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大家都夸Nino演技好呢?实话说作为作为nino的元超级脑残粉,我当年也没觉出很好。现在再看这部,觉得这么多年他的演技其实一直只有一个模式从没变过,评论他的演技什么的,真的觉得就是普通水平,无功无过而已。
BTW,在南航国际航线上看的,翻译的不怎么好,并且希望是没删减版本。 |
|
二宫这演技是怎么拿到影帝的 粉丝投票的吗!全程由吉永小百合黑木华带路发光 |
|
算是很感人吧,但日本人的战败者意识令人作呕。被原子弹炸死就怪美国咯??参战被打死怪反法西斯联盟咯??山田洋次还是老老实实去逗比吧。以及二宫和也同学以鬼魂出现并没有什么意义,只在回忆中出现也毫不影响本片的感人程度,只是要靠嵐吸引脑残粉的票房吧= = |
|
上映两个月后就只有一家老奶奶卖票老爷爷指路,进厅后随便选座位坐下的小影院还在每天一场放这部昭和电影了。浩二丢掉了梦想,拱手让出了恋人,曾经那么美好的记忆都变成了刀子剜在心上,他怨命运不公。可妈妈说,这不是命运,是人祸。愿世间不再有人祸,愿儿子可以和母亲一起生活。QAQ |
|
被煽哭了,影院里其他人也哭成一片。但真的不能算特别好电影,对我来说,它的意义就在于在大银幕上看到了nino,高兴之余,也真切的感受到他最好的演技留在了《青之炎》。 |
|
可能是脱粉前看的最后一部我团电影。看到里面说和美国那么强大的国家打仗是多么愚蠢时忽然心都冷了,战争的受侵略方都还活在这里,你们却有什么底气哭诉自己的可怜呢,天皇的好士兵?我没有办法接受这样残忍的电影,在日本都没去看,我想大概是有这样隐约的担心罢。就此别过 |
|
都说好,只有我快被山田洋次的中二病愁死了。。。 |
|
这一年多来,我也像影片里的吉永小百合一样,在逝者的墓碑上浇下家中的水,在遗像跟前摆放食物,将相框立在卧室枕边……亡灵却未归来,与我如同日常。如果这是人间遗憾的平庸,那就只好依靠电影来补偿美梦。 |
|
不能更多 双影帝凭啥?不如给家族之苦的妻夫木聪 |
|
我讨厌生离死别,我讨厌导演把这么一瞬间的事拍得这么漫长,我讨厌被迫着重复每一次每一次的告别。从头哭到尾,哭得心脏疼,我以为我要把脑汁哭干了。 |
|
和日本女生一起看的,两人都哭了,这时我们没有国家的标签,我们都是普通人,一样会感怀。除了李狗嗨里的嬉皮女律师外黑木华很少看她演现代剧,但和服也好洋装也罢散发着超越年龄的沉静温婉。哪怕为了不让这样的女孩子们失去情郎,也请彼岸人民love and peace吧。 |
|
藉著追思長崎原爆遺留下來的種種創傷,書寫日本邁向高齡社會諸多孤獨死的現狀。
八十五歲的創作者是懷著悲憫的、寬廣的、充滿人性光輝的心胸來直視孤獨,直視衰老,直視死亡。 |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
三星半。《母亲》版《铁道员》。两个点可言之:一是不按照常庶民剧思路铺陈,引入概念让观众与角色一起take back,仿若儿女与父母幽默心酸话家常,一步步走向动容泪崩;二是各种变换视角来做二战70周年题材,把细节铺进天气、衣着、小物里,悲剧日常化,人物生存态度又存时代交叠反思。 |
|
就像大家出剧场时一个姑娘说:「今自分はどこすら分からなくなってきた(现在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这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
|
虽然是致敬黑木和雄,但与<父>是截然不同的作品。<父与女>和<母与子>之间的距离感注定了这两部作品不同的结局。片头原爆场景的真实感令人颤抖,片尾的幻想场景更让人体会到了山田洋次对战争最严厉的控诉与反思。 |
|
又是日本人在哭自己怎么可怜,不太想评价。但是演员的演技都是满分, 坂本龙一的配乐也很让人感动...四下一片啜泣声 |
|
即便是nino迷妹如我,也不能按着良心说这是部好作品。日本主旋律,剧情铺陈何其假大空,nino凭此拿奖,只怕不是演技加分,而是政治因素吧。两颗星都给开头5分钟。 |
|
我想你会展开更大的戏剧宏图。为此我愿意一次一次走近大屏幕上说着长崎话挂着手帕的你。坐在影院里才想到一年前的愿望几乎都实现了。谢谢这么优秀的作品。 |
|
真的不想看山田洋次了,真的太烦了,每次都一样,让吉永小百合死多少次才够。 |
|
山田洋次对战争的反思就是:“不管如何老百姓大家都是受苦的。”只有对老美的爱与恨,还是对强权的一种服从。笑而不语。nino拿奖沾了政治光是肯定的。 |
|
这对母子真的很搭,小百合跟谁演戏都能撩呢 |
|
感觉山田大大心里太有数,大段对白如何拍得不无聊,如何让正反打也有意思,如何将现实和回忆无缝衔接,如何在极其有限的空间中展开更丰富的维度,如何用镜头调动情绪…反正都在人家心里考虑到了。好几次被震,都是被这想象力和表现力戳了个正中。外景美得好像早年的彩色电影。这样讲故事也不俗气。哭傻 |
|
一部无趣的亲情杂碎汤。死于原爆的儿子三年后以鬼魂的形式回到母亲身边生活,他俩每次见面就是各种聊天回忆过去,唯一称得上剧情的就是如何处理死前留下来的忠心女友比较麻烦。让70岁的吉永来演中年女人我是一秒都不曾入戏,二宫演的也很差,估计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尴尬。片子太散,那些回忆也没什么意思 |
|
为大师山田洋次先生献上哭泣和掌声!想到了7年前导演的那部「母べえ」,同样是平松惠美子的本子,同样是吉永小百合的母亲形象,同样是以母亲的逝去为结局,同样是战乱的荒芜与饥饿,但这部作品却更有长处。当已经无法和母亲再创造新的回忆时,把过去道尽何其残忍却珍惜!阴阳两界,希望永远永远在一起 |
|
二宫演技被大物女优吉永桑完虐,站在黑木华旁边也很尴尬。电影不是电视剧,浮夸不能当饭吃,以前觉得二宫灵,现在看来也仅止于少年时代以及青年时代前半。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么多年演技毫无进步是不是自己也心灰意冷 |
|
山田洋次一如既往地用间离手法(反写实)来表现战争背景下的亲情。 |
|
傳達反戰的信念明顯,但過於浮誇的演技以及矯揉造作的劇情完全讓人出戲,日本對於二戰仍然覺得自己是最大受害者啊... |
|
美术很温暖。私心觉得配乐用得太多太重,能减少一些只给细节让观众自己领悟就更好了,比如调查课那个老人写字时给他残疾的左手的镜头。一个一开场就告诉你“某年某月某日,我死了”的故事,比起全是悲惨的《萤火虫之墓》是战后创伤治愈的故事。最后救赎了吗?不确定。死亡更像是不再能承受的出路。 |
|
依旧是保证了水准的佳作。献给长崎的礼物。隐忍,克制,压抑的传统日本妇女银幕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如果没有最后与生无可恋的母亲携手共赴黄泉的桥段,身为核心人物的鬼魂二宫更像个配角,电影对吉永小百合和黑木华这两个人被战争摧毁生活的女人更像风暴中心。黑木华的表演充满说服力。 |
|
看评分这么高愣了一下....是不是我没有太看懂?感觉剧情温吞,平淡中有些催泪,但是感觉没有太深的感触,除了【原爆和战争都好残忍】这样的。吉永和坂本都兢兢业业地致力于反核反战的事业,还是很值得敬佩的。 |
|
一部战后综合症的《铁道员》,却少了很多打动点,整体也不如同期的喜剧《家族之苦》。但出发点不错,通过战争对普通家庭的影响而升华反战的主题,吉永小百合、二宫和也活脱一对亲生母子。影片结束后在上海影城见到活的山田洋次,那般谦卑、温和,一如他的电影。 |
|
感动归感动,剧本太差,再好的演员也不能光靠回忆杀来堆砌一部电影 |
|
#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日本大卡司主旋律电影,尽管一百三十分钟,节奏控制不错,虽然最后大合唱有点尴尬。身为黄担,说句公道话,nino的演技这么多年了也没什么进步,过了靠灵气让人惊艳的十九岁了(参见《青之炎》 ),被国民女神吉永小百合和柏林影后黑木华秒杀,所以得奖还是因为政治正确。 |
|
山田洋次真不行。熟练工匠+固定套路,拍的跟爱国主义+反战教育儿童片似的。演技浮夸,情节刻意,就不说立意方面的问题了。说实在今后,能从细节去回顾和还原那个年代的叙事者将越来越少了,因此拍成这样的水准,不能不说蛮惋惜的。 |
|
“电影很快就要进入彩色时代了呢。”整部片其实都是讲时代更替:黑木华挣扎后勇毅地选择告别过去开创新生活,上海大叔则是实用主义求生存,而吉永小百合听说有人拒吃黑市食物而饿死后就良心不安再也不肯吃,大概代表了秉持旧价值观的一代最终淡出历史。二宫和也演技荒唐,影帝太水。 |
|
日本人对二战的暧昧态度,中国人对文革的暧昧态度,道理一样,估计是永世无解了。山田洋次是匠人,离一流大师还是差一些;二宫和也的话还是太多了,稍显浮夸;黒木华穿上白衬衫、蓝裙子的样子,美,有些像50年代的若尾文子;吉永小百合演这样的片子,也是三观好正。 |
|
能够在战争年代安详地死去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
|
山田洋次完全不适合这种风格,最后出来的产物搞的尴尬又生硬,真的是很失望。当然某位人士自说自话看出的东西还在见面会这样质问导演,更令人尴尬。 4.5分★★ |
|
观察了一个特殊的时间,用了一种特殊的角度。一开始还觉得有些有趣,后来觉得非常悲伤。主要靠几个演员的发挥,因为故事和场景都较少。几个主演还是非常有魅力的,这种戏极其考验演员和导演的功力。 |
|
本片的形式其实是在电影和话剧之间。并不是完全的写实。所以很多人接受不了演员的表演风格。豆瓣的分是给低了。 |
|
nino声音刚一出,全场就叫开了,活脱脱b站弹幕现场版,第一次看粉丝场,有趣。 |
|
“吃着红薯听门德尔松,记得不要放屁。”“现在都民主主义了,就不要再相亲了。”战后漫长道别,风土人情要再刻画多一点就好了 |
|
这种剧作是我讨厌的类型,毫无创造力且做作,大悲大爱这么来讲真的毫无档次。[C-] |
|
无感 大型煽情却没说服力 絮絮叨叨口述自己多么苦 |
|
10/14 21:45 B4 尖沙咀 THE ONE 戲院 8.7/10 難的地與長髪美少女同個戲院看電影, 她的票還是我幫買, 但我們不是坐一起, 我坐最前排, 我們分開入場, 她離場時則比我先走.....第二天我們在對面桌談了這戲... |
|
二宫和也大概是《红鳉鱼》后遗症太厉害,台词方式宛如落语家附身,以演剧方式演电影也是够灾难的,尤其在小百合面前相形见拙;幽灵复现的视角,很有点《岸边之旅》的意思,加上浅野忠信酱油,不过政治正确真的是件很讨厌的事,还是求老爷子本色为好。 |
|
優しい、優しい、優しい。后劲大到不行T T【旬报一出,这是15年日本的“幸福的乌云线”啊(。 |
|
对山田洋次比较失望的一本,没有翻拍东京物语的触动,没有小小的家的隐忍。黑木华是要变成山田洋次御用女二吗 |
|
看得心情复杂……电影本身很催泪、很感人,但一想到大背景就觉得没法去同情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