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差不齐,莎米拉好视角,肯洛奇有点沉重,看着伊徳沙那段小孩流泪忍不住要笑,冈萨雷斯又触痛美国人神经,阿莫斯吉泰简直扯淡,西恩潘找来“Marty”已经成功,最后今村的意思大概塔利班所谓的圣战根本就是一个谎言,但这还需要再阐释吗 |
|
最喜欢少年擒“拉登”那一段,烟囱就是塔楼,法国无声胜有声,does god's light guide us of blind us?【这段太先锋了我一开始无法接受】战争无圣战,智利1973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英雄,双塔倒了阳光进来了花复活了你却走了 |
|
全球视角,大多数导演的态度都是批判的。
玛克玛尔巴夫、渥德拉戈、塔诺维奇、吉泰、夏因:我们都这样了,咋还得关心你们?
奈尔、潘、勒卢什:角度清奇的优质命题学生作业。
伊纳里图:既然要拍就顺手做个美术馆项目吧。
今村:懒得管命题了我自己拍自己的你们悟吧。
比较没想到的是肯洛奇竟然搞了个essay film。
渥德拉戈>玛克玛尔巴夫>洛奇=潘>夏因=伊纳里图>塔诺维奇=吉泰(他真是好爱长镜头)=今村=勒鲁什=奈尔 |
|
在美国经历01年后一直对911题材极度疲劳,但这几部短片实在角度立场和创意大不俗,强烈推荐。就个人而言,最喜欢的倒是形式为主的墨西哥那部,从最初以为电视机坏了开始,简单凝重刺破心膜的形式让我直接想起Rothko的画。一个人对着黑屏幕大哭。唯一的一句台词也是所有短片里面,我认为最犀利中肯的。 |
|
尤瑟夫·夏因随性,冈萨雷斯偷懒且装逼,今村昌平既隐晦又直接,肯洛奇朴实而有力,西恩潘天才啊!总地来说创意十足,水平参差 |
|
2.5 仅今村昌平。动物性的喻指,可是相当刻意。放弃了他电影中很宝贵的东西:鲜活的人物和略带幽默的语气。 |
|
几个女导演是动心思的,尤其是前两个,切题同时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今村昌平的话题开得太大,西恩潘又太私人化,肯洛奇就比较敷衍了,AGI更是通篇黑屏+录音……这个“9·11”合集,最后看下来大多数导演都接近了问题的核心——美帝自己养的蛊,自己遭罪。多看看这些真左派导演们的作品,就明白为啥老文青大多鄙视傻白甜了。 |
|
都不错,伊朗开的头,很不错。西恩潘的有点秀成分,墨西哥的非常墨西哥,英国时不时给老美照照镜子,日本也留有广岛的伤痕。实际上,聚集这些艺术家演绎911,意义不大,不过是愤怒或悲伤。当然,一定要争取美好生存的权利。引用肯洛奇的话:“要保有愤怒与勇气,对现状的愤怒,对要改变现状的勇气。” |
|
我最喜欢马克马巴夫的,但sean pann的广告创意比较讨巧 |
|
最棒的点题:伊纳里多/安魂曲与往生 最棒的长镜头:阿莫斯·吉泰/无足轻重的耶路撒冷 最“离题”的提醒:今村昌平/圣战 最痛心的回首:肯·洛奇/智利往事 最无奈的现实:玛克玛尔巴夫/儿童教育 最惊艳的转折:西恩潘/光与花 最真实:米拉·奈尔/恐怖分子与英雄 最苦涩的幽默:渥德拉戈/贫穷非洲 |
|
十一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导演,以完全不同的角度,就「911事件」为题,各拍一部11分钟9秒的短片,犀利的观点与高度的创意,大获各界好评,不仅全体导演在威尼斯影展得到一座特别奖。那些所谓大师的段落没什么好印象,而那段布基纳法索的导演伊徳沙·屋德瑞古执导的一段反倒挺有趣。 |
|
Penn的画面和灯光同步打的神来之笔。日本那个不知所谓。 |
|
顺序:1.《黑板》导演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2.《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导演克洛德·勒卢什,3.《开罗车站》导演尤瑟夫·夏因,4.《无主之地》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5.《雅巴》导演伊德沙·渥德拉戈,6.《小孩与鹰》导演肯·洛奇,7.《爱情是狗娘》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8.《人偶,流放的精神》导演阿莫斯·吉泰,9.《季风婚宴》导演米拉·奈尔,10.《誓死追缉令》导演西恩·潘,11.《楢山节考》导演今村昌平。 |
|
今村昌平最好,怪力乱神一以贯之,战争无圣战,有的只是对人的戕害;冈萨雷斯次之,没有表演,也几乎没有画面,仅仅是声音与字幕就够了,足以震撼人心;西恩潘的创意和角度都很巧妙,只是过于煽情。其他人的,不看也罢。 |
|
911命题下的短片创作,从一个横截面纵览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特色和历史思考,11位导演也确实都拍出了各自的特色。
①伊朗果然以儿童为主角 ②法国不出意外是爱情片 ③埃及借助幻觉与死去的士兵交谈 ④波黑为了自己的711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每月11日一直在抗议示威 ⑤布基纳法索,非洲小孩想抓捕本拉登赚取奖金 ⑥英国肯·洛奇用纪录片来讲智力1973年的911事件 ⑦ 墨西哥伊纳里图玩了个黑屏演出的试验 ⑧以色列纪录片导演拍了个10分钟长镜头,街头忙乱繁复的调度 ⑨印度是根据个真实故事改编 ⑩美国西恩·潘采用大量分屏画面 (11)日本今村昌平继续动物喻指,二战后归来的士兵变成蛇。 |
|
一些导演在哀悼这起灾难,一些导演在控诉米国以往的暴行。伊纳里图还是厉害,用大量全黑镜头和声音展示。今村昌平的暗喻也不错,参加过“圣战”的士兵回来只想做条蛇,不想做人了,因为蛇不知道什么是“圣战” |
|
全体导演在威尼斯影展得到一座特别奖。每个短片都很有意思,谢谢卓远分享 |
|
冈萨雷斯那段实在太差劲了 |
|
从此起,对肯洛奇欲罢不能 |
|
伊朗Samira Makhmalbaf【6】法国Claude Lelouch【5】埃及Youssef Chahine【7】波黑Danis Tanovic【6】布基纳法索Idrissa Ouedraogo【6】英国Ken Loach【7】墨西哥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8】以色列Amos Gitai【6】印度Mira Nai【7】美国Sean Penn【9】日本 今村昌平【7】——总评:【7↑】 |
|
想法挺好,执行太差 也就今村昌平有用心拍,伊纳里图在形式上玩了玩(实际也偷懒),剩下的就真划水… |
|
看个死戛纳颁奖礼 忍痛没去资料馆 然后只能看土豆上的台湾公视画质超差的视频! 几个导演的阳痿美国 |
|
世界上的人们不会忘记的一天,但也不只有发生在美国的911。 |
|
伊朗导演好假,法国导演非常法国,以色列导演一镜到底,波黑导演默默抗议,布基纳法索导演黑色幽默,伊纳里图可耻地投机取巧,印度导演讨论身份认同,埃及和英国导演不失时机地攻击伟大的美国民主,西恩潘浪漫,今村昌平玩蛇。 |
|
有一部大楼倒了出太阳的,用空间叙事还不错。 |
|
Does God guide us or to blind us? |
|
越到后面越像传教的。 |
|
有好有坏 我喜欢今村昌平的那部 |
|
十一个不同国家导演关于同一主题的11部短片。个人认为最佳是墨西哥导演的那部,重看了几遍。接下来是英国、美国跟日本的 |
|
我爱短片集。为嘛不拿seanpenn压轴啊。。。鬼子的逻辑太奇怪了= = |
|
想给五星的是Ken Loach讲智利的那部!画面上最喜欢Sean Penn的老人。欣赏不来大家说很牛逼的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日本那部简直是鸳鸯刀讲了一本书结果最后来一句仁者无敌的效果。。。 |
|
这个超级好看!!! |
|
几部短片的排序非常让人感兴趣。法国人再次用“shallow”的爱阐述一切,东亚人的含蓄和哲学总结一切。 |
|
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制片人合作制作的电影,就2001年9月11日针对纽约市和美国首都的恐怖袭击事件提供了不同的观点。每个国家的导演实际上是以自己的立场和文化背景进行了转述,同时也折射了各个民族对同一话语的转译方法。比如在日本,背景是1945年8月,一名遭受创伤疾病折磨的前线士兵Yoichi的行为举止像蛇,令他的父母和妻子感到沮丧。他的家人试图说服他回到“人类”状态……对悲剧的各种清醒反应,有助于将这一事件置于全球背景下。 |
|
每一篇都拍得很好 很想再看一遍 最喜欢美国导演的那一篇,日本的本来也可以,但是……因为是日本的,而且立即让我想起了日军罪行,所以仍旧非常非常讨厌! 我想给它加七颗星。 |
|
911正是我大学报到的日子,一群新认识的同学讨论着这件大事。幸运的想起,那天大家没有人幸灾乐祸。一年后在公开课上看到本片,这里并非每个短片都很出色,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要去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世界上各个角落在想些什么。 |
|
20070528 只看了今村昌平那部份 |
|
可以,有几个很不错。 |
|
那时我还太小,像第一个短片里的孩子们那样无法理解这一事件。同一事件,如何以不同的方式与不同的人产生联系。现在理解起来也并非那么容易。 |
|
大家看法节目~ |
|
西恩潘的,以色列的和法国的印象最深,我们一向沉默的时候都能交流,但是今天无论怎样交流结果都是沉默。。。。。。。 |
|
在法国上英语课时候,老师放的电影儿,让我也了解了日本电影,了解了今村昌平。战争永远没有获胜的一方。有的只是对人类的残害。 |
|
公映後看的,這些洋人根本沒摸到美國的邊 |
|
赞肯罗奇。今村垃圾
|
|
为了伊纳里多把这个补看了,也真是拼啊。。。整个看完后觉得今村昌平秒杀了前面所有!太起范儿!而前面一些有的拍的好幼稚好直白甚至好雷啊。。。西恩潘的也算是喜欢,你发现别的国家提供别国的政治视角,而美国导演反而是另辟蹊径了,算是巧妙。伊纳里多,虽然震感,但你这太凑合事儿了!!! |
|
萨米拉西恩潘太直白 agi最偷懒但是也最好看 夏因和塔诺维奇米拉奈尔还有那个以色列的纪录片导演比较灾难 肯洛奇不错,今村昌平是惊喜 |
|
全球11位导演,每人执导一部11分钟09秒的短片,作为对911恐怖事件的反思。其他导演的短片都直接或间接与911事件有关,只有今村昌平完全绕开了这个事件,拍了一个隐喻战争泯灭人性的故事。 |
|
命题作文果然都写得奇奇怪怪不得要领,那个聋哑人的爱情和那个儿子其实是英雄但被误认为是恐怖分子的两段还可以。 |
|
课上看了西恩潘的那段。很平凡很感人,911也有两面== |
|
除了勒鲁什和肖恩潘的纯爱,其他多少都需要历史和国际政治知识啊。但勒鲁什的结尾画蛇添足了,肖恩潘的真不错。剩下的,少女马克马巴夫的会被说成“美狗”么,孩子对话里有惊人的信息,烟囱的镜头不错;塔诺维奇的妇女群像不错,一闪而过的地名证明了我的想法——斯雷布雷尼察;布基纳法索黑哥的,纯真的尼哥少儿;夏因和以色列导演的,显而易见都是着眼巴以冲突;英国那个其实省事,智利往事换个不是911外皮的一样适用;伊纳里图的,导演有他想法吧,我觉得更省事;巴铁老妈成罪人到英雄母亲,反转现在看来也挺常见了;今村昌平的,反“圣战”,能看到不少岛国经典电影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