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草间弥生——无极 Kusama - Infinity (2018)

    最近更新: 2024-07-31 HD高清
    • 主演:草间弥生 (Yayoi Kusama)
    • 导演:Heather (Heather Lenz)
    • 编剧:未知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2018 
    • 更新:07.31
    • TAG:纪录片 / 传记
    • 别名:点止草间弥生(港),草间∞弥生(台),草间弥生——无极,Yayoi Kusama: A Life in Polka Dots
    • 片长/单集:85分钟
    • 豆瓣评分 8.1 (2384票)
    • IMDB评分 7.3 (1,269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93%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71
    • TMDB评分 7.46 (热度:2.77)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草间弥生——无极》的免费在线观看,《草间弥生——无极》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纪录片,传记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1分,有2384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揭开身价最高女艺术家,不为人知的创作秘辛。1977年便住进精神疗养院的草间弥生,近年大展遍及全球艺术殿堂。创作数度将她从崩溃边缘挽救回来,世上没有艺术家能与之并列!本片走访草间弥生的挚友、收藏家、策展人、艺术史学家,集结她横跨半世纪的各式代表作,不但能一窥她年少时的珍贵画稿,更能见证她勇闯纽约艺坛的大胆创举!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Now one of the world’s most celebrated artists, Yayoi Kusama broke free of the rigid society in which she was raised, and overcame sexism, racism, and mental illness to bring her artistic vision to the world stage. At 88 she lives in a mental hospital and continues to create art.KUSAMA Princess of Polka Dots explores artist Yayoi Kusama's journey from a conservative upbringing in Japan to her brush with fame in America during the 1960s (where she rivaled Andy Warhol for press attention) and conclude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ame she has finally achieved within the art world. Now in her 80s, Kusama has spent the last 30 years living in a mental institution in Japan.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3 IMDB 7.5 高清
      ≒草間彌生-わたし大好き-
      2008
      纪录片
      日本

      草间弥生之最爱

      ≒草間彌生-わたし大好き-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28-10-2008 7:30pm agnes b cinema
      • “我最喜欢自己和自己所创造的一切了!”
      • part1:t9195f4ea1 part2:t9ab85940 没字幕没看懂
      • “小时候爸爸去找情妇时妈妈要我跟踪他,好几次我拿着灯笼跟着他走进红灯区。有一天晚上我哭着回家,在铁路边我想跳下去。我的确跳了,但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当时的风太大,于是我摔了一跤,头撞到了旁边的树干上。”
      • 看似奇葩迷糊的斑点老奶奶,其实是在清醒和疯癫之间自控自如。先为艺术家后为画家,画画是一种自我冲动用来描绘草间弥生很合适,画到一把年纪真心幸福。
      • 看到草間彌生玩弄北野武,笑死我……這個藝術家系列超正!期待有前衛音樂家的介紹!
      • 自杀未遂的前卫女王,一个可爱的资深少女心爆棚的艺术家。将自己的幻觉当做灵感,也是很奇葩的创作行为了。艺术是她一生中唯一抓住的东西,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无穷无尽的圆点和条纹,艳丽的花朵重叠成海洋,混淆了真实空间的存在,只有阵阵眩晕和不知身处何处的迷惑。很想临摹她的作品呢!
      • 精力旺盛,语速非常快。非常不日本,很少说那些客套话,非常直接的谈论金钱、市场运作对于艺术家的作用。确实很前卫,尤其是年轻时在美国的作为。皮肤状态非常年轻,她可以烫头发啊,年纪大了,自然直发恐怕不太好了。
      • 说真的,佩服。80高龄还能保持这么旺盛的创造力。而且都是徒手画的,落笔既成,有风格又完全不重复。而且永远的爱系列50幅画完,到19年回复的邮件里衍生系列“我的永恒灵魂”都已经已经550幅了。以及改变了对她凶相的印象,纪录片里意外地非常可爱,尤其是笑起来,完全是个耿直而可爱的老太。非常喜欢她的诗,用日文慢慢念出来,有点惆怅,有很美。
      • 波尔卡圆点看到后来会很想吐 眼圧 すばらしい人間
      • 边看着自己的画边赞美真好看,读完自己写的诗后感叹从未读过如此美妙的文字,还严肃认真地说自己就是天才艺术家,自信心太佩服了!最后两队人马手举波点作品分列道路两侧,她自己端站在中央,俨然艺术女王。和北野武上节目那段太搞笑了!长命百岁,保持精力,不断创作!创作!采访者有时候挺没水平的。
      • 入门科普向。并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关于草间这个人的新的细节。
      • 片子本身拍得不太行,大量无关紧要的素材都选进来了。我本身对草间弥生也没有多大的感觉,比起她的作品,我会觉得她的经历要有意思得多,可惜本片对此着墨甚少。
      • 步履維艱的,帶著紅“帽”的前衛藝術家。讀出一种對於宿緣的情願與宿命的不甘。好玩的橋段,貼了北野武一身波點,然後攜手翩翩起舞。Ps.老太真像黃一飛。
      • 拍本片时已是年逾八十的草间弥生,嘴上说着自己比年轻时吃力,做起事来干劲十足,没有半点老态。密集恐惧症患者会对她的作品敬而远之,一生狂爱波点和网格,亲历亲为手工描绘。你可以无感她的作品,但是要承认,她本人是个性强悍不服输的怪婆婆。
      • 执着并且持之以恒...这是历来成功的必备品质...艺术家有想法是因为他们把想法实质性地传递了出来...那一幅幅的画耗费的心血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吧...喜欢就要坚持下去...加油!
      • 太喜欢你了这个怪婆婆,你的世界是如此的卡瓦伊,而你却把这些带给了世界,愿我们的每一滴泪水都带给你FOREVER,因为我的眼里只有你!
      • 看着她画画 很有力量~厉害的艺术家 自身生命里就特别顽强的感觉 那样的排线 那样高密度的仿佛无止尽的一笔又一笔 让人敬佩 另外 说到密集恐惧 我想说一个我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我觉得有密集恐惧的人 恐怕是缺乏和自然的沟通 或者说是一种自然缺失症 因为密集本身是自然界的一种非常普遍存在的形式 不只是昆虫
      • 就是没有聊到她的婚姻状况 但她应该也不需要婚姻这种俗气的东西吧。
      • 宇宙,星星和雲彩,還有每個人的生存方式和價值。你是一個求道的人。嗨,你好嗎。 將幻象與夢境抒寫,奉獻光陰,為一個夢,和全世界共同的愛與和平。草间弥生:我觉得地球就是一个圆点,月亮是一个圆点,太阳是一个圆点,我们人都是宇宙中的微型圆点。
    • 豆瓣 8.3 IMDB 6.7 正片
      The Seasons in Quincy: Four Portraits of John Berger
      2016
      剧情片
      英国

      昆西四季

      The Seasons in Quincy: Four Portraits of John Berger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蒂尔达念白:如果你将来到这个世界,那你最好出生七次。一次在着火的房子里,一次在冰冷的洪水中,一次在疯狂的精神病院里,一次在成熟的麦田中,一次在无人的修道院里,一次在猪圈的猪中间。这六次出生的婴儿都会哭泣,但这不够,你自己必须成为第七人。当你必须战斗才能生存,让你的敌人看到这七个人
      • 用四個不同形式的短片展現昆西四季不同的面向。tilda控制欲這麼強,導演可能更適合她。
      • 托曲珍的福看到這麼好的片兒。簡直是某種revelation moment。很好奇怎麼做出來這樣一個片子。真喜歡英國的intellectual氣質。最被夏季那段關於動物的觀點打到:十年壽命的羊,或是二十年的馬,對人類來說其實是不死的,因爲整體沒變,死去的不斷被新生的代替。
      • “人尚未明白死亡为何物,便去思考动物是否理解死亡。”
      • 有一句台词叫“这里总有存在的意义”,很荣幸啊。感觉受到了鼓励。伟大的日常教会我们太多了,我很庆幸学到了些皮毛。刚意识到,我们被资本裹挟是从出生开始的,而非进城的那一刻。
      • 金马影展上看了这部纪录片一直没有标记,一晃眼,约翰伯格就90岁生日了,一晃眼,他就悄悄离开了人世。
      • 蒂尔达·斯文顿:约翰· 伯格不知道比你们高明到哪儿去了,我跟他谈笑风生。
      • 温柔到让人心醉 看着蒂尔达切苹果 每个人简单的白描画像 农场里动物们短暂却安详的生活 大家分食红嫩的覆盆子 不知不觉就流泪了
      • #SIFF# 四季,四个切入点。风格比较混杂,但每个部分都很有洞察力。(是时候把John Berger的中文译名改回来了吧……伯杰~~~)
      • TS小角度但普通, Colin M和Christoph Roth这两片牵强附会、不知所云、装模作样, Bartek D的家庭录像和山野风光片、但止于温馨。不如真的去读下老爷爷的Ways of Seeing, 可能观点旧了但至少真诚吧。
      • 我在梦里见到了我的朋友:“朋友,你是从照片里过来的吗?还是坐火车?”去世前一年的伯格爷爷还兴致大好地教17岁小女孩骑摩托车,既振奋又感动,又想到苏珊奈曼谈老年的时候说的: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人可以走得多远,创造力可以持续多久,为我们树立了如何成长的榜样。
      • 什麼鬼東西⋯
      • 4.0。
      • 如今看依旧是温暖安心踏实的感觉,即便他已逝世。
      • Sheffield doc / fest Essay film it not doc actually...the most excited part is Q&A section just saw Tilda so close.
      • #SIFF17#
      • 2015年12月14日在柏林影展得知消息后创建条目并标记了想看,2016年11月7日终于在金马影展的首场放映如愿。还意外又意料之中地碰到了力昕和适芳。
      • 每一件事都值得我們好好思考,而約翰伯格的觀點也滿打動到我的。 他自稱是說故事的人,要怎麼說好一個故事,就是要一直聆聽,一直聆聽,一直聆聽。而這支片大概只能道出他思想的冰山一角,但作為一個目錄來說是很不錯的。
      • 看tilda跟约翰伯格唠嗑我能看一天不换台。太享受了。两人聪明又博学的人聊起政治,战争,写作,哲学,父亲,无比的轻松自然而又在某一刻深刻的让人想要掉眼泪。
      • 拼贴痕迹明显的《昆西四季》试图以时间的重合(准确说是历史的重合)为原点切进我们谓之共享的生活与命运。然而在这几场对话中明显因时间的不对等而存在着难以重合的遗憾,这主要源于彼此记忆的厚度。只有斯文顿这样一个有趣的女性以及她作为伟大母亲的身份,才能将他们之间的话题由父辈的战争过渡到我辈的抵抗再引向晚辈的教育。在冰天雪地里两个“重逢”的友人勉强完成了一次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穿越。然而之后那些怀着各自目的跑到约翰伯格的《理想宫》里来了又走的城里人,转身之后空剩一份搅扰。
    • 豆瓣 9.3 IMDB 7.8 下部
      Varda par Agnès
      2019
      纪录片
      法国

      阿涅斯论瓦尔达

      Varda par Agnè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既是解构,也是谈心,瓦尔达奶奶的最后呢喃依然是关于电影。从构图、动作、视角、节奏到剪辑,顶着奇妙发型的她让电影成为一门写作课程,最终却轻轻推开了作业本:累了,不写了,再会...
      • 让人如沐春风的一生,光影流年,完美谢幕,她知道从一个世纪通往另一个世纪的通道。
      • 瓦尔达的公开讲座选录+CC碟访问选录+创作实录。她真的是创作欲极强的人,平面照,纪录片,剧情片,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一个不落,思维又是如此开阔和敏捷,言行又是如此风趣和睿智,这一切奠定了她的独一无二。希望这不是瓦尔达的最后一部片。
      • 不只是瓦尔达的一场电影课、讲座汇编、作品巡礼,更是一次人生回顾、促膝长谈,一个送给自己的90岁礼物。奶奶又交出一部好自由、好从容的纪录片,是五彩斑斓又极度坦诚的“电影书写”。在对过往作品的重温和分析中,还继续做出新的形式探索。她真的好可爱,心态仍然年轻,拍片充满活力。我还是第一次发现导演的人格魅力能成为电影本身的魅力。从电影到静态摄影再到视觉艺术,艺术家总是用各种方式做自我表达。 晚年同样视力下降的她,好像在用本片与伊文思《风的故事》对话。不管是不是“收官之作”,这部超有趣的作品都不是句号,只是完美的自我总结,她的精神将永远影响爱她的观众。——我们用温柔回应温柔。如何抵抗变老,如何面对可怕的世界?拍电影吧!电影创作者们,记住新浪潮祖母提出的三个关键词:“灵感、创作、分享”。#HKIFF43#
    • 豆瓣 8.5 IMDB 7.7 BD高清中字
      Hokusai: Old Man Crazy to Paint
      2017
      纪录片
      英国

      葛饰北斋:为画痴狂

      Hokusai: Old Man Crazy to Pain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真正的艺术家,自知自省,进取超越。他画自然,画人,知自然面前人的渺小,也知人可抗争向上。就像有象征性的最知名作,未自大到认为用画笔征服了巨浪,但相信能像渔夫般拼搏,遂不断精进挑战,终腾云驾雾化龙飞升。比类似的欧洲博物馆系列好在不只陈列描述,还以画家精神为内在逻辑组织素材不断递进。
      • 叹为观止!特别是九十老人最后那幅乘云升天而去的龙图,毕生的功力,把他自己也融进画里去了!与我这般凡夫俗子而言,感触就是,不要给自己设限,什么60退休,在那之后也可以精进自己的,人生依然有各种的可能。
      • 为葛饰北斋在BM的展览造势。细致的观察力,和不断改进技法,画匠的极致。
      • 【UCCA展映】题材取胜的大英博物馆展览宣传片。五星全部献给在大银幕上观看葛饰北斋画作带来的震撼心灵的体验。此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葛饰北斋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发展的艺术成就,让观众在极为优美的版画、水墨画中流连忘返、叹为观止。即使如笔者这般对葛饰北斋几乎毫无了解的观众,也能够在看完本片后收获颇丰、现学现卖了。只可惜不知何年何月能现场观摩画作。作为展览宣传片,本片已超额完成任务
      • 葛飾北齋:畫狂老人(那個up又譯錯了,可怕的中譯。。忍不住先糾正一下。。//好modern/experimental呀。。same old story,富不過三代+晚年窮困。。總結在50:30, Roger Keyes。。(speed 1.5,省時。。//神奈川沖浪裡,凱風快晴,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irty-six_Views_of_Mount_Fuji
      • 片子到一半多的时候,那个老学者,说着葛饰北斋的作品,就哽咽了,我还觉得做作。可是,看完才知道葛饰北斋对于自己作品一直不满意,到七八十岁了还在谋划着重树风格,晚年为替孙子还债到了吃不饱饭的地步,之后还经历了一场大火,所有收藏和颜料被付之一炬。经历了消沉,他的画风全面打开,九十创作终于画成带着怜惜凡尘的慈悲巨龙。最后一张,留在原地素静的富士山和远去的巨龙身影,又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了。葛饰北斋,掀起了巨浪。片子里,日本现在雕刻板材的工艺师傅家的球状玻璃灯,临摹葛饰北斋画作的学生所用的调色法,也是美的。今天早上听的龚琳娜唱得《小河淌水》,也是美的。
      • 《神奈川冲浪里》的全景解读,《赤富士》的版本谜团,《富岳三十六景》以及遗作中富士山上那条腾云巨龙...完全理解片中研究人员在看到真迹时的热泪,也真心要对北斋的创作力与传奇经历顶礼膜拜。给了很大比重的纪录片部分详实而有趣,倒显得最后拍展览的部分平庸了。多一星给这些让人心潮澎湃的作品吧。
      • 他是一种介于自然、人间、神界交叉地带的存在,现实与想象缝合进每幅作品,在《神奈川冲浪》之后、在花甲之年后,重生、颠覆、突破。他是划破天际的闪电沉入夜色后隐隐升腾起的惊雷滚滚,在最简单的画幅中隐匿最繁杂的笔触和色彩,里面有生命的回响,有万物的真谛。
      • 九十造化神龙出。
      • 请了很多大腕来聚焦。里面真的有新东西。
      • 最后二十分钟浮夸主持人差评。葛饰北斋的画作本身让人一秒钟都不舍得挪开眼睛。8k拍摄、4k放映,每个细节都仿佛触手可摸。感慨一个画家可以达到的哲学高度。太太太赞了。看到要哭。【2018北影节】
      • 老爷爷最初研究葛饰北斋的时候还是黑发,虽然也很少;一直到头发那么稀疏又全白了,提到瑞士收藏家的那幅收藏,还哽咽了。
      • 六十分钟版,总体不错,看了一些之前不了解的葛饰北斋的画,最后一幅龙年的他90岁画龙真是一生理念的大成。画野鸭那个,大概是我难得喜欢的画动物的作品。
      • At 90 to see further into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 of things. At 100 years, I’ll have achieved a divine state in my art. At 110, every dot and every stroke will be as though alive. He is incredible.
      • 8K拍的是画作,莫名想到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4.7/陈天如/资料馆
      • 片子不好,内容好。从“研究者发现《赤富士》版画里每一片云朵下面的边都用砂纸磨过以呈现fluffy的感觉”开始眼睛含泪,然后就一直保持了这个状态。所以特别理解片子里那个研究葛饰北斋的英国学者为什么总看见画就哭。放大、再放大,好过瘾啊!难得的没有把自己的人生活成像抛物线的人物。(电影节)
      • 2018北影节第4场。太精彩了!和同类的纪录片类似,由北斋的画作和风格变迁来讲述画家一生轨迹,听深爱北斋的收藏家和研究者对每幅作品的品鉴收获颇丰。最后的大英博物馆展览介绍有点突兀(大概本来也是作为宣传片拍摄的)。从北斋到片中每个人都是痴人,而痴人总是让人感动。
      • 这就是大英博物馆的特展宣传片 我想看的全都没讲 讲了的都是些我懒得知道的 加之万达cbd的展厅热死人 我真的好艰难才坐在里面全看完
      • 葛饰北斋的画到了晚年真是大道至简。看着老学者因为葛饰北斋的画感动落泪,这种跨世情感,也只有艺术才能做到。相比新藤兼人的传记片,这部实在值得看。
      • 了解到,富岳三十六景以外的东西。
    • 豆瓣 8.6 IMDB 7.7 BD英语中英双字
      McQueen
      2018
      纪录片
      英国

      麦昆

      McQuee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omg真正的艺术家,真实的还原,整个电影看似波澜不惊, 但非常精准的还原了McQueen从初出茅庐的羞涩,到混沌的探索设计方向,最后如朝阳绽放,以及走向黑暗凋谢的故事,期间的挣扎,反思,名与利的迷失,残忍的真实,刻画了一个艺术才华令人仰视,而真是人生却平凡如你我的McQueen
      • 看了麦昆的纪录片 他早期的一些作品 比如直接把一个轮胎在衣服上碾压后形成印花 比如把秀场营造成像犯罪现场的“过度强暴” (与他的家庭成长经验有关)他说“我不希望你看到我的作品像刚吃了午餐一样 我希望它是有冲击力的。” 我喜欢这句话 去创造与众不同的 这是艺术家的使命与价值。💀
      • 他和他的作品曾经给13岁的我带来的如被闪电击中般的震撼,那种影响力是不可替代、一生难忘的。我唯有感叹,何其有幸,亲眼见证了这位绝世天才生命最后一段路程的光辉。我曾经在网络不那么发达的十年前千方百计补过他所有的秀场录像,看过他的访谈传记不计其数。这部纪录片则有些太过浅显和表面了。
      • #hkiff#上帝是我见过第二烂的编剧,给所有艺术家都只安排了一个剧本。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