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有超现实主义的初始形态了,重抒情而非叙事的完整,表现出粗暴的婚姻关系中布迪夫人的潜意识,为了强调夫人制裁家暴的欲望和春心荡漾,采用叠印和慢镜头,拍摄夫人幻想报纸上年轻强健的网球手活过来,用球击打和拖走丈夫。丈夫发怒后出现土耳其贵族训斥下女,暗示夫人的家庭地位与封建时期的下女别无二致,继续看报时出现玩具汽车开在云的绘景上,代表追求自由的渴望。上锁的钢琴,向空中伸出的手臂迎接丈夫的可怕笑脸,象征丈夫处处压抑夫人的自由,她再也忍受不了压抑,决定给经常开自杀玩笑的丈夫枪里装上子弹,结果丈夫意外射向了她,象征婚姻生活中的受挫与爆发,射出真子弹的丈夫被吓坏,突然关心起妻子,两人在乡下过上了安稳的生活,这样的结尾可能是夫人的自我欺骗,象征与现实的妥协。 |
|
印象派,同床异梦,怪型夫君,叠映,变形,变速。片中有段幻想杀死丈夫的心理过程,作为摆脱中产婚姻的异性恋批判。|符合四点1.题材拓展心里叙事表现。2.人物情感命运,影片情绪气氛与生活自然、社会环境交织相融(光线昏暗、气氛阴郁)。3.创造新的摄影技巧。(年轻人走来的慢镜头)4.视觉与剪辑节奏。 |
|
杜拉克拍剧情片也不错嘛。她后来搞先锋派也很牛逼。三幕戏剧,女性主义,大概是最早的“家庭主妇无名痛”?结尾翻得甚好。片中有大量描述心理的镜头。 |
|
法国印象派的代表作之一,不太注重故事情节,致力于创造氛围,并将布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的主要角色。片子里用了大量的二次曝光、淡化等技术来表达女主角的幻想,使镜头具有主观色彩,同时她在这段婚姻关系中的心理状态也被外化到现实的物体之上,摇晃的钟摆以及街上行人的步伐等都体现出她内心的慌张与焦躁,被反复调整位置的花瓶也指代着夫妇俩观念的不合。片尾男主虚伪地拥抱着女主的姿态与身后画框中两个晃动的小人形成对应,最后画框渐变到THEATRE,是否象征着婚姻本如一场戏。不太注重故事情节并不代表其与现实生活毫无联系,作为最早探讨妇女权利的影片之一,GermainDulac这位女导演毫无疑问地为女性主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
|
6。无聊的女权 |
|
没能死成的包法利夫人。 |
|
印象主义。One of the first feminist movies, The Smiling Madame Beudet is the story of an intelligent woman trapped in a loveless marriage. |
|
superimposition和对人物的部分突出 |
|
那个反复出现的开枪自杀镜头印象深刻 |
|
梦境里欲望的花朵 |
|
38分钟版本,独爱那个顶光设计。 |
|
#ICA 长评-Strange flowers on shelves。默片无配乐,影片可以被定义为最早期的女性主义电影了,表达非常细腻,也可以说是非常的预见性和前卫,片中带有极强的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风格,心理部分的呈现也非常精彩。视觉上有很多象征性极强的表达和女主心理的视觉呈现,甚至是超现实之感。那三面镜子更是让我想起了梅雅黛伦的那张照片,遮罩,虚焦,画面遮挡,双爆都帮助呈现内心世界,构图也是极尽疏远。两处非常让我震撼,第一是男主射偏后抱住女主时,背后的镜子变成了一个同步演绎的话剧般的效果,画质感人所以看的不是特别清晰,但是那跟随角色的晃动看的还是非常明显。第二则是女主想去拿掉子弹下楼时,由于紧张POV视角下楼梯上下压缩的浮动,画幅的调整非常震撼。《浮士德》德彪西和波德莱尔片中也均有表达。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VA8NBhipvs (38分钟)看得我昏昏欲睡 |
|
洞澈人的虛無與可悲 |
|
技法娴熟 |
|
正在读报的妻子,报纸中的网球手入侵“现实情境”中去打布迪先生(被打击的布迪先生同样以类似“灵魂出窍”的淡化影像出现,强调幻想性质)。摇晃的钟摆与铃铛等物件传达焦躁不安的心理。布迪夫人同时面向三面镜子象征着精神或人格分裂。女人-易碎的玩偶。 |
|
65分钟版。杜拉克的剧情片也可以这样流畅好看。幻想collage,网球拍扑杀与阳台升格,人物在实操与联想中渐缩到只剩一个头光。后段技法走平而tension益紧,幕落之时断头娃娃又续上低氧继续存活了。逼仄互害的婚姻生活,《蔑视》碧姬巴铎之笑先驱。 |
|
神了 |
|
法国印象派代表人物 杜拉克。 |
|
乡村生活将布迪夫人带入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忧郁,是她在没有爱的婚姻中唯一的状态。导演用视觉传达女性内心的感受,女主角的经历不是通过表演呈现的,而是通过光与影和有节奏的剪辑表现出来的。 |
|
@HQ. |
|
做梦都想老公死 |
|
女人不爱男人。但结尾,两个人还是走在一起。 |
|
有一些表现幻想的叠印画面;没完没了的圈镜头;还有一个变形的主观镜头。 |
|
印象主义叙事代表作 |
|
三面镜中女人焦虑的美丽侧影。 |
|
女性主義抬頭,但是很朦朧。丈夫太嚇人了,估計可能她性心理也有障礙⋯⋯花瓶那個點。 |
|
很戏剧,用双重曝光反映内心世界。 |
|
法国女性电影导演代表作回顾@法盟 100年前的超现实主义默片还是比较难进入的,全片背景乐貌似是德彪西(?),片头片尾出现了德彪西《雨中花园》的谱子。 |
|
陷入无爱婚姻的女主试图谋杀丈夫(后来后悔)但未遂。构图/光影表意有力;各种慢镜头、多重曝光、变形画面、幻想蒙太奇不仅表意有力而且还营造了(朦胧的)写意质感。但作为传统故事片叙事的戏剧性张力实在淡。 |
|
http://f.xunlei.com/130549237/folder#6c937152-f4d4-4ff6-a7a2-38922529e081 |
|
陷入无爱婚姻的女性,本片是探讨妇女权利的最早的影片之一。法国印象派,主观性——梦境和幻影,成为整部影片的基础 。 |
|
运用电影技巧反映人物心理的印象主义电影。 |
|
人物虚实,弧光镜产生的扭曲影像,视觉设计。 doll/woman both r fragile
|
|
以幻想的画面和具有压迫感的幻想来刻画主观世界,但是叙事上不够精炼明确,结尾莫名其妙的拥抱与回归常轨颇有中断之感。 |
|
中法女性电影项目-“创造中的她”展览——“以象征主义手法诠释的心理映画,直接的刻画了受困于干涸情感婚姻生活中的女主人公,压抑、孤独、翻搅而渴望弑夫的内心世界,被认为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直接体现女性意识的影片之一” |
|
法国印象派电影。应该是最早关注女性家庭生活和婚姻问题的影片,导演从特定的女性视角阐释了不幸的生活对夫妻二人(尤其是女方)的折磨,大量使用叠印、升格和变形镜头刻画女主内心对丈夫的恐惧与厌恶,但人物形象的塑造确实过于生硬了,一味的丑化一方只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叙事目的,求果而无法溯因。况且想象中的布迪先生倒也没那么讨厌,反而鬼畜的搞笑。 |
|
最早的女权电影,也是最早使用升格镜头的影片。全片非常主观,充斥着这位无爱人妻的对不公平婚姻的怨念,设计得很巧妙。 |
|
超现实寓言在影像层面的呈现。 |
|
还是跟德吕克有差距啊 |
|
三星半 at WBM 反思女性境遇的早期作品(脆弱的玩偶),叙事有点拖,镜头相当炫,想象网球手叠化虚影击丈夫,三联镜梳头顾影自怜,男性举枪朝向有心理困境的女性,寓意明显,结尾台词“没有地平线”是最妙笔。 |
|
1923 谢尔曼杜拉克,法,女权主义,印象主义,叠印,慢镜头。 |
|
光打得很好。催眠神器。 |
|
挺到位 / NFAJ |
|
布迪夫人的幻想是网球手出现,把她的丈夫杀死;布迪先生重复地与布迪夫人开自杀的玩笑。这种对比概括了全片,就像,前一年,1922年最好的电影是路易·德吕克的《流浪女》,他们印象派根本不在乎那个时候最正常的有内容的电影,杜拉克肯定不如德吕克,但她是女性导演,因此在印象派把法国电影从剧院从影棚里解救出来那样一个共同的意图底下,逆着人群往回走,带大家来到了一个常见女性角色,就是那个时代的家庭主妇所在的、室内空间,用媒介来扩大这个影像世界,反而完全是新鲜的,让大家获得一种主观,哪怕你在看不到处于哪个空间位置,看不到处于哪个时间坐标的时刻,这个影像世界依然庞然巨大,你可以在其中通过堕落的方式浪漫下去。 |
|
这片放在现在看没什么,但是放在1923年,这种纯描绘人物心理状态的电影是非常先锋的,一直聚焦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镜头很多都很女主人的心理想象。 |
|
法国印象派代表作。跟不爱的人维持婚姻生活就是无尽梦魇。布迪夫人主观视点里丈夫扭曲的脸恐怖恶心。早期默片里的叠印总能将诡异气氛拉满。 |
|
#法国女性导演代表作展# 状态不好,而且屏幕遮挡严重,导致不管情节还是手法都没看清楚多少,待重看…… = = |
|
推荐!刚好在妇女节看了这部一百年前的电影。杜拉克是1920年代先锋电影领域最活跃的女性电影人,这部《微笑的布迪夫人》是法国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影片里,杜拉克多次用叠印的技巧,来表现女主角脑海中的想象与梦境,比如让报纸里的运动员来到现实,替她教训自己的丈夫,给电影增添了不少趣味。这种对于主观情感(回忆、梦境、想象)的表现,正是法国印象派电影的特点。/《微笑的布迪夫人》还用了象征的手法来比喻女主角的处境——被禁锢身体、限制思想:女主角刚把桌上的花移到桌子边缘,丈夫随即就会把花挪回桌子正中间。另外,男人们还把女人比喻为易碎的瓷娃娃,当女主角的丈夫把娃娃的头打断后,他将娃娃的头揣进了口袋带走,却将娃娃的身体留在了房间。/ 影片的摄影精致、剪辑流畅,是看过的艺术电影里可看性数一数二的! |
|
有关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意识的败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