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惠珊的表演、攝影、美術都有水準,幾場關鍵戲也拍得有模有樣,但拉拉雜雜的枝節過多,未能緊扣最後一場高潮戲,也無助觀眾移情,相當可惜。 |
|
一家人最要紧是齐齐整整... |
|
都市剧,光影效果极佳,美术、摄影、布景出彩,原来80年代台北就这么摩登了,故事其实也不弱,杨惠珊依然美,剪得掉长发,剪不掉烦恼。18岁的杨丽菁已经很熟透,很美丽了。 |
|
至此张毅导演的女性三部曲都看完,这三部电影中可惜《玉卿嫂》画质太低,无法欣赏到杨惠姗的封后演技。但《我这样过了一生》与这部《我的爱》完全是女人的两个极端。《我这样过了一生》里杨惠姗扮演了一个为了家在风雨里苦苦支撑一辈子的伟大女性,那种宽厚的性格让人无不动容。而《我的爱》里杨惠姗依然扮演一个被辜负的女人。从女性视角来看这部电影,代入感还是很强的。她面对丈夫出轨后,歇斯底里的精神状态传递出的就是对婚姻的固执,剪掉长发那一段也真是决绝。两种极为反差的女性角色被杨惠姗信手拈来,足见表演功力,可惜隐退太早…… |
|
This Love of Mine 1986 1080p TWN Blu-ray AVC LPCM 2.0-TAiCHi
我的爱 *中影数位修复典藏版* 张毅/杨惠珊,111分钟04秒,中间挺闷的,女主角演技还可以,唯一亮点是功夫女性杨丽青,21岁青春靓丽,22.82G |
|
杨惠珊演得歇斯底里,展示了一个被离婚女人的反复纠葛与疯癫。色调比较灰暗,很多场景只能闻其声不见其画,有点类似杨德昌的《恐怖故事》。#台北# |
|
2019.01.01这么多年了,还是喜欢杨惠珊。到处找《玉卿嫂》。 |
|
爱靠不住,事做得出。 |
|
「妳先生我遠遠見過一面,一看就知道沒有吃過什麼苦的。我那妹妹妳也知道,了不起的很,她想要做舞蹈家。他們,大概就是所謂的,可以共同關注的層面,比成天待在家的妳要多吧。」鏡頭調度非常精準,以前的導演果然都很認真阿!但內容不佳。 |
|
戏里,小良(杨惠姗)是受害者,是强迫症与洁癖,是“复仇”者。戏外,写这个故事的萧飒是受害者,她同样有精神洁癖(爱情),在电影上映前,她写下了《给前夫的一封信》公开发表,致张、杨身败名裂,电影票房惨败,张、杨更因此告别影坛,投身琉璃事业。戏里,小三安玲以爱之名,理直气壮,飞扬跋扈。戏外,杨惠姗也不遑多让,爱得大大方方、奋不顾身、倾其所有。戏里,小良选择了玉石俱焚。戏外,两女一男最终和解,彼此成就。据说,张的女儿后来也接纳了杨惠姗。对错有论,但我欣赏他们的胸怀与气度。 |
|
婚姻中的女人。谁会在意你是谁?你可曾记得你是谁?婚姻会毁掉许多人。 |
|
近期看得最棒的电影。我恨你,我想离开你,但我却不能没有你。婚姻即可以是感受甜蜜的温床,又可以是令人窒息的坟墓。当女人把自己交给另一个的时候,幸福,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
|
结尾不错,就是故事过于情节化,人物比较脸谱化,如果多一些生活气息会成佳作 |
|
要求女人多么多么的理智,是多么不现实的事情啊! |
|
是非分明的事非得搞的极端 导演输出的价值有些扭曲和幼稚 |
|
这么压抑闷的片,杨惠姗演个全职太太,丈夫外遇,又没有生存能力离婚,自我折磨摧残 |
|
对第三者的控诉,角度选得很奇怪。
塑造的女主也是相当不让人同情,又有娜拉走后的唏嘘,又有痴情怨女的反感。
结合主创间的生活来看,也算是一语成谶了吧。 |
|
T122 |
|
稍微有点呆板,拍的还是比较精致的,美术不错,全片可以说几乎没有讨喜的角色,这点其实是不错的,一个女性的命运却无法由自己所把握,依附于他人可能就会产生危机,最后无能为力,只能鱼死网破,一场悲剧, |
|
恐怖片呀 |
|
台灣女性三部曲第三部,來到當代,女人忍受的不再是無能的男人,而是有慾望的現代男人。女人仍然無法脫離男人,沒有金錢,沒有工作,承擔家庭,雖然女人和男人應該是平等的關係,卻仍然受制於男人。而一個潔癖、抑鬱、強怕的女性集中體現了當代的現狀,無聲、緩慢,是心理的虛無。不再是生存忍耐的一生,而是精神折磨的崩潰史。觀感上必然不如前一部。 |
|
唯良无疑是一个有神经症的女人。
看过我这样度过了一生再看这部片,张毅片中的女人都有些阴郁。 |
|
5.5分 |
|
杯具了。杨慧珊与《我这样过了一生》相比这次好瘦,两个角色截然相反,一个女强人为生活而挣扎,一个弱女子对生活的的绝望。台北80年代街景室内装饰堪比大陆2000年,相差20年的水平,色调不错,节奏慢了点。 |
|
【中影数位修复蓝光原盘,111分钟】从“都市爱情肥皂剧”上看本片情节老套,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气氛诡异。于是,再从影片中通篇点缀的红色和蓝色(民国国旗)去看,就会发现:本片展示的是一个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民众要求更多活力但社会总体氛围压抑且保守的社会现实。本片上映于1986年,同年民进党成立,次年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若从此角度看,影片隐喻性极强,我就不敢多说了。。。 |
|
人在面对残酷现实的时候,心态一定要阳光乐观,凡事往好的地方想,而不是一了百了。即使性格再阴暗,也不能伤害到子女啊! |
|
想讲女性的困境和现代城市人的精神危机,可是格局还是太小了。
中国大陆的女性们在三十年解放和三十年的“自由”,之后,正迅速回到女主角的老路上。 |
|
角色难度过大,导致很多地方不是太能立得住。 |
|
太细致了,有点磨叽 |
|
这女人有点问题,叙事细致入微,所以有点看不动,布景、构图、摄影都很赞,电影味很足,可惜内容硬伤 |
|
看婚姻如何杀死一个女人,一步步蚕食她的灵魂肉体,让她除了这个男人一无所有,男人爱她的时候占有她,当他要去追求欲望的时候又要她识趣的让道,他用家为她造了一个坟墓,陪葬她的一生。 |
|
1980年代的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生态巨变,人情凉薄;自由主义猛烈冲撞传统,婚姻价值观遭遇激烈挑战。当一个女人失去谋生能力,同时无力对抗闯入婚姻的第三者,她变得歇斯底里,人们自顾不暇,似乎得不到帮助,结局多少也不让人意外了。电影冷静的讲述这个过程,细腻得让人觉得残忍。 |
|
2016.08 太神经质了……杨惠姗的演技还是偏表层和技巧性啊。 |
|
有的女人真的是拿不起放不下啊,杨丽菁好嫩啊,美美的。 |
|
死亡是通向解脫的道路。 |
|
女人在感情上熬不过去的时候,本来就是无药可救。女性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不可全部交托给别人,哪怕是在婚后,无论何时都要给自己留一点退路。 |
|
张毅杨惠姗女性电影三部曲第三部。可惜了。他俩就这样过了两生。 |
|
催眠佳品。张毅和萧飒的这次合作完全失败,内容上是歇斯底里的女性宣泄。讲一个很可能有精神病嫌疑的全职太太,遭遇有钱并帅的丈夫感情背叛,情人还来面谈要成全什么的,太太左右想不出什么办法,最后同归于尽了。场景单调,以那个刷成红蓝两色的家为主,中段的剧情原地反复,女主的精神病逐渐爆发 |
|
蠢男人蠢女人蠢故事 |
|
2016-07-29,简单、精致、风格化,但不够深刻细腻,张、萧、杨打脸之作;大概是陈燕燕遗作?此李丽华非彼李丽华吧?没找到本人 |
|
3.5/7.1 杨惠姗表演的又一经典之作。和我这样过了一生中的桂美截然相反,唯良神经质,执着,歇斯底里,最后玉石俱焚前的铺垫也来得很足,只是片子的节奏稍微平了点,让我途中瞌睡了好几次。继增重出演我这样过了一生中的桂美一角后,杨惠姗又在此片中毅然剪去长发....退得早了,不然又是影后收割机啊 |
|
割了头发,真的不好看 |
|
盛佳蓝光台版 |
|
全程很压抑,最后几分钟女主的眼神吓死人,结局不太喜欢,孩子这么可爱,怎么舍得 |
|
歇斯底里 |
|
女人不独立确实挺苦。 |
|
杨丽菁也太低智了,结尾的杨惠姗给家人都吃了药,打开了煤气,也是很决绝,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绝望才能走这步呢?等以后看看张毅导演的《我这样过了一生》,这片子太极端了。 |
|
女人有强迫症,但是希望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但是问题还是出现了男人有了外遇,第三着要求她退出说她残忍,看到这里我笑了,现实生活中会有这种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判? |
|
空有一副皮囊,实则负能量到了顶点!有其母必有其女~母女两个都该死 |
|
原来小三都这么牛,俩小孩太惨了;这题材在国外就拍成《致命女人》这样的励志剧了,说到底还是法律没有保护好弱者的权利呀,导致了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