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集弃。。像在看双主线ppt |
|
英德底层士兵视角,从14年开战撑到18年停战日前不容易啊,主角光环扛过四年,年轻的麦子已经被割倒了好几茬,可终究还是逃不过像牲畜一样死去。伊普尔和索姆河两场重头戏都拍得很平淡。结尾的悲悯意味给个赞吧。要鼓励一战剧。 |
|
好的战争片和小说就是这样,把士兵当人,不以集体的眼光看人。让观众了解战争中的个人感受,将心比心,明白到战争的残酷而变得理性和反战。 |
|
想表現The "Lost Generation" (both sides)這個主題,但內容撐不起來。每一集用30分鐘來想要snapshot一整年的狀況,unfortunately, it utterly failed... to convince me。。停戰前死掉就是為了回應Wilfred Owen的tragedy嗎?? |
|
最好的镜头当属英德士兵携手走向红色花海化作无尽墓碑,高空俯瞰战场死寂次之。挑个人典型代表千千万万家庭在一战中的巨大损失。双视角演绎做到完全反战,并未推崇任何一方胜利,尾声处戏剧化二线合一却尤其激发对生命的惋惜痛心。(忽略英德双方皆为标准英腔) |
|
古来征战几人回 |
|
不错。因为德军说英语而扣分的人们,你们要求太高了,毕竟英国没有那么多专业演德军的演员,也不是英德合拍,没那么多德国人,不像我国横店,有专业演鬼子的专业户,会说几句太君腔的中文的群演也是一抓一大把。 |
|
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德国人说英语有点出戏,迷你剧的形式非常加分 |
|
相比国产抗日神片,真想打50分。就是脸盲如我到第三集才隐约觉得拍了两方的两个人(德国人说一口纯正的英伦腔真是分辨不出)。一句come back无法感人更多。第五集要不要那么悲伤!//战争没有赢家,但却是彻底洗牌的唯一方式,跳不出这个悖论。 |
|
一提战争片总会有人搬来那几座大山来对比 经典固然是不可撼动的 但你不能理所当然的把其他全部否认 首先这部片子的重点根本不在战争 导演在这部短小的迷你剧中花了大篇幅来讲两位男主的家人 他想要做的并不是刺激年轻的荷尔蒙 直到片子最后 德军和英军的战士们三三两两相互搀扶着离开那才是他想要的 |
|
命似草芥轻,丧钟如何鸣。 |
|
一个萌一个帅,除了最后手放在一起也没什么交集,可惜了~依旧是bbc拍一战的水准,唯一要吐槽的是德军也是一口浓浓的伦敦腔,服了~唉唉国产抗日剧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
|
别致的一战片,配乐宁静致远。/英德士兵跨出战壕,牵手同行,转眼一晃全是洁白的十字架。这一幕太戳了。/在BBC出品中不算佳作。/傻逼结局。 |
|
德国人说英语差评,结局太屎了,什么啊。四星给的是一战题材烧,迷你剧不错,两个男主颜好! |
|
从士兵视角出发,叙事简洁温婉,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奇异的美感。许多人参军时只是少年,他们会怀疑自己在做什么,自己在哪里,一心想结束回家和所爱的人相聚,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战在我们这一代的教育里被精简得只剩几道选择题,好像资本主义世界的事跟我们无关似的,可所有的战争都关乎人性 |
|
我倒是觉得英德矛盾和中日矛盾比毫无可比性,当然这部英剧也是不错的。 |
|
看过的一战片并不多,整个系列拍得很是文艺,并无特别多血腥的战争场面。难以想象士兵是如何熬过如同坟墓的堑壕战。在战争即将结束前,德国士兵讨论战败后的情景,说到”we rebuild home”. 可谁又能预测到20年后又是一场世界大战。全片最令人唏嘘的便是结局,政客们在条款上如菜市场大妈般讨价还价,前线的战士还在为这结局已定的战争卖命而死在停战的最后一刻。想起电影西线无战事的台词,大致意思是下一次如果哪个国家想要发动战争就让两个国家元首手持佩剑在斗兽场一样的地方决斗,大家可以持票观看,最后谁赢了哪个国家就胜利了。 |
|
编剧尼玛……最后都在签停战协议了…不过这的这样才能让个没参与过战争的外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啊……最后大家相聚了 相拥着走过罂粟花海😭😭 冲这个镜头10星啊啊啊 俩楠竹都好喜欢 到现在才看完… |
|
虚构人物反映战争残酷,不小心就会刻意过头。结构挺喜欢的,由交战双方各自的经历和心理变化来体现bloody war,但反战说教太明显,自然点就好了。 |
|
我们今天一再的回头去看那些战争,就是为了再也不要有那些战争 |
|
虽然略说教,但依然有说故事的能耐,可惜篇幅严重不足以至于像流水帐了…… |
|
没用血浆,把这场战争拍的相当温情,战争结束前死掉的最后一个士兵这种设定略牵强。 |
|
战争片里算一般,过于刻意,结局需和编剧谈人生。过程很虐,为何而战赢了什么战后等来的又是什么,温暖的 BGM伴随着年轻生命的逝去。纪念那些被摧毁的美好。 |
|
迷你剧有个问题,每集半小时,格局太受限,题材一大,场景就成了散珠子,每个点都像景片式地过一下,人物也不充分。优点是故意将英德两方两个主角对置拍,有点像音乐的结构,不过也带来太机械人工化,结尾两人合一,设计感太重了。 |
|
命似草莽轻 丧钟如何鸣 |
|
it's tommy from private peaceful, not tommo |
|
命似草莽轻 丧钟如何鸣🔔 |
|
剧情构架和HBO如出一辙,强烈的反战是最终主旨,故意完全没用血浆,战争场面比起来就温柔许多。两段感情线好甜。几位演员也没毛病可挑,再表扬下摄影👍🏻。结局也是唯余嗟叹了。满分 |
|
老邓颜值撑起了半部戏(并不是),然而还是太容易出戏了,说教的痕迹太明显 |
|
几年前随机看过又毫无印象的剧 |
|
看到最后一集才意识到老邓演的是德国人...全程英文真的是很出戏了...反战主题明确,表达手法比较中规中矩 |
|
好虚无缥缈的剧,看了两集才分清哪边是德子。结局我真看笑了,好老套。德子黄狗好。 |
|
6/10。大片橘黄色、绿意明亮的庄稼地寓指生命活力,到毒雾散后英德士兵走出阵地清理尸体、列队往反向走去,尾声一只黄鹂飞上铁网、亡者不分敌友肩并肩踏着罂粟花红,直接的色彩对比让灵魂摆渡如强烈仪式;内容套路还是“战争让爱情走开”,壕沟里雪水滴落声似炮声的隐喻性音效也是无想象力的常态处理。 @2018-06-08 18:55:08 |
|
第一次看一战剧,德国英国两条线并行。联想到同时期的青岛,大概也曾经有这样两个年轻人吧……| 为什么要有战争?片头曲太美好,不舍得跳过。剧本不行,可惜了。 |
|
虞美人花开,丧钟起!上帝悲悯的孩子走过枪林弹雨的四年却倒在停战那一刻 |
|
我靠,最后还要捅刀 |
|
结局真是日了你舅姥爷的金毛犬了……! |
|
都是大人物的指天下,小人物无法挣脱。是为了谁的战争?国家?民族?企业家? |
|
战争真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性欲望的产物,发号施令的人让一群无辜的炮灰为他们的欲望买单。有些人的人生还没开始就因此被葬送。数字和个体不是对立,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曾经存在的生命。 |
|
居然忘记自己看过 |
|
7分。整体中规中矩,挑不出太多毛病,也找不到很深刻的点。一战百年纪念作品,一份合格的功课。比较违和的是,德国一方也是一嘴的英伦英语…… |
|
立意很好,以年轻德军和英军视角切入,展现底层小人物由坚定到迷茫最后为战争牺牲的残酷命运。有很多细节也很优秀,比如两个男主的几次擦肩而过以及最后英德相拥走出化为无字碑。画面清新,配乐优秀,是典型的bbc水准。然而槽点也有:过于矫情,剧情俗套,一口标准英腔的德军。 |
|
一部意料之中到不能让我欣赏的剧...我选择不再看 |
|
没想到最后两人是以这样的方式见面...最后那个画面要杀人了。愿世界永远love & peace。 |
|
看到第二集我才知道JL演的是德军 |
|
配乐赞,两枚小鲜肉赞,就是德国人讲英语真的有点怪啊 |
|
剧情上到第三集才交代是索姆河。第五集突然四年过去了。好多配角一闪而过,德国大哥的戒指,英国大哥的小鸟真是从始至终。
两个人训新人的词都非常棒。 |
|
很无聊的战争片 |
|
说到底你我又有什么不同?战争意义何在?可悲。 |
|
剧情老套牵强 拍摄手法还有点新意 20141109 with j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