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过昭关 (2018)

    最近更新: 2024-05-10 HD国语版
    • 主演:杨太义 / 李云虎 / 万众 / 聂栋才
    • 导演:霍猛 (Meng Huo)
    • 编剧:霍猛 (Meng Huo)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中国大陆 
    • 年份:2018 
    • 更新:05.10
    • TAG:公路 / 中国大陆 / 乡村 / 家庭 / 温情 / 亲情 / 剧情 / 平遥电影节2018 / 老人 / 2018
    • 别名:Crossing The Border-Zhaoguan
    • 片长/单集:93分钟
    • 豆瓣评分 7.8 (2524票)
    • IMDB评分 7.3 (207票)
    • TMDB评分 7.29 (热度:0.70)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中国大陆电影《过昭关》的免费在线观看,《过昭关》是对白语言为国语,属于剧情,儿童,家庭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8分,有2524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暑假,七岁的宁宁被送回乡下,由七十多岁的爷爷李福长照顾。李福长偶然间得到了一个老朋友的联系方式,老友身体中风,时日无多。他决定带上孙子,骑着一辆摩托三轮车,去千里之外看望老友。影片以“过昭关”喻指人生,是难得一见的中国乡村公路片。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过昭关》人生就如过昭关,关关难过关关过 #治愈 #电影解说

    作者:小雅影视(收徒)

    爷爷骑三轮车带孙子去旅游,国产高分电影《过昭关》

    作者:小黑桃电影

    从《过昭关》到《生息之地》,霍猛获75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作者:银幕江湖

    朴实无华的公路电影,《过昭关》,一对爷孙的公路旅行,感动千万人

    作者:布谷讲电影

    暑假,七岁的宁宁被送回乡下,由七十多岁的爷爷李福长照顾李福长偶然间得到了一个老朋友的联系方式,老友身体中风,时日无多。他决定带上孙子,骑着一辆摩托三轮车,去千里之外看望老友。影片以“过昭关”喻指人生,是难得一见的中国乡村公路片。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5 IMDB 6.8 蓝光
      小伟
      2019
      剧情片
      中国大陆

      小伟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本届FIRST影展剧情长片最佳。拍着胸脯说是近三年来最好的华语处女作,时空性的完备程度秒杀所有阿彼察邦的拙劣效仿者。每场戏都有充足的信息量和解读空间,创作者有极其清晰的设计和考量,绝没有卖弄符号的心虚,剧作、表演和电影思维三者同时在场。一个在创作生态里越发“寻常”的家庭事件,用三人接力式的视角挖掘出每个成员的精神困境:死亡,青春,乡愁。联想和共情激起的思绪上下翻飞,无法止息。所有长镜头都没有露怯,有着丰富的细节和精准的调度。更不用说令人咋舌的景深镜头,对当下拍摄场景、人物内心乃至城市地貌都有深刻的认识。结尾与开头打通的幽灵视角直接把我看呆了,河濑直美《沙罗双树》的感动再次汹涌而来。自然、流动,让我耳目一新。
      • 谁是追逐太阳的猎日之人,谁是与龟赛跑的阿基里斯,谁是笑话里拿错了病历的家伙,谁是现实中插错了卡的笨蛋。爸我想改变世界,这样的豪言在泡面的热度里融化。老婆快过来一起挤,这样的蜜语在卧铺的床位里蒸发。植入父亲离岛的记忆,在缝纫机边试穿祖母剪裁的黄衬衣,从此去天南海北,都带着你的身形。
      • 不多见的墙内粤语电影,演员都挺棒。非常私人的家庭故事,也拍出了两代人的一些共通境遇,《一鸣》也贡献了最为自然舒适的校园青春戏。另外荒凉村落已然变成新导演超现实想象集中营,这部分如果延续原本的写实主义或许会更好。
      • 现如今已经很少有处女作能让人一身鸡皮疙瘩的惊艳了,这部作品做到了。导演太厉害了,心思温柔又细腻,个性叛逆又沉默,他看见了父母,看见了自己,看见了老屋,看见了广州这个城市,像每一个经历过高三与家庭伤痛的我们每一个人,静水流深的情感默默汇入到心底,像给我注入了一剂回忆药水,瞬间把我拉扯到自己窘迫、压抑又自由憧憬的青春时光。黑暗的影院里我这个成年人的眼眶悄无声息地湿了,灯亮起前又悄无声息地擦干,感谢这110分钟的私人自我窥视时间,非常妙非常治愈。
      • 7分,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厉害啊,处女作能这个程度,很不错了。这片首先好在剧作,非常工整,用心的细节也有很多,剧情的构建,关系的推进也都很合理。相较而言,更喜欢前两部分,第三部分开始玩了些虚的,反而有点无趣了。
      • No. 一部非常不好听的电影,也就是说,没有画外的电影,意味着长镜头中的摇镜只能像拖着一团赘肉一样拖着那佯装自然主义的陈词滥调。但你说共鸣?集体记忆?当然有,但这也是我失望的起始点,因为有了共鸣,有了类似的经验,那也就意味着一切只能安安稳稳地抵达终点,别的什么也没有,即便有了第三段那些似梦的场景,但也仅是在梦的视界旁边旋转,并没有真的要入梦的意思。为什么无法入梦?因为不存在逃逸的欲望,没有像片中那个离家的奶奶一样一去不复返的决心(她再也没出现),自然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出格举动,看来理想二字确实已经从华语电影的字典里彻底消失了,也许从一开始就没有过。
      • 近几年看过最好的处女长片。年度华语十佳
      • 一上来就绝症,没有试图说教,也不用配乐去煽情,能把生死之类的大词,变成化整为零(ING)的进行时故事——作为处子作电影,已难能可贵。人生温度遽降的广州,似乎没有了全年的躁动暑气,医院、学校和家的不断转移,“似乎不为什么”的老奶奶离家、主人公逃课、年轻人出国,都在寻求解(救)脱(逃)。不足之处,是第三段似梦又遇,太“路边野餐”,感觉在试图去总结和升华。然而,真按照前两部分的节奏行进,也完全没有问题啊。主要角色均由港人演员出任,也是相当少见的、完全粤语为主的local电影了。
      • 听小伟英语口音,他是怎么被加州大学录取的?
      • 3.5 “惊人首作”名副其实,尽管缺陷不少,导演想做的想要的太多,结构也很有问题,不过这些都掩盖不了导演的才华。
      • 导演拥有极为细致缜密的理性思维,在景别构图的平衡、剪辑的精确度、视点的转换节点和运动镜头的速率停顿上都下了大功夫。但此类以极端情境反逼人物状态的电影,文本的咬合一定要足够紧,才能制造出具有强烈代入感的戏剧漩涡。遗憾本片依然存在不少泄气的段落,在情感层层推升的过程中制造出不少阻力,所以直到结尾我们也没能真正看到脱离出事件之外的人物,不论是慕伶、伟明还是一鸣,都差了一口气。Ps:旅馆大风停电那场戏蛮惊艳的。
      • 你要做保安,他要做教导主任,我要开小卖部;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 看完也很想点根烟。ps才发现广州的景挺适合拍电影的hhh
      • 享受这种苦中作乐的幸福感。大陆电影,全程粤语对白,三主演全部来自香港,加分加分!
      • 相当成熟的处女作,也是典型的半自传作者电影,看得出黄梓导演拍出了自己真正想拍的东西。三段式既代表三个不同家庭成员的主视角与三种有所变化的风格(由写实到超现实,从手持晃镜到稳定平滑),又呈递出了成长/新生与还乡/逝去的交织历程。基调冷峻克制,哀而不伤,在剪辑、转场(包括三段之间的衔接)、空间调度(自然环境&氛围营造,以及室内与画外空间运用)与视角过渡切换上也很有想法,尤其是主客观视点或不同视点的流畅转换,首尾相衔的幽魂视角运镜及通过电视中录像引入片名或收束全片的设计也十分惊艳。内容上留白和需要观者揣摩解析的地方也不少,对叛逆与压抑的青春及患病者心理的描摹很真实。第三段迷雾缭绕的无人村与停电后的荒凉宾馆足以将我吸入片中。美中不足的是仍有一些符号堆砌问题,如阿基里斯与龟和追日者寓言。(8.3/10)
      • 自然流畅,平实生动,跟拍恰到好处,声音处理饱满,处女作就这么沉稳,难得,更喜欢原名《慕伶,一鸣,伟明》,以三个名字命名,以三个名字进行分段。
      • 竟然听到了熟悉的乡音,荒岛上冬天的海风真的瘆人,但岛上这段的确是全片华彩,拍出了苍凉落魄的美感。导演本人还挺可爱的。|SIFF2020第12场
      • 用一部笨拙的电影,和我们的父亲与青春作别。
      • 粤语似乎有种天然的亲近感,一出声就让人想要把这个故事看下去,而导演的镜头则继续将这种魔力放大。医院走廊长镜头对时空的留白给人惊喜,火车上父子相卧不失为年度温情时刻,最后镜头又如父亲还魂一般堪称点睛之笔。
      • 4.5 从癌症家庭素描到中国式家族志,从一鸣渴望跳脱的青春到伟明的“人生无再少”,三段式的结构所拉开的混杂语境,最终在“无人有魂”的岛屿上,归为一场“天荒地老故人识”的“岸边之旅”。电影的每一处场景、意象、调度,都是在形塑如此扎实的日常感的同时,又在其中找寻临界的、别有洞天的缝隙,轻轻诉说着无声的后悔与叹息。天空海洋山野树林,医院房屋报纸电视,乡野与城市全都落下了“时光之尘”,在巨大的变迁中又有着往昔的幻影——只因为情感是亘久不变的,它被封存在记忆中,又时刻作用于当下。
    • 豆瓣 8.0 IMDB 7.0 第30集
      吉祥如意
      2020
      剧情片
      中国大陆

      吉祥如意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最好的一幕,我认为是年夜饭争吵后的真假丽丽同框,假丽丽还未从戏中缓过来,真丽丽却玩着手机,一副漠不关心的模样。大鹏用纪录电影的形式为王吉祥虚构了一个孝顺的闺女,却又用解构纪录片的形式把真实而冷漠的闺女呈现出来。人们更愿意相信好的那一面。
      • 真的不太喜欢,新形式还是掉进了老套路里。《吉祥》里充满了刻意和做作,真实的部分,穿插着很多过于虚假的东西(比如烟花),以为在看谁是佩奇。把这两者拼贴起来时,就让人很不适。第二部分,充满了导演的自恋,甚至对于家庭史的消费,从创作的过程中就看不到真诚,看到的是,一个时代产物下的所谓的“导演”,如何奋力的自我证明。过于用力,过于投机。以至于,当导演把所有的一切归为“天意”时,无非是对自己空洞内核的找补。一来,削弱了本身就没什么深度的情感,二来,天降奇兵,解决无力解决的问题。形式完全不能给我任何的新鲜和刺激,以及我很好奇,观影过程中哭的稀里哗啦的观众,你们在生活里,自己奶奶的葬礼变成一场畸形秀时,你们是否会有愤怒,或者说一丝一毫的不欣赏?
      • 隐形眼镜都给我哭掉了 当生活与电影互文 偶然的温馨成为片名 庸常的遗憾被深解为宿命 电影让每一个人重新审视生活
      • 我不想捧杀,但在我有限的观影量中,《吉祥如意》确实是没有任何可供比较的参考系的,说颠覆实验性,或者电影之神降临之类的形容或许有些夸张,但也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儿。 从镜头缓缓拉出,中国电影资料馆的那块银幕出现之后,这部电影就已经超脱了“电影”的范畴了,大鹏投射了无需怀疑的沉重私人情感去完成了这样的一次记录:《吉祥》用些微的导演干预去记录这普通的东北农村一家因老母亲去世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意》再通过“记录”这次记录,抛出了若干个诸如“导演投射的私人情感应不应该算做影片的一部分”、“演员的入戏程度过深甚至超越了原型人物”等等“《纽约提喻法》式”的问题。 所以回到资料馆中的那个观众提问:大鹏你之前一直是做喜剧的,为什么会想到要做这样一部电影呢? 对啊,他原本只是想拍一下姥姥过年来着。
      • 一半吉祥,确认他还活着;一半如意,接受他已死去。智商退回四五岁儿童的老人,要如何捕捉他的内心感受?将他完全放逐。 前半段以摄影机在场—不在场—在场的闭环,将对三舅生命的解释权如接力棒一样传递下去,而其本人似乎已不再参与自己的人生,无论是那些漂亮的言辞,或不堪的攻讦。假意温馨的合影是对无疾而终的争吵最好的回应。空镜扫过冷寂的村庄,不是三舅望见了雪,而是这场雪证明了他依然活着。 后半段迅速抽离,开启旁观,如站在玻璃罩子之外重新解构这个故事。他在罩子里的活着,恰好映照了罩子外的我们对他死去的默认,从我们的繁华世界将他顺理成章地彻底抹去。 大鹏用一双冷眼观察,当他装不下去的时候,便是这部电影甚至这个世界最真实也最残酷的瞬间。
      • 刘陆问王庆丽你怎么能十年不回来的场面在我心里必定载入世界电影史。它完成了一个我一直以来大为期待的事——人与平行时空的自己对话,来看看其他的自己会如何选择、如何取舍,只不过我没料到这一幕果然成真时会如此残忍。人物在这部电影里释放的情感,借助戏剧化的呈现,达到了难以超越的“比真更真”,回想自己拍纪录片的历程,实在是叹为观止。
      • 除了那场亲戚吵架的戏之外,我觉得神来之笔是第二部分里饰演丽丽的女演员在拍戏中途受不了老一辈的争吵泪崩进屋的镜头。女演员进到真实的丽丽在的房间里为了戏里的情感痛哭,而现实中的丽丽平静地坐在饰演自己的演员旁边低头看着手机。虚构里的人物和现实里的人物竟然反应如此不同,那么究竟什么又才是真实呢?
      • 《吉祥》着实让我有种“就这?”的感觉,除了饭桌上这场戏拍出了该有的力度,大部分时候只是将镜头故意拉长,空洞的表达对王吉祥的形象展现毫无帮助。好在《如意》解答了多数的疑惑,命运代替大鹏成为了本片真正的导演,一个神级命题就这样在天意下诞生了。但相当可惜的是,后半部并不出彩的剪辑却把这一切浪费,哲学性完全停留在原点,观众更像是自己顺着形式反溯,把自己弄感动。结果呈现出来的,是影评写得比电影更好看的景象
      • 《吉祥》很好。可是当导演大鹏出镜,这个东北普通家庭的赡养问题就彻底变成了十亿票房导演家庭的赡养问题,前半部分的情感完全被消解,甚至困难已经不再成立。《如意》那些凌乱的镜头编排掩盖了《吉祥》的核心冲突和结构上的结尾,表姐无法回答的问题直接抛给了观众,但观众只能给予更多的情感投射。我更愿意称之为素材不足时的机智而绝不是新叙事形式的突破。
      • 想不到大鹏拍出《吉祥》,更想不到《吉祥》之后,大鹏拿出《吉祥如意》。将短片发展成长片是青年导演的惯用方式,大鹏的不同在于《吉祥如意》直接套用《吉祥》。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将成片与拍摄并列,相当于设局和解谜,至于哪里真实、哪里虚假?你自己去辨别吧。
      • 满足了,也很佩服大鹏,返璞归真的创作与表达!电影本身其实是金马获奖短片《吉祥》与幕后花絮的结合,拍电影与“拍”电影的套娃,大鹏既是创作者同时也是当事人,形式上将纪录与虚构形成巧妙互文,当然最终呈现与预期已经截然不同,但传统中国家庭的羁绊与扶持依然能击中大部分中国观众内心引发强烈共鸣!以及最后,生活永远是最好的剧本。
      • 如果说大鹏仅仅在叙事结构、拍摄手法上打破国产片的格局,什么第四面墙、层层嵌套、戏中戏中戏之类的,都这不算什么。最主要的,他通过想拍一部关于姥姥的影像,无心插柳完成了一部中国家庭浮世绘全貌,这才是电影如虎添翼的地方。“树倒猢狲散,老人没了,一家人就很难再聚齐了”家人的牵绊、负担和义务,沦为现代人的亲情之殇。“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十年不回来啊”在城市打拼和回到乡里判若两人的我们,又何尝不被刺痛?老人越老越孩子,那句“三哥哭了、三哥哭了”把我的全部防线彻底击溃。大鹏第一次面对自己的柔弱与残忍,刨根刨底地,为我们呈现了他最私人的影像(镜头下都是他最亲的家人)。坐在电影资料馆看这部,当画面逐渐拉伸到资料馆的画面,梦一般从电影穿到现实,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叹为观止!
      • 《吉祥》是很像剧情片的纪录片,《如意》是很像纪录片的剧情片,它们是完整的一体。甚至连北影节的放映都参与其中。第二部分跨越时间,很好地解构了前半部分,解答了观众对《吉祥》中真实与虚假的模棱两可,这就是结构发挥作用的地方。虽然是用类型、结构带来新的叙事突破,但它还是从人物、情感出发,步步深入,最终抵达人类情感深层,带来共情,感受普世亲情的价值所在。
      • 我分不清楚,刘陆的崩溃、痛哭是我们基于表演理解的“真”,在真实的家人眼里是否是“假”?; 王庆丽的“漠然”和“虚伪”是否才透露透露了家庭的本质,不得不拧在一起相互拖累的自我与家庭的现实距离。
      • 之前在金马看过短片版的《吉祥》就很喜欢,如今看了完整版的《吉祥如意》,也看出大鹏对他创作可能的更多尝试,资料馆那部分还是很有意思的。归类的话,这应该叫融入剧情片段的记录片吧。重看还是觉得一家人在饭桌上吵架那场戏厉害,太真实,太熟悉,所以还是生活本身最戏剧性啊。
      • 文武香贵,一二四五,就是没他自己。
      • 特别好。《吉祥如意》更像进一步完善了大鹏的艺术人格。《吉祥》和《如意》两者互相补充,《吉祥》是虚实之间的试验短片,《如意》是一封写给自己和三叔及姥姥情深意切的书信。在《吉祥》中看透了人间的生老病死,在《如意》里生活继续下去还要靠孑然的彳亍。
      •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筷子洗洗碗。
      • 假丽丽崩溃地离开现场时真丽丽只是冷漠地刷着手机,大鹏利用蒙太奇创造了一个孝顺的女儿,真假之间遥映着人间百态。前两周奶奶离世,丧宴和各家分钱的场景和王家也没什么两样。太佩服这种剖开生活的勇气了,一团和气下是暗流涌动的算计,看着那些暗戳戳的对话好像自己都窒息起来。
      • 东北本身就是一种叙事语气。不知道这对于东北人而言是上天的眷顾还是惩罚。大鹏说想拍天意,这确实是天意,只不过天意突然拐了个弯变成了这个样子。08年大鹏还是个小伙子,随便拿DV拍着玩,十几年后一切都变了,时间最沉默也最苍茫。人间本身超越一切虚构,更何况是中国的人间。《四个春天》也好,《吉祥如意》也好,打动人就因为拍摄人间变数和处于变数中不知所措的人,以及不知所措之后还得在一声叹息里收拾收拾继续生活的劲头儿。唯一的外来者演员问十年没回家的女儿,为什么十年没回来。那段沉默就是最好的答案。生活的选择是不可总结成一二三四的,都是偶然和碎片连缀成线然后就度过了十年,外部永远无法明白处于一种生活内部的人为何做出那种抉择,所以外部的人易于下道德判断,而内部的人通常只是沉默和苦笑。大鹏好在不做判断,只轻声叹息。
    • 豆瓣 8.7 IMDB 7.7 正片
      过年
      1991
      剧情片
      中国大陆

      过年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在这里看到每个人最不愿承认却也最真实的中国式家庭。
      • 当我长大后 才知道,有一个孩子的春节,有一个成人的春节,而成人的春节就是这样的。
      • 中国式家庭问题,中国式伦理,很多家庭伦理剧要花几十集篇幅去讲的事情,黄健中只用101分钟就讲完了,而且典型、深刻。赵丽蓉、李保田等一众演员,个个都演出了人物的个性,真实、生动。赵丽蓉演中国式母亲,看似得心应手、不费功夫,实则浑然天成、滴水不漏。
      • 实在是佳作。看到结尾竟然有些不舍,想想这样一个难以复制的明星阵容,以及已经离开的非常亲切的赵丽蓉老师,更觉伤感。故事很像话剧,但和现在的话剧改编电影不同,每一个角色拿出来都极为出彩,这是当下国产电影根本难以比拟的。中国的家庭问题一直都存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依旧难以解决,也是宿命吧
    • 豆瓣 7.2 IMDB 6.8 正片
      春潮
      2019
      剧情片
      中国大陆

      春潮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有多期待就有多失望。问题非常多,有几点对影片而言是致命的。作为一个新人导演,还没有能力做到几条线索四平八稳,就不要轻易尝试留白,成片的效果是情节跳脱,人物动机突兀,只怕有观众到最后都没看懂这个家庭的问题出在哪里。和昨天看的《送我上青云》一样,不是突出女性的独立、家庭的畸形,然后再把里面的男性角色都增添几分猥琐、不负责任的色彩,就能叫做成熟的女性电影,这种拧巴的感觉可能会使男性和女性观众都感到不舒服。至于郝蕾和金燕玲的表演,也透出了浓浓的话剧感,即个人独白部分最出彩,但一对戏就毫无火花。尤其金燕玲的台湾口音在一部东北题材的电影中非常出戏。看完后更显出《血观音》的好了。
      • 纪念第一次在电影院看郝蕾。
      • 专门为郝蕾量身定做的戏,给了很多发挥空间,尤其最后安排的一段独白,太明显也太刻意了。看金燕玲和郝蕾飚戏是有火花的,可剧作上太差了,导演究竟想表达什么呢?不断制造矛盾冲突却不去解决,全程的三代母女间的撕扯,各种原因全靠最后看似高光时刻的独白来解释,未免太笨拙了。但愿郝蕾能靠本片拿影后吧,这是这部电影存在的最大意义。
      • 观音埋进土里,生出福报开出花朵;孩子脱离子宫,涌出春潮流向江河。我在家里就这么一点点位置,都被你烧毁。顺从了你四十年,不想我的女儿重蹈覆辙。我痛打性侵的校长,你诅咒不孝的养女。生活在同一个屋檐,是肉扎进了刺,是水漫成了河,是我作践自己,让你备受折磨。把母亲比祖国,是爱和不断撕扯。
    • 豆瓣 8.4 IMDB 6.6 HD国语
      喜丧
      2015
      剧情片
      中国大陆

      喜丧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非职业演员全员立功
      • 竟然忍不住流泪了好几次…笑病的设计太巧妙,哭笑的混淆和交错,让辛酸加倍、张力放大。乡村信仰的消逝、礼义廉耻的丢失,都在最后那场喜丧上跳梁小丑般的表演中炸裂。母性、孝道、生死、轮回,多重的意义空间。凌厉、真实、窒息感
      • 孝子贤孙侍候着,楢山一人背一段
      • 现实生活有很多面,影片反映的是其中一面。老太太独自拉扯大六个子女,晚年这段时光却活得毫无尊严,只有一个女儿很孝顺。得了笑病后老太太总是抑制不住地大笑,笑得越大声,越是让人感到无尽的悲凉。
    • 豆瓣 8.4 IMDB 7.2 HD1280高清国语中字版
      孙子从美国来
      2012
      喜剧片
      中国大陆

      孙子从美国来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难得看到一部隽永的小制作,不过还是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没能解决,即是祖孙关系的渐近线及关于离别的铺陈,前者事件并列而无显著推进,仅靠皮影蜘蛛侠一招突击,后者涉及配角细节的散漫。除此之外,秒杀双年展一堆烂片,超越了他们一万个矜基奖
      • 虽然完全是熟悉的套路,但最后还是忍不住大嚎哭。只要感情是真的,就算再俗,也能动人
      • 这么好的电影为什么不能在电影院上映?中国电影市场有多病态??
      • 爷爷的台词都是金句:“饿上三天,吃屎都是香的”、“那不好几个五十多岁的年轻人嘛”、“中国人民从来都不是被吓大的”、“你是美国的少先队员”…哈哈哈,但是看到最后却又是笑中带泪。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经历从磨合到交心的过程,最后他却不得不离开,留下你一人……最感伤的事情莫过于此。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