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半。渐入佳境的好电影,一开始为了进入这个语境花了不少时间,因几位演员不太会表演,完全是依靠本能去讲述故事,少女的故事总免不了对于家庭中母亲角色的刻画,她们一般都是母亲位置的缺席,即使到了前几年的《过春天》,也是这些母亲和女儿的关系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有点片面的暗示。影片的后段很好看,她们坐巴士去城市的另一端,不远却被拍得像郊游一样,足以衬得她们的世界好小好小,最后又由堕胎的情节完成写意的镜头进行抒情和升华,这一段放在当下都不过时。 |
|
2008-7-21 1:06:03 8/7.5(49) 不比香港制造逊色多少,当然风格也不太一样,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 |
|
因为看过太多香港主流影视,这样的影像反而成为了一种似近又远的乡愁。看到中段一直在想这里究竟是哪里,甚至要猛然记住背景里一闪而过的巴士号数打算散场后查一下。导演应该想不到,我自己也没想到,有人会在廿几年后大口吸食千禧年新市镇边缘青少年的故事作为错过的补剂。 |
|
非常之生猛,如此沉重的主题居然拍得简洁明快举重若轻,一个半小时四个女生的也都塑造得个个鲜明立体。镜头自由,机位酷炫,配乐带感,颇具银河风骨。对比之下,二十年后的《过春天》温和了太多,是否代表了现如今文艺创作的宽容度收紧了太多。 |
|
居然是银河出的???2006年看的时候怎么没发现呢 |
|
《爱上我吧》姊妹篇,写满青春的躁动不安和迷茫无助。用“无人驾驶”来形容问题少年们的生存状态再贴切不过。结尾还书日期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老杜监制 |
|
高先放映,4K修复版;港版《少女吔,安啦》,杂糅了不少《猜火车》的桥段,演员的状态非常之好,吊打之后的《过春天》(里面也有做水客哟) |
|
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年轻时候就讨厌任何的所谓残酷青春话题 |
|
十三岁 一个纯真的探求关于世界的年纪
可是 一时的差错
让我们失去了很多重要的东西
同时也让我们得到了很多东西
然后 我们才明白这就是成长 |
|
十几岁的她们,是那么无助,看了真让人心疼。里面有个情节,我突然记起,上初一那会,班上一个女生就拿刀片划自己的手臂,一道一道的,然后被家长带回去了,当时我们都理解不了,她怎么可以不怕疼,现在我能理解了,不是因为这部片子,是因为长大了... ... |
|
调侃YES杂志和黎明“ 要赢人先要赢自己”的广告。“6月4日 记得还”有隐喻吗? |
|
一般,和《香港制造》差了十万八千里,就连同出自于刘国昌之手的《爱上我吧》都比不上。 |
|
伪纪录片风格手持摄影,边缘青春式群像,但是太过简单的拼贴各种青少年犯罪的元素,却没能做到更深层次的剧本挖掘…… |
|
刘国昌多年以后重执导筒第一部,还是他拿手的童党题材,启用非专业演员,穿插伪纪录片手法,记载屯门的那些边缘少女们。使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结尾堕胎一场戏,虽然意象上用得比较土,但表现之大胆残酷却是港影中少见的。 |
|
有点像《天知道》+《过春天》+若干堕胎题材电影,基本上是把处于迷茫期的少女问题都说了个遍,野心和格局都打开了;演员质感比较接近于素人,表现更为自然。无人驾驶,指的就是那些缺少家长管教的少年,而片中一位主演曾无数次表达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朋友所拥有完整亲情的羡慕之情。经历横冲直撞后的狂野青春,终将是撞了南墙才回头的悔恨与顿悟。 |
|
是整个电影包含故事太多还是故事本来就粗枝大叶 |
|
【9】震撼与麻醉,激光枪扫射一般的。喜欢《春假》的一定会爱死本片。疯狂的青春,疯狂的Y2K,疯狂的要命与暴力,疯狂的银河映像。全镜头摇摆,倾其所有对准这四位女孩们一切死角,那些令人不适的,令人血腥的,令人错愕的姿态疯狂嘲弄。我们可以看到《过春天》的完全版,看到脏的,乱的,性的,毒的,美丽的,丑陋的,疼痛的,狂野青春,暴力,血腥,浪漫的样子。她们的欲望如同荒芜的列车,无处spacked out,无处摇摆。关于Y2K,关于女性,血腥与暴力,你关于华语女性青春片它都有。复古Y2K浪潮女性片的最高变奏。@高先4K修复版 |
|
少女版”香港制造“,缺少父母长辈照顾的青少年,无人在意关心的下一代,犹如”无人驾驶“的列车,通往迷惘未知的方向。手持摄影,街景实拍,主演基本都是新人,力图现实求真的状态。 |
|
为什么总是要等待一切都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呢 为什么要有这么个大团圆的结局呢 其实青春的残酷就在于更加悲催!! |
|
真的花了很长时间才分清这几位主角,长的实在是太路人路人了。虽然对所谓残酷的青春不大感冒,但电影呈现的却很现实,有几个镜头还是蛮有想法的。 |
|
这些年渐渐觉得和青春片的主角越来越远,那些叛逆迷茫随着对生与死对人生历程的思考而愈发割裂,能做到理解,但再难做到感同身受。好的青春片能在表象的堆叠之后引出灵魂的自白,但尺度很难掌握,讲的太详尽就相当于脱离了青春视角,太模糊又没有意义,这部片选择了堆叠元素,放弃了深层次的讲述也算是稳妥的做法,最后阿饼堕胎时用各种诡异的物件来表达情绪,感染力很棒 |
|
青春残酷物语,迷乱、粗粝;结尾做人流后的噩梦特别生猛,加分。 |
|
2023 Fresh Wave opening film 70$ BC 35mm post talk with劉國昌以及大群主創
港產剝削片先鋒,蕉詩腐乳餅真人真事改編,MK中的MK,不見天日的少女時代,常人感到離譜並認為與現實邏輯不接軌,卻是我童年時代一度最近的日常,放逐、放蕩、失德、失足,我彷彿聞到女孩們嬉鬧時的微汗味混合肥皂香,加了氯水清潔的游泳池味與浮出水面大口呼吸著藍天的「她們」
對被長年教條化反抗、無垢形象肆意破壞、自鄙自夷自殘上癮、寂寞無聊、摧毁慾強烈的少女們個個混沌於世,風景如畫的地獄之影開卷有云:「向陽」是種輕慢之詞,只是讓後面落單的人還有種追尋假幸福之名不用真的面對自己永處黑夜的問題而自慚形穢 |
|
很好,从每个角色身上我都能看得到自己或者小时候身边朋友的影子。大部分时间非常写实。最后堕胎部分拍得很实验。算不算港版《猜火车》? |
|
孩子或青少年的戏,永远不能说是“戏”——这本就是青春期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每个失足少年少女背后,大都是失足的家庭!
社会离乱与惶惑,成人尚且裹挟麻木,未成年又怎能分得清?尤其是过早混入嘈杂中,本就单纯心智,更为一些假性亲密(性关系)、刺激逃避(毒品、偷盗等)、冷漠疏离(社会、在校同伴与家庭)是所打击,越发对本就无法负责的个体和看不到的明天所击溃,从而在焦虑、愤怒、无助中,更多成为反社会性边缘人!
绝对驾驶还是绝对失控,虽然人各有命,且或有纠偏,然而青春美好又易碎,有些时光错过了、错付了,就是伤痕,好了,也是常痛的疤~ |
|
法版蓝光~
将视角对准问题少年,银河映像里最不银河风格的一部,文艺气质浓厚,演员也几乎都是素人,但拍的挺不错的!
去打掉baby那段拍的像恐怖片,氛围营造一流 |
|
貌似很多人詬病演員很醜,但事實上社會邊緣上和社會底層中又何來風光四面的美女。想看《童黨》。 |
|
小演员们还不错,不过有点过于形式了吧。 |
|
只记住了摄影指导黎耀辉,摄影助理何宝荣 |
|
导演逻辑性挺强的,颠三倒四自己都没糊涂,但也难免因为重复而拖沓。剧情弱了点。 |
|
这些《无人驾驶》不受父母引导和牵制,年纪轻轻就被资产阶级建制俘获、戕害和重塑——孤独而敏感的身体正朝着私有化、殖民化和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大陆「人民币」的价值不仅被自我价值感低的学生低估,新旧中国主体也被自我存在感弱乱的历史老师颠倒扭曲,于是,原本「唇亡齿寒」共命运的港陆关系,被在英国殖民统治和西方文化长期规训下长大的孩子解读成了「同性恋」关系。影片成功捕捉到了一个处在叛逆期里鲜活的「弃儿」群体形象。幸或不幸,这个「弃儿」群体里至少还有一个像《蓝色珍妮》恋人那样的「铁T」形象被记录者封禁在镜中挥之不去,每当少女们在现实中依凭本能、欲望和冲动做出选择,这个冷静而理性的镜像就会跃然于银幕——这种如天降般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否定性力量和类似两小无猜式的情感纽带就会对既有路线形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保护。 |
|
很平淡,但竟然在深夜一路看下去了,我爱朱敏华 |
|
国产片中不错的片子,因为不是飘在空中 |
|
一群各种原因变成不良少女的狗血青春 |
|
以银河映像的方式来拍青春片,堕胎的那一段非常cult,非常恐怖。
无人照看的青春,一片狼藉,一片破碎。 |
|
10/6/2023 @ 電影中心 [freshwave]。哪個少年不輕狂 // Y2K + MK年代一去不復返 |
|
爱情和现实真TM是最逼仄的一对词 (前句看一半时说的,看完后发现结局还是挺美好的:要相信爱情。) |
|
7.7;刘国昌也不是个泛泛之辈呢 |
|
想起几个初中女同学,不知道她们近况如何?无人驾驶,迷惘自由,乱闯乱撞,不觉青春易逝。 |
|
里面那姑娘真像凤姐....- - |
|
童党专家刘国昌,摄影师黎耀辉+何宝荣 |
|
非常值得深思的一部电影。 |
|
香港不羁少女日常生活,,,这片如果不看粤语版,会失去观看意义的。评:3.7星。 |
|
一如《围。城》那样关注未成年人~~~这比前者更艺术~ |
|
为毛这个片的分数是69。。。 |
|
人和人,还真是不一样啊。。。。最后10分钟有点意思。 |
|
20年过去,电影工业在商业精致的大道上走得太远了,永无回头之日,就像千禧年街头少女混沌真实到野蛮的剪影,与生命力一起早已消失不见。 |
|
殘酷青春,劉國昌不愧為炮製實況劇的能手。請謹記劉國昌,譚潔雯,還有壞碑唇那首勾人的《失蹤媽媽》。 |
|
如今看这部电影,情节难免会落入俗套,无非就是残酷青春那一套还有学校教育和家庭家族的缺失,但导演还是有拍出青春细腻感性的另一面,以及堕胎前后那一部分非常耐人寻味和印象深刻。 |
|
香港边缘年轻人叛逆和混乱失序的生活状态,一方面渴望被接纳被认同,另一方面又不断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来表达对世界的茫然甚至恨意。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刻意的煽情,完全靠手持镜头、喋喋不休的对白和破碎的剪辑来串起整个群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