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场就很好,在被监视的环境下,以一个极具仪式感的死亡切入,是对当局制度化了的官僚作风的反抗。时间点很重要,自杀的时刻与那场灾难发生的时刻一致。转场,又是一个日常场景,即将破碎。最具讽刺性的一场戏是,远处的男人劝慰女人,女人说爆炸的核电站很美,慢镜头下,孩子们在放射性的粉尘里奔跑嬉戏,谎言就是如此,美好、残酷。 |
|
是的,一切都很棒。那些微尘飞扬,人们临死也不自知,推着婴儿车赞叹远处夜空中的火光真美。关于权力、遮掩对于灾难的扩大。但问题是,我实在无法接受所有角色都说英文,无论民众,电站员工或者高层人士,每个人都用英文开会,用英文拉家常,对于这种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而言,这样的选择是致命的。这种观感实在太分裂了,故事和讲述方式都很好,但头脑里却有一个声音一直提示我一群乌克兰人在用英文对话的荒唐。当年有个剧叫《马可波罗》,里面一群中国大臣和皇帝说话也都是英文,这实在太可笑。唯一的方式只有学习《毒枭》,是什么故事就用什么语言,这没什么可说的,既然不是架空,细节就必须真实。 |
|
傲慢的工程师不承认严重的事故,狂热的政客封锁了城市和消息,天真而无辜的孩子在爆炸飘来的尘埃中嬉戏,地狱来到了切尔诺贝利。这是一场源自人类自大、偏执与无知的浩劫。 |
|
HBO一贯的高质量,但是加夹私货是也美国一贯传统。
切尔诺贝利没法洗,正如第二集里所说的"我诅咒令这场危机发生的人",但请不要上升到意识形态以及其他别的方面,苏联政府当时动员了50万人填了这个事故,免除了欧洲潜在人员进一步的伤亡,这些下达发动执行救援命令的人都是全人类的英雄。
然而对比下你们自由民主香甜的日本福岛,事故前期本可以及时制止事态的扩散,却无人感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己。到目前为止事故仍然未处理完全,带有核辐射的物质在往太平洋里不断地渗透。
我知道这段回答在豆瓣这种地方不会激起一丝的浪花,但我希望有缘读到这段文字的你能明白,任何一次与核相关的事故,所带来的后果都会作用于全人类;而任何一个舍弃个人利益对这些事故进行救援的人,都是全人类的英雄。 |
|
2集看完心情沉重,说实话剧本写得并不怎样,叙事甚至有点乱无头绪,胜在真实还原吧,但是这个“真实”怕也是打了折扣的,大多数的细节均靠脑补,是否客观我表示怀疑。更何况如果付出了众多活人作为代价,不惜一切的牺牲才算是勉强对付掉了这次事故,那么福岛问题如何破解?丧心病狂的日本政府是如何处理问题的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切尔诺贝利有多恐怖,福岛就有多像定时炸弹,我不相信没有任何隐患存在。按照本片中描述的影响范围,作为日本邻居的我们岂不是处在危险中久矣,请问谁能给个说法?至少也拍个《福岛》迷你剧来看看啊 |
|
没有必要因为是资本主义国家拍这件事情就开始有什么阴谋论。看了剧,了解了背景之后你会发现这个剧出奇的写实。凤凰网做过切尔诺贝利三十年的回顾,阿列克谢耶维奇也有书,网上也有大量的资料,很难理解那些因为该剧是不同阵营的人拍的就贬低的人是怎么想的。此外,更没有必要去黑苏联黑社会主义,在国家治理层面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肯定第一想到的是维稳,不只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会一样。我们看剧得到的东西会是反思,要明白当事情已经做错的时候我们下一步的补救是什么,去做一个人,抛下各种主义各种分歧去做一个真正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看完了剧还在想什么主义,那这部剧给你的效益一定是负的。做个好人,特别是在灾难来临的时候。 |
|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产生的辐射量相当于400颗原子弹。
27万人患癌,9.3万人死亡,至今仍有被放射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被称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
比灾难更可怕的,是有关部门隐瞒真相,无辜百姓被蒙在鼓里。
从局长到厂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无不推卸责任,认为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全是别人的错。
他们不告诉人们真相,反而自欺欺人,说这只是普通的火灾,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他们不疏散群众,反而派宪兵队封锁城市,所有人都不许离开;切断电话线,封锁消息,堵住人们的嘴。
出了问题,不去解决问题,而是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一边是地狱,另一边是即将成为地狱的天堂,老百姓在玩耍,学生照常上学放学,丝毫不知道死亡的临近。
不给你真相,不放你离开,甚至都不肯告诉你你快要死了。 |
|
第一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辐射 |
|
看数据
800年:专家称消除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后遗症需800年,而反应堆核心下方的辐射自然分化要几百万年;
9.3万人:20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约为9.3万人左右;
27万人:27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34万人: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前苏联疏散了11万多人,随后数年,又从污染严重地区搬迁了23万人,前后共疏散34万余人;
50万:参与抢救切尔诺贝利的英雄们有五十万;
20亿人:建立在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研究成果上的报告说,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 |
|
真实存在的恐怖才最令人生畏,放射尘埃扩散到城镇的景象,简直与末世科幻如出一辙。这起举世闻名的事件,鲜有人知晓来龙去脉,HBO没能收好权游的尾,终于在这开了个好头,满分推荐。 |
|
怎么说呢,美国也出现过核电站泄露,日本还有福岛正在作孽,然而现在一提核泄漏第一反应是切尔诺贝利,这是为什么你想过吗,这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可比简单粗暴的封锁消息强多了
苏联前期隐瞒是真,是体制问题,之后的补救也是因为体制而非常壮烈
瞧瞧福岛吧,隐瞒消息瞒不住了宣传弱化后果不说,军队在灾难面前还退缩了,到现在辐射物还在太平洋扩散
跟切尔诺贝利的处理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
|
虽然不是恐怖片,但看完之后毛骨悚然,一身鸡皮疙瘩直想吐。 |
|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核爆究竟是一场什么级别的灾难,可事发当时的人却不知道。
这部剧不渲染不夸张(甚至还刻意地避免戏剧化)一切都按照屏幕上时不时出现的时刻进行。
核爆发生后,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低效率和政府盲目自信粉饰太平的表现都太真实了。 |
|
年轻夫妇半夜推着婴儿车去看热闹,风把动空气中污染粉尘吹向人群,孩子在粉尘里玩耍,女孩看着爆炸的火光赞叹好美啊。虽然不是恐怖片,但是看得我脊背发凉。毛骨悚然 |
|
Чернобыль(Chernobyl)是俄语及俄音英拼,Чорно́биль(Chornobyl)是乌克兰语及乌音英拼,这个词在乌克兰语中指的是一种当地常见的艾草:北艾(Artemisia vulgaris)。圣经启示录第8章中,有一颗名为“茵陈(苦艾)”的熊熊燃烧的灾星坠入三分之一的江河和泉眼,让三分之一的水变苦,喝了苦水的众人纷纷死去(Revelation 8:10-11)。虽然苦艾和北艾是不同的两种植物,不过依然让人不免联想这可怕的巧合。 |
|
抛去意识形态,那些甘愿牺牲健康甚至生命去参与救灾的士兵、指挥救灾的科学家和政府官员,才是真正的英雄。第二集末尾三勇士自愿执行自杀任务以拯救千万人的生命,值得全人类铭记并载入史册。 |
|
节奏稳健,多线叙事清晰,表演无痕迹,镜头语言丰富。看之前仍然觉得这主题陈旧,但看完不得不感叹还是HBO。根据纪实文学和解密资料改编的结果就是可以震撼到灵魂的朴素的真实,看得浑身恐惧,一种绝望的恐惧,很多场景都不陌生,时间过去这么久了,但我们离这种恐惧仍然很近。 |
|
6-3,刚看了二集,在多年调查采访研究之专著的基础上拍摄,应该是在尽力尊重历史史实;制作又非常严谨,事件、布景、服道、人物等都在极力还原三十多年前那场灾难的事实,很值得观看。看时有时会突然想到到剧中人物怎么都在说英语,而不是俄语呢?有种奇怪的感觉。但是你们俄国、乌克兰自己虽然也拍过一些该题材的电影,但像HBO这种规模的剧集还没有见到。人家拍当然要用他们观众需要的语言喽!这么重大的历史灾难早已成为了全人类的教训,拍出来就有意义。我会继续看下去的。 6-9,把后三集连着看完了,毫无疑问地五颗星!艺术地把33年前的这场人类核灾难之始末如实地告诉了后代,功德无量。主题又是那样的永恒:谎言无法永远掩盖真相,人类抗击灾难的英雄永生! |
|
这样一个敏感而机密的主题,剧中对话应该全是靠编剧YY了吧~比GOT第四集好看。HBO加油! |
|
真的,真庆幸苏联解体了。 |
|
“谎言的代价是什么?不是我们错把谎言当成真相,真正的危险在于如果我们听信了太多谎言,就难以辨别真相了。” |
|
影片是五星,但看到有人在评论社会主义我觉得真的很无知。这件事故导致这么大的后果是因为社会结构嘛?你以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不会这样做?这只是个人私利和官僚主义的结果拜托文明用脑观剧 |
|
前几集完全是恐怖片的感觉,中间有些部分实在不忍心看下去,只能快进(比如狗那段),还是第一次有这种体验。人类在自己制造的灾难面前,那种无力感也是非常绝望。那些愚蠢的、勇敢的、邪恶的……那些让人愤怒的与感动的…… |
|
最后一集赢了,应该是2019年第一剧集了!这部剧要讲的主题,不只适用于前苏联,也适合所有谎言存在的世界。 |
|
阳光洒下,微风拂过,潘多拉盒子打开的那一天,人们还以为那只不过是普通的又一天。 |
|
“The air is glowing.” “This is our moment to shine.” Trust but verify. Biorobot. Statecraft. “Why worry about something that is not going to happen?” |
|
比起原著中亲历生还者和受害者家属的陈述,影像呈现的残酷力度温和许多,且将笔墨匀给更多视角——科学家的探求真相、工作人员的立场变化、政府层面的推诿粉饰策略,以及普通民众在场浩劫中呈现的不屈与奉献精神,所有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核爆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危险的存在,永远将如达摩克利斯剑高悬人类头顶,这是全人类将共同承担的灾难。保留了原著中最感人的消防员夫妇,妻子顽强诞下孩子,以坚强姿态守望过去,记住,且不会原谅。全剧美中不足的是携有美式黑。 |
|
看了第一集,整集节奏缓慢,现在还不太好评价这部剧怎么样。下一集应该就是处理了,希望能看到著名的那段“我先上,然后是党员和共青团员” |
|
切尔诺贝利是人类作死的典范,HBO拿来作灾难片拍,叙事是我最喜欢的缓慢耐心通过细节设置悬念,首集被当作一个典型麦柯芬,气氛铺垫极其到位,切入角度还是选择了万年不变的黑前苏联独裁入手,以一场紧急会议作为叙事高潮,前后各有伏笔,节奏控制的非常理想,又有哈里斯镇全场,HBO果真一个稳字 |
|
如今看到美国支持日本排放核废水的消息,再想想当年的这个片子,实在是讽刺。苏联当年多少普通人用命堵住了切尔诺贝利的泄漏,之后苏联亡了,还要被美国拍成电视剧鞭尸。如今小日本肆意排放核废水,美国却为其站台。这部电视剧嘲讽的不是苏联,是如今的美国。 |
|
片子是好片子 不过再怎么黑苏联 其反应速度也比伟光正的民主日本快太多了。热评里说社会主义的,你说对了,要不是社会主义,死的可不止那点人了。 |
|
最后一集庭审戏……就让它看上去非常的美国作派 |
|
无论你西方再怎么黑,对比美国干儿子日本的福岛事件的包庇隐瞒不处理,苏联对此事的解决是负责且英勇无畏的。 |
|
“谎言的代价是什么?真正的危险是:如果我们听了太多谎言,会再无法分辨真相。”————这句话用来形容本美剧对世界人民的洗脑是最恰当的
HBO没告诉你的是残酷事实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的1986年8月底,国际原子能大会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英、美、法参与了。
会上,苏联代表团团长勒加索夫希望公布受灾范围,寻求国际援助。
但西方阵营集体表示,绝对不能让世界得知危机有多严重。因为这些参会国家,自己也是有核电的。他们害怕自己国民恐慌然后阻止核电厂,最终让资本家吃亏。
美国把在广岛扔原子弹的数据给苏联参考,要苏联把“人体安全辐射量”调高5倍,好让危害数字看着不那么刺眼。(这是美国干的,当然HBO绝对不会告诉你,绝对要隐瞒你的)
事实上剧中那个要求掩盖的苏联官员说的话,都是西方“民主”国家当年在1986年事实上做的事 |
|
你好,你发表的关于《Chernobyl》的短评,因为 含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管理规定的内容,已被移除。如发表的内容多次被移除将导致账号状态异常,异常账号的评论将不再出现在公共区域。感谢你的理解与支持。——豆瓣电影 |
|
社会主义不是事故发生的原因,当然....制度起到了负面作用。但是,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组织这场义无反顾的救援! |
|
第一集看来,就准备从多视角切入了,当地居民,政府当局,消防员工程师等直面事故者,徐徐推进制作精良。科技推动进步,也造就人间炼狱。灾难辐射之广应了那句老话,什么杀不死你的,会...慢慢折磨死你...囧 |
|
连看五天,还是很有情绪的带动作用的,辐射的恐怖感溢出屏幕,大晚上的看得缩在沙发上发抖。其实这个剧本身的落脚点倒是很普通的“科学家要追求真相”,但结合起当时的冷战背景(其实本剧有故意弱化,它一直在试图用人性的角度来讲述,也是很典型的美式思维,比如强行加入的屠狗段落。。),再把虚构的女科学家角色理解为美国人或者西方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就会有趣的多了 |
|
并没有站在苏联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 更不算中立 不然那许多为这件事付出的英雄不会被演成莽夫或者闭口不提 最后一集结尾的真实影像有种别有用心的意味 尤其是关于苏联的部分 看上去就像今天的纽约时报上会出现的关于中国的内容 但笔者觉得其实那些内容都有些打脸这部剧的感觉 整部剧并非直接根据事实改编而来 而是倒了一回手 这中间有多少误差 有多少刻意加进去用来带节奏的内容就不得而知了 但整体来说 至少这部剧在基本事实上没有乱来 让当年的惨剧重回大家视线 |
|
这是人类所能制造和经历的最恐怖的绝望。
“最糟糕也最令人费解的是,一切都那么美!那是最糟的部分,你放眼望去,一切事物都好美。所有人的表情都很疯狂,包括我们的在内,我再也不会看到那种表情了。”
“司机不明白鸟儿为什么不停朝车窗撞来,好像瞎掉一样。那些鸟不是疯了,就是打算自杀。”
摘自S.A阿列克谢耶维奇《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 还是爱情》 |
|
今天播完也算是种天意,everytime we lie we incur a debt to the truth, and... |
|
1986—“总得有人去做”;2021—“万分抱歉” |
|
集体主义的坟墓 |
|
编剧克雷格·麦辛,普林斯顿大学毕业,48岁迎来职业生涯的转型,之前是《宿醉》《惊声尖笑》屎尿屁喜剧里摸爬滚打,总结方法论铺底,爆发竟然是靠严肃正剧,拿下imdb剧集类第一,谁能想到呢? |
|
第一集片尾导演说:
让我感兴趣的不是切尔诺贝利爆炸,而是谎言的代价,当人们选择谎言时,当每个人都在以一种消极的方式维护谎言时,我们的确可以逃避很久,但真相是无情的,你终究会被反噬。
我想说:
天灾和人祸往往结伴而行,不分彼此,在看这场33年前或许还有天灾偶然因素而无法消弭的疤痕时,30年前另外一场注定是人祸的伤痛不但没有了谎言,甚至在短短的岁月中渐行渐远。
据说,也有人拍。 |
|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里提到一个老太太,不会说话也不识字,被疏散后再也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不能说话也不能写字的人们的故事,大概也只能等三五十年后由旁人来讲述了吧 |
|
第四集出来了,人都跑光了,难道维稳不重要么? |
|
谎言说一万遍就变成了真相。美国人拍的苏联,真是不能乱相信。愿那些在切尔诺贝利中为了欧洲亿万人付出生命代价的军官和士兵能够安息。 |
|
imdb高赞前几用户几乎都来自乌克兰白俄罗斯,出生于1980年代,第一点就说从未看过如此还原当年前苏联所有生活细节的影视,此其一牛逼。
拍摄手法以及编剧手法,表现手法,此其二牛逼。
台词技术专业之到位,此其三牛逼。
目前豆瓣和imdb得分均为9.6,实至名归。 |
|
欣闻《切尔诺贝利》被列为“反动、低俗”内容。欣慰的是相关部门十分清楚,自己所代表的势力站在历史的哪一边。做贼心虚也可以看作一种认知上的现实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