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身对其可见。 |
|
“每个人都是一个空房间,等待有人打开心锁,放我们自由。
有一天,我的希望成真了,一个男人象幽灵一样走来,带我走出限制,
而我毫不犹豫地紧跟着他,直到找到我新的命运……”
|
|
吴克群吗? |
|
那个亲吻的镜头其实很感动. |
|
我一直在等着看这俩人到底要憋到啥时候才说话这事我会到处说嘛…… |
|
以往再好的片子,我连着看两三部没问题。即使遇到要中止的情形,也必然是想先在脑子里回味完了上一部再往下看。可这回呢,我并不觉得需要回味,却就是不想接着看下一部了。似乎这一部片子就把我一个星期没看电影所憋出来的瘾给塞满了。就好象有些真正美味的食物,不必吃饱,品尝两口,就已心满意足。 |
|
金基德算是一个优秀的二流导演,模仿能力很强,原创能力偏弱。他最好的作品都有出处,《春夏秋冬又一春》模仿裴镛均的《达摩为何东渡》;《收件人不详》模仿今村昌平的《猪与军舰》;《空房间》模仿若松孝二的《无水之池》。 |
|
比鬼片更鬼片。拍金基德电影的主角很爽,都不用背台词的。 |
|
相爱的两个人是,一个人 |
|
女主做了一个梦,想要平淡如水的爱情,想要不说什么就能被懂的爱情,其实要求很少,奈何没有个知心的爱人,影片后面为啥我看的有点害怕呢! |
|
喜欢监狱里那段 |
|
1.男主角一言不发,女主角一句我爱你;2.空灵至深的爱情为无言,或多,只需一句我爱你;3.拯救是爱,孤寂让两人融合;4.最后的超现实很喜感,隐身对其可见。 |
|
我们什么都不必说。 |
|
在电影资料馆的卫生间里听到刚出场的观众说:这片子不是特别牛,但也很有自己风格,让人不知道怎么(找不到标准)评价它。整体还好,后半段过于超现实了,主观镜头那几段我还以为要变成灵异片了。 |
|
【庄周化蝶的韩国电影表达】很难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梦境还是现实。豆友评论“隐身对其可见”太逗了 |
|
QQ对其隐身可见的灵感来源??一言不发的金基德最高,情欲走来得悄无声息。喜欢结尾,介于梦幻和真实之间的体重归零... |
|
故事乍看很新鲜,却经不住回味。乍看和蔡明亮有点像,而金基德总想用各种小技巧把表面的冷清孤寂变得热闹些,相比蔡明亮的稳健专注差远了。我觉得金基德被文青们严重高估了。 |
|
灵感的一部分显然是来自安东尼奥尼的[放大](在监狱里打虚拟的高尔夫球但是有声音,球被抢走),然后监狱中男主角修炼的那段怎么看都是玛雅·黛伦的调调。男主角出狱后摄影机的角色化真是牛逼。金基德这片儿极亮 |
|
孤独,拯救,爱,梦幻 |
|
迅雷广告太坏了,翻译成“空房诱奸”,搞的我以为是三级片,看了才发现是文艺片,尼玛。而且当年还完全不了解金基德是何方神圣。 |
|
算我没有深度我看不懂这破电影想说什么!唯一的感觉是大家都是哑巴,这个男人很变态! |
|
整个感觉有点像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 |
|
最后真的无敌了…震惊到哑口无言。 |
|
#重看# 未及一言,灵魂便已相通,可能是最美妙也是最惊悚的爱情,一个会呼吸的影子在空气中环绕我整个的存在,无时无刻,渡我安然,保持和整个世界隔绝的状态,在这片空白哑然的一方天地,只要我们紧紧相依就足够。
每个房间都充满人间悲喜,我们是浮萍之下无所依的两尾鱼,打扫或浇花,洗衣或做饭,目睹爱和死,模拟着无波静好的日常,假装没有被世界抛弃,假装我们活得很好,发誓以失语与世界一刀两断。
It's hard to tell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拍得很有惊惧氛围,再次重复了金基德拿手的孤绝封闭空间,全靠丝丝情绪的拉扯、缕缕怒火暗涌,撑起一个近乎寓言的故事;高尔夫球是阶层符号与复仇工具。以体重计为零收尾真好。 |
|
主角执着于抹除自己的存在:抹除自己的寓所和生活,抹除语言,甚至抹除形体。然而流浪于不同的空房间,隐匿自我的同时亦是将这些空间填满,而成为无可替代的存在。爱是无法抹除的。毕竟人困守于180°的视角,总需要另一个人补完。体重计上的0是虚无也是圆满。 |
|
这一切究竟是真实还是幻觉? |
|
可以感觉到金基达的成长和内心对平静的回归,我很喜欢 |
|
感觉真好,安静 |
|
真美啊~潜行力max的美少年,全片没说一个字,与那少妇合一归零,自有诡奇的韵脚,像一阵风,像一只鸟,像一片云,像一段梦。 |
|
金基德代表作,威尼斯银狮奖。和《春夏秋冬又一春》一样禅意十足,恬淡隽永。男主角始终未发一言,女主仅以"我爱你"三字打破漫寂沉默。高尔夫作为性与暴力的隐喻,在后半段终于逐渐消弭,遁入亦真亦幻的空灵叙事之中。闯入空房间,消解梦境与现实的混沌,紧紧相拥,直到化为体重计上的虚无。(8.8/10) |
|
一个高尔夫球引发的血案。 |
|
一直以为自己可以不带走一片云彩,还是在绝望时,发现自己手中仍旧紧紧抓着云彩的尾巴。
|
|
180°+180°=0。人看不到自己离家之后的空房间是什么样的,只能用尽可能详细的电话留言去安抚,就像那些被自己空置、忽视的角落,3 iron的球杆。入住空房间的男主填满了这180°,遇到了同样被漠视的女主,孤独疏离的生活开始彼此交错。一种博物馆奇妙夜。每一个空房间里,都挂着摆着男女主人甜蜜的合影,却装不下真实复杂的生活。想要重组自我,想要隐藏自我,寻找自我。 |
|
我很佩服那些自己跟自己玩的忘我、又能把别人玩死的那种。对边缘人格或者说异化人格的描述,金基德是个好手。8.1 |
|
1.主角的从始至终没有一句台词。全靠演技。强。
2。故事很温馨。好像构建了一个乌托邦。
3.翻译出《空房诱奸》的人不是一般的脑残!这使得应该看这部片的人扭头而去,不该看的人败兴而归。实在失败! |
|
灵气 |
|
看到现在,金基德最好看的 |
|
看不见的不代表不存在 |
|
一部几乎没有台词的电影。本来不很喜欢金基德的,但这个电影让我折服~~ |
|
无声的革命 |
|
边缘化的爱情与《一一》的后背 空灵与玄妙 浪漫至极的超现实 金基德最好的电影 |
|
又神经质又美。 |
|
“女生的心一旦走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
|
角色逃脱主流生存空间的方法是闯入那些一直贴着传单的、没有人居住的空屋里。他在家中煮饭、照顾植物、与其家庭肖像合影,甚至还洗掉脏衣服。临走前复原,让房间里大体上什么都没有发生。如同巴什拉认为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
金基德可能借用蔡明亮《愛情萬歲》的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他进监狱後的事情:以人物空白般的缺席制造出奇妙不已的梦游状态→摄像机替代角色凝视,成为观众的视线,让主体從实存的置名性中解脱,又通过它作为实存者的同一性。
也就是说,让他物质化成为镜头本身。就像香特尔·阿克曼的短片《房间》,视域摆动形成间距和停顿,并暗示、引导、干预我们习以为常的视线。寄人居所的临场感最後竟变得无处不在,并进入心理领域象征着恋人隐匿的陪伴,就如同片尾字幕:“我们的生活到底是梦幻还是真实?” |
|
逼格之高 叹为观止 今年一季度最佳 |
|
从入狱后开始,故事奇峰突变,这是退无可退时的诗意,形式之轻配主题之轻,且一直轻啊轻,轻到体重计的刻度为零,内容与文本至此归于虚无,就像是把水凝结成冰,最后又全都化成了蒸汽。 |
|
在房间—身体的作用之下,《空房间》没有一个裸露镜头,却充满了情色,这意味着一种流动的身体与占有,将影片转化为88分钟的高潮迭起的性爱。金基德令声音让位给视线,在影片中,人声只有无表意的乐音,或者杂音,直到女主人公的那句“我爱你”,打破了言说的语法,却指向非秩序。并将凝视其实体之特权交付给了观众,或者电影视镜背后的自己,他的面孔似乎在胶片之中若隐若现,取消着幽灵的神性。
对于声音的拒斥开启了一种在城市空间之中的禅宗—游牧/实在界(《空房间》的两重读解,西方的和东方的),它同样也是对东亚“家宅”之沉重的消解,关于家庭关系潜在的精神分析。它并不是环形的,而是在一种无法被规训符号系统化约的暴力之后,不断以一种退行的方式撤回。从东方角度来说,金基德真正实现了一种“留白”的影片,以空无显现神性存在。 |
|
坏掉的家具与未洗的衣物等都是破裂的感情的具象化表达,而男主替他们修补与清洗等一系列举动,包括使用他们的厨房、厕所与卧室,使得物理意义上的空房间在遭到外来者入侵的同时,反而多了一层人的温度以及真正有人情存在的烟火气。更换房间,好像又是一种改变人生的方式。在封闭的空间里,情色摄影师、拳击手等职业,不再是遥远的梦。在家族合照的背后,几乎每个人的内心也有一处空房间,幸运的是,只有女主才能得到宛如天神降临般的救赎。二人之间不用台词便能勾起观众阵阵情欲,讲述故事的是身体,是动作,手和眼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至于男主在入狱后开始变得神棍了起来,肉身被摄影机取代,亦真亦幻,还彰显了摄影机窥淫的属性。女主憋到最后的唯一一句台词사랑해요,能量十足。 |
|
9.9/10 令人惊叹,在那些看似轻佻又极度私密的肢体中,在可发生又不必发生的行为中,金基徳将无数的“实在”悉数隐身,又将那些不可视的情绪与灵魂赋予肉身,并在空与盈,轻与重,男与女之间架构起无数的桥梁。不断切换的“房间”是在有限时间中堆叠的不同人生,历经现代与传统,生与死。那些数码照片也仿佛那些短暂留存的“借住”痕迹,似有似无。他的存在可以被她在过往的房间内感知,而最后他也不断成为那些房间内的“鬼魂”。他是存在的,她也是存在的,而唯有他们叠加时(她不被丈夫以“人”对待,他主动隐藏自身),质量不足以度量他们,一种内部的权力关系的湮灭就此发生。这种隐藏似乎成为了面对施暴者的次生道路,不言败,不反击,而是遁入空间的夹缝中,在同段时间里共构另一种生命。 |
|
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