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像较差。剪接、编排文艺腔较重。 |
|
五味瓶。 |
|
20081115 DVD |
|
我认为李缨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拍摄本身的意义和勇气超过了影片本身的目的和意义。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法完全跳脱出来客观的看待这段历史。 |
|
主题不错 拍的太差 作为纪录片不明白他要表达什么 看起来像是草草的作品 |
|
暧昧的霓虹国 |
|
经费少,粗糙了点 |
|
8分。作为一部还算客观表现日本靖国神社这个对国人来说心情异常复杂的地点的作品,能拍成这样我觉得已经很了不起了。无论是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死硬派,浑浑噩噩来祭奠的欧巴桑,支持小泉的美国佬,还有反对惨败的日本青年,甚至是台湾原住民等等,每个人都粉墨登场,留下自己的一笔。。。 |
|
军国主义烈士的荣誉不是属于任何遗属的,而是属于国家的. |
|
10出的作品,原先看过拍摄过程介绍,觉得就和最终作品差不多了,感觉有些失望,但还是觉得不错的 |
|
冷眼看靖国 |
|
比较客观,希望大家都冷静对待这段历史 |
|
很佩服导演的精神,一个人花那么多时间拍摄的这样一部纪录片。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日本以及社会(当然日本右翼毕竟是少数,还都集中在靖国神社)。可惜片子一般,结构凌乱,构图虽然纪实但粗糙(可以理解),题材挺好,但是没做好。印象最深的部分是抗议参拜靖国神社被追打以及铸刀老人沉默。 |
|
电影还是挺中立。反应的是不同立场的不同观点,拍摄者并不指出自己的偏向。不偏颇,努力呈现一个现实的现状 |
|
部分很不详细 |
|
日本街头右翼。。。 |
|
哇好多差評耶~ 還好吧 紀錄片不就是要給人"表面"的東西嗎 |
|
右翼分子说,二战那不是侵略是帮助、团结。那我们再给小日本几个原子弹,东京,横滨,大阪都来一个,世界人民一起来“帮助”日本吧!!!最后说一句,从我做起,抵制日货 |
|
文津清影 |
|
每每想到张献揶揄会军儿的时候就觉得乐不可支,四十万哟四十万。 |
|
“英灵”不死、翻案不止啊。ps,太“记录”了点,稍显冗繁枯燥 |
|
对于这种歪曲事实的拨乱反正,更应该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审视,而不是用一种咄咄逼人的口吻去套话,内容的缺乏也使画面过于苍白,反而显得最后的10分钟影像资料弥足珍贵 |
|
看得出是个努力的片子,情景不够连续,还有太多没说的东西 |
|
看看对于靖国神社,中国与日本的不同理解 |
|
拍的真次 |
|
很多场景印象很深刻,来讨要祖灵的人们,支持小泉的美国人(日本人对其截然不同的态度,提及原子弹等很值得玩味)反复嚷嚷滚回中国的趾高气扬的和流血了也不走的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宣传。片子有很多不理想。但很欣慰的一点是:它是中国人拍的,在日本上映了。 |
|
全方位地了解对它的评价,纪录片立场客观 |
|
太多的晃动镜头,看的我直犯恶心。。。 |
|
日本导演研究 王乃真老师 |
|
它到底讲了些什么呢?不过是一次拙劣的采访,然后记录了一些早已存在的现象。还看到了为数不少的脑残体和复读机。作为一部纪录片的导演,李缨可以说是很失败。他完全没有一个合适的切入点,非要跟一个老刀匠磨叽死磕贯穿2个小时,可最后什么也没得到。看完整部电影我都还是不知道靖国神社究竟是个什么体系,日本人对待天皇到底是把他看成人还是神……它什么也没讲清楚。 |
|
一开始有点误会这部电影的意图了,作为中国人不忘历史,强烈抵制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武士道精神已经刻在骨子里了 |
|
有些事~哎~我说不清楚~~
|
|
难得中国导演拍出这样的纪录片 |
|
两根主线倒是很清晰,不过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从底下年轻人的反应,从片中所透出的两国民众理念、文化,尤其是教育模式的差异,我很担心,这种仇恨将逐渐压倒理性的交流 |
|
结构和编排比较松散... |
|
对于影片中描述的事实,我不想愤怒,愤怒没有用。面对这些日本的激进爱国人士,用愤怒只能换来更多的愤怒。历史已经被歪曲,不管是被谁歪曲,但我们有理由去寻找真相,接受真相。 |
|
请日本以后只生产女优。 |
|
美国老外那段啧啧 |
|
历史永远没有真相 |
|
失望居多,亮点不多 |
|
用DV拍的東西都叫紀錄片? |
|
看的版本字幕实在太差,记录片的内容也并不令人满意。所有中景都把头卡掉看着实在是太难受了 |
|
感觉导演在内容收集上做得不多,影片不够厚实,表演首发比较单调;用老人制刀来贯穿整个影片很多人可能理解不透。 |
|
躲不过的坎。日本人自己都很纠结吧。 |
|
立场相异是一切分歧与罪恶的来源,靖国神社就是存在于这一精神与战争模糊边境的诡异产物… |
|
神风敢死队,飞行员手捧鲜花,驾着飞机直接撞入了美国军舰里。不管是自卫战争还是侵略战争,牺牲的都是天皇的子民。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反对小泉的改革。石原慎太郎说 日本是沉睡的巨龙。 |
|
2008/07/06@台北電影節 |
|
作为一个纪录片是客观公正的 |
|
不怎么好看,第七次来靖国神社要求撤销并带回祖先灵位的那位台湾泰雅族女士的义正言辞的言论是全篇的亮点。 |
|
8.18 这位铸刀匠的一次次欲言又止,成了这段历史的最佳注脚。争论总是在逼迫人铭记历史和来路。可笑的国家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