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独特的世界观设定。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这个男人的完美天堂里不存在麻烦女人;反推之,如果女人都零麻烦了,男人世界也就完美了~ |
|
别做人了。 |
|
大师配乐 |
|
反乌托邦? |
|
- -北欧高福利不想过欢迎来亚洲副本 |
|
北欧拍的,就不奇怪了,风格就是冷。另外,说高福利社会不好的,其实我倒愿意试试,精神空虚就空虚吧,物质满足就行 |
|
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 我怎么可能抵抗的了 |
|
有些讽刺味道,北欧高福利社会自杀率却听说很高 |
|
一抓一大把,北欧此类创作和荷里活类型片没两样,都是模式化。 |
|
超现实主义来表达对社会中因追求和谐,抛弃的一些东西。还可以吧。 |
|
作为电影来说还是呈现了很好的拍摄成品的……但是里面想要引起所谓共情的部分的剧情真是自我中心地令人发指……环境和他人都被当成衬托工具来展现而没讲述成因,不失为一种耍流氓式摆拍效果=。= |
|
2007/4/13 |
|
奇怪的片子还是法国人拍得好 |
|
气氛从头到尾就一直诡异着 |
|
more than what it talks about |
|
女人不是靠住的。 |
|
浓郁的卡夫卡的味道 |
|
听着永远听不懂得语言 活着永远活不动的人生 |
|
不太理解,也不认同多数人的理解 |
|
最让我无语的片子...想说点什么,然而再想想中国...无语了 |
|
一部超突梯,怪到不行的一部片,看本片之前,最好不要吃任何東西.... |
|
22/3/2007 5:15pm UA Langham Place |
|
这种类型的片子是我喜欢的。何来的幽默?是残酷,对当今社会的批判。典型的北欧电影,四星! |
|
我想要这种生活,谢谢。 |
|
永生也是一种诅咒。 |
|
挺怪的 |
|
no idea |
|
以地狱讽刺高福利欧洲社会,看似生活的完美幸福,实际上阶级固化,人情淡薄。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没有焦虑,没有激情。但是这些在我看来,就是矫情,无病呻吟。可能我们的生活没达到这个级别,没办法感同身受吧。5分。 |
|
这里是大多数人感到快乐的城市~ |
|
格调相当的冷。。超完美地狱是社义的最高目标。 P.S. 片头两人的接吻怎么那么恶心呐看着 |
|
卧轨者的天堂……居然跟割腕者的天堂还是同年 |
|
英文字幕看的迷迷糊糊,配乐不错! |
|
三星半。 |
|
没有味道、没有音乐、没有小孩、消除了所有的痛苦、悲伤、所以也没有了感动和愉悦。人们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安宁又祥和,遵守秩序的人将在这里永生,这就是辛波斯卡诗里秩序井然的地狱啊 |
|
高端文艺片必备场景:地铁站台,酒吧,男厕所,玻璃墙办公室,两人餐厅红酒,整洁客厅沙发俩人背后看电视,夜晚街头,房屋正面带门,床戏。 |
|
看过之后而不能继续思考 |
|
死后的麻木世界,小设定玩极致。另类日常生活隐喻。 |
|
物质越来越优裕,谨慎越来越贫瘠,在这个已经是明喻的故事里,是否意味着未来统治者最大的敌人,或者说如果以「幸福」/「安全」为最终目标的现代人,(自我)最大的敌人就是「想象力」/「好奇心」?当然知识分子会说那就是「求知欲」。 |
|
短片体量。 |
|
所谓的永劫不复…… |
|
豆瓣写的简介有问题哦。结局不太好,其余很惊艳! |
|
冷感激吻互啃,镂空人际关系,精致模板家居,恋爱谁都没差,地铁碾杀不死地狱,希望之洞可闻不可求,北欧式极简绝望,不错 |
|
不读简介看不懂 |
|
特别冷,有小时候看国王与小鸟时的那种寒冷 |
|
挣扎在贫困线附近的我们怎能理解物质极大丰富后的困惑?我还以为要掀起一场地狱革命。最后他到了“天堂”,终于有了奋斗目标。 |
|
所以我们都该去那种地方吧,这座超完美地狱。北欧电影就是这样残酷犀利绝望,把人直逼死角,让人彻骨的寒,以至找到共鸣 |
|
奇幻题材,像是对高福利社会的反思。我的回答是请编剧去看1984。简介有误,开头是倒序,不是男主跳下站台后灵魂乘坐巴士来到“另一个世界”,而是活体男主来到异世界,和女友交往又出轨同事,想和同事开始一段认真的关系,才发现同事对任何人都只是玩玩而已,又在地铁站台上看到(包括出轨在内)永远温和且么得感情地对他表示理解的女友在机械地和陌生人热吻,吻得就像他和女友平日一样冷冰冰、一样机械,所以才跳轨。现实世界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结尾男主被大巴送回去,车外冰天雪地。一次是男主在酒吧偶遇的男人家顺着音乐声挖地道,地道那头是一家人的厨房,暖色调的画面像铺满了阳光,背景里有户外孩子们的嬉闹声,男主刚抓了一块披萨塞嘴里就被管理人员拖回去了。这块披萨男主吃得香喷喷,证明不是什么灵魂,他可以正常感知现实世界的物质。 |
|
7/10 死亡只是另一個開始,主角死後來到的世界似乎一切都是完美無缺的,但是如此正面和積極的生活卻顯得特別的單薄,有時候殘缺才是完整,才是生活的意義。這是一個大多數人都感到快樂的城市,也是一個大多數人都迷失靈魂的假烏托邦。 |
|
3.5 新年第一部,本来想昨天跨年看的。故事我相当喜欢,但拍得平了,只展现了麻木无情和无意义的一面,却看不到内心的苦,还是太北欧小清新。评论都在讲这哪里是地狱是天堂,无法共情高福利社会。然而,自杀的要义就是任何种类的生活都不值得过,需要解决的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存在本身。“诸神是不幸的,他们不像我们这样可以自杀。” 自杀不能当然是最大的噩梦 |
|
他自杀后被大巴带进一个IKEA性冷淡风世界。食物工作感情唾手可得但都没滋没味,满眼低饱和度冷色调极简造型,人不痛不死,酒不醉。没有孩童。人们友好但并不真的关心什么;对现状避而不谈。他激情出轨,但旧人不吃醋新人谁都行,他顿觉无味黯然离去。偶窥隔壁世界一角,是普通人家居室,但色彩饱陈设丰食物香,能闻犬吠童语断续琴声。他拼命挖洞,但人间烟火气吸引来更多市民。一群一望便知是主事者的男女(形象气质令人联想北欧西欧政客)和善劝告说大多数人都很满意,但他不为所动,被塞回返程大巴。下车不知何处,依稀只见白雪寒风。片头自杀场景其实是他失望后在地狱所为;已前后对比确认。也有豪宅蜗居之分:他爱的新人虽跟谁都行,但也说愿意搬去跟他住更大的浴缸房子,这就不像单纯的抽象隐喻,或许要结合北欧社会来理解吧。没太懂不打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