病院的17岁姑娘告诉我,她觉得她的肚子里有原子弹,她很害怕,这是她的幻觉。而那些用核武器威胁其她国家安全的政客远比那些被认定为精神失常的人更危险,更加脱离现实。所谓的正常人在过去50年里屠杀了上亿的同胞。”
“教授,弄清楚她的思想是你的工作,而弄清楚你为什么逼她吃狗屁镇静剂还把她关起来可不是她的工作。我想知道是谁能得到宁静,是ta们还是你?”
一个自幼因为母亲亲情淡漠而比疯子还疯狂的男人,开创了人道的对待精神病人的先河。
真正的正常人被逼无奈有可能成为病理上的疯子,而真正的疯子只想想方设法逼疯别人,或者说~它们自以为自己有本事逼疯别人~它们不想——或者说不愿承认~人跟荏,就是不一样的。 |
|
2017siff-06 大概是一部感觉磕嗨了的电影,叙事有点混乱,结尾收的不错,有希望、也有绝望,也算是呼应了题目,仔细想想片中的疯狂与正常也有不少深意。最后,将苏格兰口音英语剔除英语范围,DT的花衬衫大长腿造型也是苏极了。 |
|
莱恩做了精神分析史上最有价值的实验团体:一个不区分精神分析师与病人的群体,并且采用群体转化的疗法,治愈了大量的病人。 |
|
第一次电影节,第二次在大荧幕上看DTT |
|
☆☆☆☆☆!
2023八月读《理智疯狂与家庭》重打分,不光给电影,也给R.D.莱恩为患者所怍出的在今天看来都相当超前的临床尝试。只可惜对医者患者同居同寝的集体心理场域没有做更具实验性的演绎,相关的文艺作品、传记研究也少的可怜。
高中因为DT知道的这位心理医生,大学才读完《分裂的自我》,莱恩绝不是一般意义上出色的心理学研究者,他为个体问题开拓出的存在学维度让他堪比医学界的福柯。莱恩的心理学研究样本和他方兴未艾的学说是后人永恒的宝库。 |
|
3.5 没有集中讲好任何一个故事,但从这样碎片拼成的情境中能够一定程度感受到莱恩医生要承受多少他人的废墟。他房间的墙上挂着甘地的肖像。我永远会为这样的人感动。在选择去爱他人的路上苦心孤诣的修士般的人。DT非常合适这样一个角色。 |
|
可能对于大多数来说,这并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但这部电影所展现的莱英心理治疗理念却是足以治愈很多人—只有自己才能治愈自己。 |
|
死活找不到字幕的一部,就想着啃生肉硬吃吧,然后开头字幕R. D. Laing was a Scottish psychiatric... Scottish... emmmmm 他为所有的病人都留有爱和时间,可是…… I can't feel your love. I can't feel yours. 画面复古腔调十足。 |
|
#siff2017 |
|
精神病人欢乐多,众人皆醉我独醒, |
|
苏格兰口音几把难懂 @GFT |
|
不容易 |
|
套戲講述了60年代當時由R.D. Laing博士進行的革命性精神治療,他強烈反對接受諸如電擊療法和精神疾病鎮定劑等治療方法,更相信非藥物治療和更自然的治療方法。以及如何通過簡單地像對待一個需要關愛和關注的人那樣對待患者,來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和有效的緩解患者病情。儘管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很好,但緩慢的節奏和非常壓抑的基調讓我覺得很吃力。令我意想唔到嘅系David Tennant飾演一個滿嘴粗口嘅蘇格蘭嬉皮士醫生咁無違和感,Gabriel B系要突破自己的戲路嗎?居然會去演lunatic,都系專業人士角色啱佢多D |
|
罗纳德在实践一个旷日持久的测验,对象是本将接受电击治疗的疯子;在运筹一个必输的赌局,赌上了妻儿和所有名誉。其实也没什么远大抱负和救世决心,只是心怀恻隐。他能让数月不语的女人走出自我囚困的牢笼,却把相伴的妻子关进实验的房间。在房间里他们注射自由,吸食快乐,不问成败,分不清谁是疯癫。 |
|
纯粹是因为我的个人喜好才打分这么高,精神病学、LSD的实验,所有这些都是我的兴趣所在,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有一种魔力,太好看了!还有一个惊喜就是《扪心问诊》的心理医生在这里演一个病人,给他加一星。 |
|
电影本身不咋地,但有莱因在真好。 |
|
纯舔颜(摊手) |
|
成为疯子最快的方法就是跟疯子全天候呆在一起 |
|
你辜负了timothy辜负了dr hofmann走向了alcoholic之路于是遭了报应。片子拍得一般,moss大概演了一个个人史上最婊角色。 |
|
选角不错 |
|
大卫甜 三星打底。毕竟是纪录片吧,期待值不太高。再往后看看。 原片标题“mad to be normal” 精神病人也有自愈的可能 展示了一种可能 could be。 |
|
迷幻 Hypocrites are the Mad Men. Elizabeth Moss唱歌好听 结尾吉他版House of the Rising Sun响起来 晃神到The Affair去了 |
|
来看刚本,但莫名觉得无聊,看来我还是不适合看精神心理方面的电影 |
|
喜欢这种不用药物自然放松的治疗方法,其中带领队员打坐关注呼吸的方法更是现在流行的冥想,比电机大脑动手术等方法健康多了。 |
|
无人不病 |
|
就不是很完整?最后怎么运营不下去了没展开说,还缺少时代背景。作为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现在看已经觉得是很理所当然的理念了,更想看到最初的斗争是怎样的 |
|
和老师师母一起看的。 |
|
不觉得这片子很摇滚吗 |
|
剧情一般DTT很帅 |
|
#BIFF |
|
#SIFF20 这届买的最值的一张票【6.21@上影二厅】 |
|
His idea lives 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