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捧导演传记等待见面会,结果扑空,仍兴致昂扬。依旧延续前作中对生死议题的探讨,将死亡具象化,将阴阳界抽离并置。万物皆虚无,山川河流,善男信女,只诉温情不言殇。 |
|
我。好。帅。 |
|
SIFF@影城,三星半入;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具体实际地解剖一部明显以写意手法书写灵魂与精神探索的影片呢,剥离本质;介于生死之间的临界状态,亡灵渡河之前的执念,几个段落设置不错,既有解自己心魔,又有普渡众生之意,黑泽清不是一直玩这套的嘛,这次还柔和了许多。 |
|
叙事乖张逻辑诡异节奏缓慢很容易吓跑观众,但若静下心来会发现此乃上乘佳作,如同一场探讨生与死的漫长修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万物皆虚无。这是137亿年的沧海一粟后,你嵌入我灵与肉的离别钩。 |
|
其实归根结底,是想教会人们放下。死去的人们带着执念不愿离开,活着的人心里带着愧疚走不出去。只是这故事讲的实在太乱,一块一块的……而且这鬼回魂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啊?用芝麻汤圆召唤吗? |
|
遗忘,谅解,接受 |
|
引用友邻@石墙的评语:题材上太容易就让人想到大林宣彦的《幽异仲夏》了。如果你有一个已经过世的至爱之人,你不但不会怀疑这死人复活的故事太鬼扯,反而会觉得它拍的就是你的遗憾和思念。 |
|
你带着我 我带着你 你带着记忆 我带着爱 我们相敬如宾 我们若即若离 我们固若金汤 我们阴阳相隔。如果死亡只是你我岸边之旅的起点 就让我跟你一起扑朔迷离 四海为家。 |
|
界限穿越。 |
|
黒泽清令光线总是比起眼睛(摄影机)领先一步注意到灵异现象的到来。
与阿彼察邦类似的是,生/死之对立在自家餐桌中失效,但在《岸边之旅》中,鬼魂被赋予了肉身,出没于实体的空间之中,他可以被观看,且处处都会被力学所限制,他不再接引生者进入幽冥空间,反而带领其进入(过去式的)日常空间诸关系之中,但围绕在这个世界的光线并不是生命意象,而是死亡意象。
因此,优介的返回彻底是拉康式的,以消失为目的的出现在影片结尾带回了孤身一人的瑞希,以及在餐桌中消失的不可逆转之秩序。 |
|
想起了《百年孤独》里,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一个眷恋人世,久久徘徊不去的死者。然而黑泽清拍的实在太扁平了,剧本和手法都没亮点,深泽绘理演得也是极度单薄。且不论生死这种大命题,生活自身的厚重都丢掉了。 |
|
直观感觉其实还不如《蛇颈龙》,没有那种“我噻”“我靠”的惊讶感。全凭借对深津绘里的爱意坚持了下来,弹钢琴这样的招数总有点东京奏鸣曲的穿越 %>_<% |
|
A / 一种与阿莫多瓦不同的“物候”。时间从光波的中心向两边无限延展,宇宙从点亮一个房间的灯光开始——那么是一个房间先存在?还是宇宙先存在? |
|
气氛很厉害。最后一堂课,灯次第亮起。车窗外无声的景致。不过仍有一些很僵化的人物行为。 |
|
把临界生死之事神秘而诗意的呈现出来,岸边之旅也是一段放手之旅,结尾还是有被感动 |
|
形式上特别,灵异、超现实成主体的电影。分析一下,也就是个关于释怀放下的公路片,且几个故事拼贴痕迹过重。浅野大叔这次没什么发挥空间,一副温柔贴心的男神样子就足够舔屏了。 |
|
黑泽清执迷于自己的美学风格,能在一场戏五个镜头之内制造至少三种不同的恐怖效果,只是略微改变了镜头里的内容,两个反打做到,空间在他的调度里都被消去了,被降维了,大胆地去反电影。反叙事理念,断裂的情节和情绪总能生出一种末世感,世界太脆弱了,世界即将崩塌。呆滞的人物。靠爱坚持。/ 2021.1.22重看 |
|
温情的鬼片,最后的告别之爱欲很加分。很难不想起来《下一站天国》,整体看下来的触动不如《天国》,但讲究的镜头与音效,很不错。 |
|
在这边,在那边,都是一样的(浅野忠信长得越来越像范伟了 |
|
視覺和故事都好,深津繪里演得也好,但總像是黑澤清拿來練手拍出來的言情小說........ |
|
煎锅哀怨,纸花漫墙,钢琴结界,汤圆招魂。死人活人分不清,瀑布水帘亡灵洞。医院情敌口舌厮杀笑不见血,山村物理老尸跟你聊聊宇宙演化。除了结尾和配乐外,感觉以前的老怪黑泽清又回来了,挺开心 |
|
本来还蛮期待的,看完很失望,似乎是这次电影节看的片子里最差的一部了。故事没有新意也就算了,节奏又慢到让人出戏。。。2015SIFF D6 |
|
有人说,像阿彼察邦的《布米叔叔》,其实一点也不像,和神秘主义无关,鬼怪只是表面,一个推进叙事的外壳和因子,这更多是一个关于寻找和失去的故事,一部公路风光片,如果一定要作比,我更愿意拿它和维姆文德斯的《德州巴黎》作比 |
|
今天看了岸边之旅突然就明白SOT为什么评分会那么低了。。。不知不觉的整场都会让人对比这两部电影。故事好像少了前因后果,深入不进感情戏。而最后那20分钟可以直接扣一的五毛效果和奇怪的床戏(幸亏我家女神有贴胸贴要不为了这电影好不值得果体。。。更何况是在电影节的背景下强烈对比再扣一 |
|
#SIFF2015#带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浅爷橘色大衣好看,深津裙子和腿好看,小优五分钟戏份也满足了。 |
|
爱戏加分 |
|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转身离开,有可能也是一种真爱 |
|
应了王家卫那句话,人跟人在这亿万年前形成的宇宙中这一瞬相识,就是就别重逢,是很不容易修来的。无论是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夫妻,朋友,老板与雇员间,今生相处成什么样子,放到大的时空中,就要珍惜,如果不开心,也要放过自己,放过别人。 |
|
糯米汤圆将他的魂魄召回现实,钢琴连接着此岸与彼岸的生死结界,五彩缤纷的纸花灰飞烟灭,时光的温柔蔓延在宇宙的深处。七年前标记的‘想看’,今天重要分两次看完,中间睡了1小时,一部很难进入但余味悠长的电影。 |
|
一段死亡哲学之旅,旁观视角下略显平淡的镜头推进,导演似乎有意放弃主观情绪,而把感悟交给观众,一些无疾而终的片段,似是而非的表达,看完全片似乎也说不清到底感悟了什么,但这种拍电影的形式倒是令人印象深刻。// PS. 浅野忠信实在是帅啊! |
|
黑泽清纯粹而直接的《岸边之旅》是爱情片最好的状态。影片的标题已经清楚地表明,电影展现的是居于此岸与彼岸之间的过渡地带,在那里,死与生彼此交织并向对方张开,或者说,有与无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得以放大,在不同的打光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黑泽清的恐怖片电影手法为这类聚焦过渡地带的电影添加了新鲜语汇,疗伤爱情的题材在他的镜头里变得摇曳多姿,我们也随之看到了所谓现实的生活里那些隐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危险之门。 |
|
漂浮在边界,将生与死两种调性以最低浓度进行互相渗透,只需一点最微妙的变形,便足够让人动容。 |
|
剧本写得也未免太俗了。 |
|
苍井优啧啧啧 其他木有亮点。 |
|
恐怖片语法的消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当所爱的那个死者回到身边,我们不会感到惊奇。 死者可以使时间冻结,但又可以陪我们前行,一同对抗时间的割伤。 |
|
与逝者同行,与过往和解 |
|
8.5 简洁明确又难以言喻…如此微妙易碎的底本意想不到地创造出受人信任的舒适性观看,仿佛稍一用力就会捅破窗户纸的、透亮的的器物美(调度、台词、细节安排都纤细极了)。这样的片子会让人爱上光线、爱上绿色,爱上自然景观,唤醒这些无需把整个自然都呈现在我们面前,有时只需要一片树影在镜头中适时出现即可。 |
|
中段的巴士戏我怎么就看出泪了… |
|
日版阿彼察邦o_o…看过各种精致的制作脑海里总是会一次又一次回到邦哥原始粗犷的意境…女主很像张钧甯…浅野忠信叔味令人上头,大框架还是没有逃脱日系电影电视剧小清新小美好。 |
|
收声很是粗砾,配乐喧宾夺主。静动结合得就像片中阴阳生死一样突兀。故事是深的,立意是远的,可节奏让观影并不轻松,时而像吃了一碗加了芥末的面,时而又像是喝下一碗没配小菜的白粥,呈现的味道单调而冗长。深津绘里还是挺好看的。 |
|
前半聊斋似的特别带感,那间鬼屋...就想黑泽清是有多喜欢ASANO桑总是这样死了都要守护你的角色,而又明白“眷恋”与“纠缠”之分界线。 |
|
节奏慢,情节莫名其妙怪怪的。优的关系多给一星 |
|
阴间开头,最后倒拍成了日系清新治愈系。要不是两位主演,可能早就弃看了,以及真的有大抒情没节制的感觉,尤其是不时出现的交响乐。好在最后那一幕还是足够动人的。很像大林宣彦的《幽异仲夏》。 |
|
看了个开头就不愿意看下去了,这是病吗....... |
|
如果前面你没看的 最后3分钟你会懂的 |
|
【4】开头优介用幽灵的方式闯入非常好。后面“寻找”也很不错,到一个小时之后依旧维持这个死人的幽灵色调,并且无限地重复“寻找之旅”我就看腻了。不过是一个同化的故事。瑞希就是下一个优介。不解全程用这个死色调干嘛,想要制造死去的幽灵重现的心灵之旅,又不断地施加亲密的感情戏来打破人鬼与死亡之说的分离干嘛。要没《东京奏鸣曲》还好说,既然拍出来了,那就净是过度的自我重复。跟写出电影的“寻找”的重复撞命题了。 |
|
黑澤清如此輕鬆地就搭建出一個人鬼共存的世界,而其概念的真實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從新生指向毀滅的雙向通路,於是「懷疑」倒是構成了深津繪里每一場夜夢醒來的慌張。燈光亮起暗下,形同葬禮的紙花,告別陰影的鋼琴曲,森林霧靄的執念,課室裡次第點起一盞盞燈,這些速朽的光影時刻就是亡靈與現實的陰陽兩界,消失讓存在更加堅定,光明且溫柔的希望。 |
|
日系电影独有的「生死观」叙述角度+黑泽清个人风格下,呈现出一种如彼岸般的情感「空白区间」,对于角色/观众关系都是疏离的,正如反常规的「反情绪表演」似乎想让观众能够更加看清楚「感情」中最本质的关系,夫妻(家庭)矛盾的理性与非理性成因,反而进入了一种非类型片和常规叙述的困境中。 |
|
不太喜欢 |
|
DVD重看。精彩的不仅仅在于通过日常的光影风等自然事物营造的模糊阴阳两界的视觉空间,这部戏里的女主实在是太可爱。她已经是一个经历了几年丧夫之痛的角色,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内里细腻如丝,在小三面前逞强得像个孩子。片中三个故事里活人遇见亡灵都是怀着忏悔和内疚,而她只是在做一个告别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