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大利电影之美永属人流与街道。 |
|
网上很多人瞎说 其实《婚介所》才是费里尼 |
|
有必要澄清,第一段讲失足妇女的导演是Carlo Lizzani ,第二段讲自杀调查的导演是安东尼奥尼,第三段讲舞厅的导演是Dino Risi ,第四段讲婚介的导演是费里尼,第五段讲弃婴的导演是 Francesco Maselli ,第六段讲罗马打望的导演是Alberto Lattuada 。
六个故事中有四个故事其实在揭露社会,可见当时意大利左翼之盛。
费里尼的故事和马赛利的故事最打动我。马赛利的这段和德西卡的风烛泪最后部分很像。不过最后反转又落到批判上。
费里尼故事那个姑娘全是正面,可越正面越衬托这世态炎凉。
安东尼奥尼的自杀调查居然是城市之爱主题下的故事,这种伪纪录片做法在当时很出格。
舞厅那段见识到五十年代夜生活的时间观念。舞会到七点就感赶紧回家,现代姑娘七点还在化妆,没出门呢。
|
|
3-5-2009 4:30pm space museum |
|
其实这几个故事都挺好的……最后那个搞得像默片,咋一看有点像侯麦版的意大利……呵呵…… |
|
满世界的女人,男人满眼的情欲 |
|
費裏尼和迪諾·裏西兩段不錯 |
|
最喜欢费里尼那段 |
|
费里尼最佳,费里尼和天堂跳舞那两段单独拎出来都是不错的,其他的一言难尽,除了几个有完整故事线的,其他的仿佛在刷抖音上的访谈和街边集锦 |
|
6。跳舞的那个一看就知道是费里尼的。各种女性的遭遇。 |
|
费里尼比安东尼奥尼 温情多了 |
|
2023.6.17 |
|
感觉制片驾驭不了这些大导,既没有做到统一,也没能百花齐放。前两部分的cinema verite玩得有点过,喜欢舞厅那段,因为话少。爱和女人是两回事,名字不好乱起…… |
|
费里尼《天堂三小时》极佳。安东尼奥尼视角独特发挥正常。 |
|
最后一段配乐好评。 |
|
三段非正常叙事的片段,反而更让我喜欢。 |
|
关键词:伪纪录;摆拍;费里尼式空间调度;两性双重视线;意式色男。 |
|
女性生存史,与沟口健二遥相呼应 |
|
惬意,轻松,优雅(只要安和费一起拍片就有这种感觉),清新灵动不输法国新浪潮,Tentato Suicidio 自杀篇,安氏颠覆记录片语法,女性被同时允许做自己,采访对象,和演员(重演自己的自杀企图),既包含重演又包含采访的连续镜头,模糊了对身份的怀疑和对拍摄对象动机的怀疑,令人惊叹;天堂三小时和意大利回首,身体扭动和线条的漫画表现,热情,有趣,灵动,是溢出画外的导演自信和悠然;卡特琳娜故事淬新现实主义核心,母亲遗弃孩子,草丛远视和由天空盘旋的哭泣引人哽咽,是最好一类的现实悲歌;Agenzia matrimoniale 婚介,贫困的女人为八个姐妹的衣食着落接受嫁给狼人的婚姻,是意大利战后绝佳隐喻。全篇用翻页报纸的形式连缀,一个短篇既是报纸故事亦是人间风景,旁白抽离其外又入局其中,妙极。各导演风格各异,精彩纷呈,构成罗马一日风景。 |
|
3.5,社会责任感不过是幌子,更何况《小巷之爱》的最后一部短片以形如时装奢侈品广告风格抛弃现实主义,前者对于平庸且不具备风格的导演而言无疑颇具诱惑,在105分钟的新闻纪录片体或老套情节剧风格中,我们从视听上仍不难认出安东尼奥尼和费里尼,而柴伐蒂尼却给出了一个近乎标准的新现实主义 |
|
如果有妇女节献礼片就该是这样的,既有女性的力与美也有她们的挣扎困苦。七个短片形式丰富,有近似记录片的,有中规中矩的剧情片,也有叙事诗一样的拍法,个人最喜欢最后一种。不过全片的情节和镜头语言都非常有力量感,就算不是特别喜欢的单元也令人难忘。 |
|
最早的电影杂志么? |
|
当年电影新形式探讨。内容形式不一,可以看做那个时期的意大利女性的一张照片。 |
|
不错的短片集 |
|
只看了费里尼那一段|20190415 Fellini回顾展重看L'Amour qu'on paie (Amore che si paga) de Carlo Lizzani/Tentative de suicide (Tentato suicidio) de Michelangelo Antonioni/Une agence matrimoniale (Un Agenzia matrimoniale) de Federico Fellini |
|
那真是个没钱也能被饭店老板放走的好时代~ 孩子有多可爱,ta的娘亲就有多苦~费里尼总算给我来了个正常的段子。。 |
|
我喜欢跳舞的故事 |
|
最后的短片最有意思,意大利街头的女性风情和男性审视及观看,最后又流露出男性社会里对于女性的一种显性露骨的凝视与濒临的压迫。 |
|
1950s意大利女性的生活图鉴。最喜欢费里尼的婚介所故事。 |
|
费里尼的狼人相亲与卡特琳娜式的故事分明是意大利电影从幻想到现实主义的两个极端,舞厅中特色人等与如同偷窥狂一般的街头丽影,也都在讲述着意式电影的传统与不同。 |
|
爱情没有独特性。 |
|
不止于爱情的现实生活集锦,人们穿梭于城市和郊区,很新现实主义,生活太难,一天睡四个小时一年走坏20双鞋的站街女,读米老鼠或是契诃夫,安东尼奥尼那段里的第三者后来成了无法抛弃儿子的母亲,费里尼镜头下的记者也只能祝婚介所姑娘有好运…
也有微妙的幽默感,挤满神态各异男女的天堂舞厅,舞伴得由妈妈把关,一言不合扇耳光的男女,意大利男人的凝视 |
|
罗马我爱你?还是费里尼和安老头的比较有看头些。最后一个片子让人想起《西西里美丽传说》,导演有借鉴吗? |
|
初看觉得闷,细品却是极好。最后那个短片,意大利的美女们,那个时代丰盈的美,看着多好,现在流行的稻草杆是病态美。 |
|
女人花;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 |
|
分了兩天才看完,有些點很亮-V-最後那個意大利人的回首好生活化啊哈哈 |
|
女人们 |
|
4.0。很难想象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可以有用伪记录(或者近乎真实)的拍摄来呈现社会底层最真实的无奈与无助。自杀、站街女、舞厅、男性凝视、婚恋市场,也依然是当下社会最热门的话题。 |
|
最喜欢《卡特里娜的故事》,生活很苦。《意大利人凝视》50年代的时装太好看了。 |
|
費里尼片段最佳,真的不是爲著俏男主的緣故。Alberto Lattuada的最後一段“意大利凝視”也不錯。 |
|
新现实主义在女人和爱情面前看来还少些办法 |
|
Lizzani & Antonioni 两个短片探索了 cinéma vérité 的融合切换表达 在旁白叙述与直面采访两个情境无缝衔接 之后 Dino Risi 的三小时舞池切片犹如中场休息 随后费里尼的故事前半部婚介所内有标志性灵活游弋的镜头 后半部意外的走了人物情绪聚焦的安东尼奥尼式路线; 柴伐蒂尼的 Caterina 用新现的手法讲了一个意外的母亲形象; Lattuada 是用"隐藏摄影机"的角度 拍摄剪辑了对女性的凝视以及对应的男性的动作 配上音乐 甚至在最后有一个人物的延伸 …… 整体看完都是女性的不同面向展示 而且有几个真的是设置为主体本位之上 但也有的还有自己的爹味儿 呵呵 欠捶 |
|
诸多意大利导演一起合作的短片集,以爱情为主题。影片主要的五个故事分别为: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自杀」、迪诺·里西的「天堂三小时」、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婚介」、弗朗西斯科·马塞利和塞萨·柴伐蒂尼的「卡特琳娜式的故事」、阿伯特·拉图尔达的「意大利人的回首」。最后这一段有点意思。 |
|
偏爱后三部多于前三部,其视角也逐渐转向从女性立场审视社会问题在男性身上的体现。以爱之名论爱的稀少与缺席,费里尼的一段能凸显出来大概是因为其中仅剩的一点点浪漫吧… |
|
费里尼,安东尼奥尼,迪诺里西,1953。这是几个短篇组合。但说的都是意大利女性,十分有意思。有令人感伤的段落,也有俏皮的段落,有各种心酸,也有各种年轻的快乐。 |
|
大师们的短片集,适合心情宁静时慢慢品味的电影。七个故事既拼成了一幅罗马风情画卷,也交织着外省人的罗马梦碎。我觉得个个故事都很耐回味,不一定非要分出高下。最后一片中的城市女郎们美得足以让观众像片中的男士一样目不转睛。 |
|
爱情的三个元素:预料、鼓励、再见。 |
|
最后一篇只看姑娘还挺欢乐的,各种男性凝视一加进来简直窒息... |
|
“爱能克服一切”舞女站街女多是被男朋友和丈夫遗弃的女人。未来不可知,不要轻易放弃生命。跳舞中的人们是多么快乐啊。对某些妇女来说,结婚是谋生的职业。她们过马路不走人行道。某母亲养不起孩子只能遗弃他。末尾,一个个崭新的靓女让各种男人疯狂、目不暇接。公交车上的性骚扰太明显了。伪纪录片? |
|
小巷之爱,
爱从何处来
爱在迷惘
爱在绝望
爱在自由
爱在三小时的天堂
爱被捕捉
爱被释放
爱被遗弃
爱被自杀意图所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