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神啊,信用卡狂刷爆的消费主义催生的追数者,混混,神秘主义者,老固执,莫名其妙的西班牙神棍兄弟,各种路人也代表着某种传统生活。破落的街头,露宿者,贴满里根海报的墙和电线杆。最后一幕,流浪汉某天飞上天空,有点浪漫,像是布考斯基的某一个诗。 |
|
面对超现实的荒诞环境,其中角色处之泰然,但片子本身依旧透出相当的焦虑。未知、无序、标记、阴谋论、宗教洗脑、强杀伤性武器以及意义的裂解,它们嗡嗡蜂鸣无孔不入。Malibu的转手将故事由朋克拖入迷幻,然后跳脱出浑浊引力的捆缚。强时代特征。叙事略破碎,剪辑的断裂感也很明显,节奏奇怪。音乐挺棒 |
|
平民混混最自由,更能走出这个社会。资本主义的利益驱动、社会主义的虚伪、政府的冷血都8行。一个神秘汽车,一个普通男主人公,各路人马目标指向该车,主人公在里面稀里糊涂的参与,最后历练的主人公与汽车的什么缘分。人人都想自己是被选中那个人,但是什么让我们能区别于别人成为那个人呢?天天做的都是别人做的蠢事? |
|
和AoBBA8D一个腔调......除了那句I was ****** while you were still swimming around in your father's balls!加星一颗 |
|
what's the hell!0.5 |
|
3.5,对于80年代“电视清教徒主义”的70年代反抗,Repo man是城市边缘的黑话,在这部塑料质感的B级影片之中,却被赋予了一种漫画英雄或反派(此时仍属于邪典趣味)的特殊身份。而影片则在这种B基科幻的表象之下对濒临危机的洛杉矶进行城市泛散步,当消费符号被祛魅,超市空间呈现出一种单调性。而影片的开场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死吻》的结尾,作为弥赛亚终曲的强光爆炸变成了车辆后备箱的小型热核武器。人物的反抗似乎想要回到60年代的迷幻,而唯一的可行性在于外星人以及Laserpunk的radiation-positive,散发着绿色光芒的汽车出现在城市空镜之中,是胶片上的一个明亮的污痕,被机械加速。如同《死吻》,考克斯的影片终结于神圣机器(Holy Motor)混乱的生机论,卡拉克斯则是至高神圣的降临。 |
|
偷车贼,摇滚乐,朋克青年,外星来客,有趣的 Camp文化拼图……好看的80年代亚文化电影。很多电影人去到CC公司的资料室,可以一箩筐地自由选碟时,《追讨者》被挑中的几率很高,比如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他还对导演表示致意和期待,《亡命驾驶》开着车在开阔的河道上狂飙的场面,几乎就是Copy了这部电影。 |
|
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反乌托邦、冷战隐喻,一股脑塞进去,调调太有趣;更有趣的就是所以便利店里出售的所有商品的品牌就是商品本身的名称,配上极简外包装简直无比荒诞。 |
|
点背就该怨社会,收车仔有大智慧,各种想当然瞎胡来的剧情,完全不知所谓的枪战飚车,当然少不了傻贼抢劫便利店,冷战恐惧宗教洗脑,MIB神秘政府部门,罗斯威尔外星超时空机器……谈啥恋爱啊少年,寻求宇宙真理才是正事!绝对的朋克圣经,Iggy Pop全程配乐 |
|
怎么讲,Alex Cox肯定是巨蟒的粉丝吧!真是笑死我了,台词太无厘头了lol "what about our relationship?!" " fuck that!" 还有那些没商标的瓶瓶罐罐,不行好想截图... |
|
寻思这家伙挺摇滚,一查,原来《席德和南茜》也是他鼓捣的。某些段落像英伦迷幻的MTV,但是放到影片中就不知所云。结尾惊艳。配乐不错。 |
|
这部片可以在“我所看过的怪片佳作”中占有一席之地了,我看完后还是没有明白故事到底说的是啥,但显然这种怪异和混乱是导演有意为之的,尤其是如果注意细节的话会发现许多反乌托邦的设定,并在某种程度上有发条橙子的一些影子。 |
|
Alien, religion, white suburb punk, Iggy Pop, repo man, government, consumerism, product with only name tag, post-punk, Man In Black, surrealism... People now are from the future, people who disappear are going back to past; what about our relationship? fuck that! Awesome ending and guitar riff. |
|
【2017.9.22 @QuadCinema in 35mm】 |
|
好飞的电影……愤世嫉俗,特效挺迷幻,情节无厘头,导演不解释……作为观众看得不认真,阿历克斯必须曾是摇滚青年,这样好解释他在两年后又推出了《席德与南茜》…… |
|
除哈利迪恩外一概演技下手,劲酷朋克配乐与各段落结合得嫌散漫,但闪着绿光的车(这种绿光可是罗比穆勒的招牌)抵消了它其余的幼稚,女朋友什么的fuck off(等等那不就是回到未来?)我觉得这辆车学了《死吻》。Iggy Pop主题歌超带感。 |
|
#PCC 长评-Let's get sushi and not pay!开年大吉,很难想象到这是导演的处女作,看完让人感叹的神片!影片内核的朋克精神溢出银幕,政治隐喻也极强,当你有了时光飞碟你会做什么?我只想在天空中兜几圈!越被社会驯化,越无法独立思考。片中对政府,邪教,集拳,资本主义,消费主义,超现实,阴谋论都进行了探讨,超精准吐槽,无数超尴尬和莫名其妙的台词贯穿整部电影,但撇开这些突兀从整体的叙事中还是可以看出是有些故意为之的感觉。手持拍摄挺不错,裂焦看懵。特效能看出低成本,逆向演员表都透露出一股朋克感。配乐是影片的精髓,主打的就是一个音乐先行,时机掌握的很好,朋克摇滚的节奏和影片的调性太搭了,台词现场收音效果佳。电影中最明显的两部应该是《发条橙》和《死吻》,降格和毁灭基本是照搬。。 |
|
各色人物在片内的真正占比并不长,塑造方式也是依靠台词,而非真正的行为与事件,可拍出来却有着无尽的真实性和多样的丰富性,由此打造了一个混杂人群的环境,指向各种主义与方法,当这些人附加到一个悬疑的追逐中时,便使松散的存在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当最后结尾,都处于面对未知时,流浪汉登车带男主升天漫游城市,并非自身代指的未来与过去论的成立,而是所有人物象征意义共同的放逐,一种更开放的存在状态,一种迥异脱困走向未来的方法,这正是其先锋和平等的地方。后车厢内物体从未真正的露面继承《死吻》,但溢出的威胁感却是《天外魔花》的衍生。在威胁之外未知是真正悬挂在所有之上的物体,并能击溃主流畅行的一切,实现非主体构成的突围,这与人物象征意义一道构成有趣的气质。这种气质也将那俗套、混乱以及未加雕琢的东西变成了全新的样貌。 |
|
hahaha silly as hell but great altogether. the funny outlook of the cops and agents as well as the quirky ways of portraying the alien are idiosyncratic. the casting was great, that total cynicism brings jobs like repo into focus. |
|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cc之选,那种年轻人无处安放的暴力因子,无所事事的街头游荡,作为一生紧绷的东亚人很难有共情,不过片子拍得很酷,酷在一种不取悦任何人不表达任何观点的无所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拍到哪儿算哪儿,有好点子就往里塞,谁爱看谁看。本片有我近几年看过的印象最深刻的结尾,如果没有这个结尾,这片子就是一坨屎,当结局出现,屎里有颗钻石熠熠生辉。一直在追讨的汽车发着绿光,主人公在repo man的召唤下放弃男女关系走进车里,摇滚乐响起,汽车升空,绿车在整个城市的上空飞翔,他们以一种从未有过的视角俯瞰城市。 |
|
英式幽默疯癫CULT奇葩片。 |
|
一个极具朋克精神(但骨子里可能也很古典)的英国人拍的一部他眼中的美国(充满各种符号)的CULT片。暴力、消费、阴谋、个人主义、金融秩序、国家机构、冷战、外星人…… |
|
原来跟2010年裘德洛演的那个Repo Man没有任何关系啊~ |
|
朋克科幻。robby muller摄影,Bud又是德州巴黎里的Travis,同为1984年作品,微妙的联系。 |
|
注定邪典。无序中的有序,无原则时的原则。借主角之眼见众生之相,对时代的迷茫,一片混乱中事件的彼此联系。故事完全不重要,有趣的是名字就叫Food的罐头和其它种种的细节。毫无意义,却成功模糊了科幻与现实,甚至还带着点充满即兴感的诗意。 |
|
考克斯的片子看了三部,按照时间的话是每次后面的都比前面的高一档次,不过他现在也不怎么拍片了。本片还是有考克斯的特点,拍法扎实的无厘头加摇滚剧情,在这种反差里,趣味就出来了。本片配乐依然屌,但人物的逻辑让观众适应了以后就不屌了,开始往催眠的方向发展……结尾还可以,有烽火怪杰的意思 |
|
片里有個低端版charlesmanson角色,報紙里也有他,導演估計也對此人感興趣哦 |
|
PIL - Album 视觉的灵感来源。打了科幻片的擦边球,慧眼识珠的将 Circle Jerks 等一干 Hardcore Punk 收录在原声之内。哈利·戴恩·斯坦通 又穿起了 夏威夷衬衫。引得多方人士争夺的那辆 Malibu 轿车绝对能跻身影史名车行列。 |
|
好屌啊!!!!!!! |
|
勉强算青春片+科幻片,一个正邪没有分野、敌我随时转变的混乱时代,追讨欠债未还的车辆的高风险行业需要亡命徒般的偷车贼,不乏飙车 、干架和枪战。“平庸之辈一辈子都花在避免紧张状态上了,追讨者则把时间花在进入紧张状态。”
嗑药抢劫的朋克党和重金属趴体,失业、流浪 和酗酒,临时起意的性关系,外星人和核恐慌
,信用和免费账单,共产党和基督教狂热,科幻狂想阴谋论演说,政府的故意失责和强制干预,盲目随意地丢弃钱财,打开车后箱的人间蒸发,虚无主义和how utterly charming的一切。
初上社会的青年由叛逆狂躁到懦弱迷茫。在癫狂失序的顶点,有人倏然感到疲惫,梦想着回归俗世生活的安宁一隅,而冲刺后的刹车或迎来死亡,不过还有另一条更大胆的路——像先知一样登上飞天遁地的最棒的车,时光机、冒险和宇宙。 |
|
米国斯达舒总爱披着赛文主义的外衣作犬儒式的夸夸其谈,最后二十来分钟出色的后现代诠释为影片加分不少 |
|
镜头里的那个疯狂社会和.... 疯狂故事... |
|
射手座导出这种神棍超现实解脱世间烦恼的东西毫不意外哈哈哈哈哈 CC版海报定位好准确哦 片子细节也很可爱 Leila别的笑脸徽章 喝的东西直接标drink/beer / 2021.7.11 重温 那辆发光绿车是我的spiritual animal! |
|
CC蓝光~
结尾很酷加一星,整片的调调和摄影氛围有些朋克
“追讨者”即为追债收车人,中间还插科打诨的调侃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 |
|
看宣传以为会很科幻,但其实只是一小部分(但是是重要的点睛之笔)。更主要展现的是洛杉矶无赖流氓们的地下世界,这里跟一百多年前的法外之地大西部并无本质区别(开场就设置好了执法者的无力)。荒诞幽默的邪典故事,场景、人物和对白都很接地气、很L.A.。 |
|
这部片子已经脑残到哈哈笑的地步了,整部片子的线索就无厘头,那辆后备箱里装着宇宙人,最终成为ufo的雪佛兰,在驾驶者明知道路的情况下,为毛一直在这个没多大的破城里转悠来转悠去,整整好几天啊,就等着一次又一次地被偷啊。不过锃锃锃的配乐很地道。 |
|
西得和南希的导演Alex Cox的作品,有点无聊。 |
|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cc之选|“车场里最他妈牛逼的车”本片也是真牛逼+异想天开,无政府、时代隐喻、混乱以及一些怪里怪气的搞笑桥段,也难怪雷弗恩会喜欢这部,《Drive》不知道偷师了多少东西 |
|
bullshit |
|
有时候像约翰卡朋特,有时候像《万能钥匙二之野兽的667号邻居》,有时候又能看到卡萨维茨甚至昆汀,有时候是纯胡来,有时候是故意反着来,连片尾字幕都要从上往下放 |
|
肖恩·贝克与NWR共同选择的CC收藏。影片有着理想主义的自由畅想,描绘出魔幻的、夸张的、混乱且无道德意识的社会图景。(米勒说过:外形飞行器和时关机没什么区别,人们关注细节却忽略了宏观看事情,南美洲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失踪,没人知道他们在哪)。2q |
|
奇葩片...乱七八糟的... |
|
挺有趣的,80年代朋克男和60年代嬉皮士在ufo中实现了对话。 |
|
看了CC的花絮,哥们儿忽悠大伙说''我要拍一部未来电影'',邀请来的(我才知道!)都是black flag,circle jerks等朋克先锋队员,把iggy pop恭维得一愣一愣,还把女主演送去参加什么飞碟研究讨论会,最后真是不负众望拍得乱七八糟,有劲极了。 |
|
Doesn't make sense at all lol. what a riot though. |
|
摄影罗比·穆勒 70年代美国电影的活力 |
|
迷幻、朋克、摇滚、荒诞、无序,实在是难以明白导演想表达什么,很多英式幽默也get不到,不过片中的很多音乐可以听听。 |
|
简直太朋克了,这个年代的好莱坞,就像周星驰时代的香港,《追讨者》就像《逃学威龙》、《国产凌凌漆》,恶趣味万岁~~~~~~ |
|
幽默感是记忆点最深刻的部分,还有摄影过于强悍,用光太好看了。 |
|
The next time you see a UFO, you know it’s Chevy! 抱着薯片笑了一宿!美国街头gangster无厘头,Alex Cox的Stand Up show! 所以,凌晨四点你知道你的车在哪里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