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怪异喜剧(grotesque comedy),土蚝公主与没落贵族阴差阳错的婚恋,呼应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贵族阶层的消亡和资产阶级的崛起。丑女结婚狂猛追受难王子,漫长的狐步舞段落与女子拳击赛,节奏感棒,人群的装饰(mass decoration)与造势。 |
|
刘别谦在德国时期就奠定了现代喜剧片的基本模式,夸张的场景、无厘头的误会、频繁的金句以及具有讽刺意味的对比。本片里用极尽幽默的方式调侃了传统没落的贵族和工业社会崛起的商业巨贾,女主角成为极尽张扬个性的喜剧角色,不像好莱坞早期喜剧里那些求婚闹剧,女性只作为被追求的道具而存在。 |
|
老刘还是拍喜剧最好看!Harry Liedtke就是个姑娘吧是个姑娘吧是姑娘吧(“把这位先生带上我的车,我要私人处置”¥@……%!#《”:%¥!#@(他跟Ossi Oswalda真的好搭)) |
|
女主果然很牡蛎。 |
|
即使放在现在播放,也绝对能把很多所谓的搞笑片比下去,太经典啦! |
|
主人的道德即是奴隶的道德——在暴虐无道又优雅端庄的《牡蛎公主》身上,有隐晦又明显的「时间」意象,而且「奴隶」打发时间的方式相当可笑。与之相「配」的「主人」也好不了多少。二者「联姻」看似符合道德,天经地义,实则荒谬绝伦,不可理喻。ooooooch,现代文明语境下的「人力资源部」被想象成「婚姻介绍所」可还行。不愧能与马恩及尼采称兄道弟,刘别谦对于资本主义的讽刺与批判充斥在这部简短又深刻的四幕「漫画」喜剧当中:这场《黄昏之恋》的本质是一桩「人体」买卖,它可不是多么光彩之事。被交易的「奴隶」以「主人的道德」自命,并乐在其中。无法与强调「门当户对」的《牡蛎公主》共同走进「众妙之门」的《多余之人》要么接受「单身」生活,要么享受「虐恋」关系,唯《学生王子》能以偶必的契机打开《牡蛎公主》的闺房——与之同喜。 |
|
看了不敢相信是刘别谦1918年导的木乃伊的眼睛,再看这部19年上映的牡蛎公主,我想大呼这才是刘别谦的作品啊!它展现了刘别谦最好电影一以贯之的特点——情色、嬉笑怒骂、玩世不恭、巨大的排场、夸张、可笑的有权有势的人、卑微但也会反过来调戏权势之人的普通百姓!美国牡蛎大王的女儿看到同龄人嫁了一个贵族,自己也要嫁一个,蠔女本人比较撒泼还喜欢扔东西,她爸被她训练的很淡定。结果婚介所介绍的落魄王子(自己洗袜子是个不婚族,仆人代替他去考察蠔女,没想到却被蠔女认为是王子本人,蠔女决定赶紧结婚,众人在跳流行的狐步舞,而仆人将计就计,终于吃饱了饭也喝够了酒,还透过钥匙孔偷看蠔女(刘别谦在少奶奶的扇子还利用望远镜偷看人,并且主要想困觉!最后王子宿醉归来,被戒酒会主力蠔女发现,惊为天人,与其他豪女拳击赛后胜出,睡王子 |
|
刘别谦式触动原来就是周星驰的无厘头啊,不早说 |
|
经典台词:Das imponiert mir garnicht。 |
|
很搞笑很开心的默片,表演夸张,配乐欢乐,前半段精彩,后半段的转折有些突兀。荒诞的讽刺了奢靡的上流社会,以及可笑的落魄贵族~~ |
|
无论是老谋子引以为傲的人海战术,又抑或周星星习以为常的无厘头,人家刘大师早在一百年前就都玩遍了 |
|
基本风格已形成,默片味较浓 |
|
电影还要什么,不就是有趣嘛!大赞! |
|
上错花轿嫁对郎,节奏漂亮 |
|
Das imponiert mir garnicht |
|
从开场疯狂的破坏性动作到对贵族阶级的“场面调度”解剖,再到阴差阳错的结局,已经是一部十足的神经喜剧,刘别谦电影里的人物姿态总是那么自信可爱。 |
|
搞笑,纯纯就是搞笑!美国暴发户痴女结婚狂和欧洲落魄穷酸贵族的神经病婚姻,配上稳如泰山的形式主义岳父和超有陈佩斯sense的将错就错随从,女性的爱欲就这样坦荡荡地展露出来。都来看看刘别谦的无厘头喜剧是“怎么个事儿”吧! |
|
6。这啥公主排场挺大 |
|
一些脍炙人口的喜剧人其实并未超越前辈,最多是模仿和技术上的革新…… |
|
7.5/10。因卖牡蛎致富的富翁欲给他爱闹腾的女儿安排一个落魄的王子(爵位)当丈夫而引发了一系列风波/啼笑皆非,最终几经波折女儿成功与这个落魄王子相爱并结婚。影片充满了浮夸/无厘头的笑点(比如一列列仆人如涨潮退潮般整齐划一地上菜那段),整体水平≤7.5。 |
|
看仆众排场、狐步舞和拳击戏,再次印证我对刘别谦的一个判断,就是被低估的坎普电影先驱,一种无立场、也无边界的反讽,再严肃点是布努埃尔,战后对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双重嘲讽:前者的空壳给后者的特权以正当性。而再脱缰点就是“尽皆过火”的港片,或者《猫和老鼠》,那个甩屁股的乐队指挥就有此端倪,但刘别谦看上去蜻蜓点水,让一切收敛在女主的设定里:赤裸、如同消费欲的情感需求,却又是冥冥之中被祝福的(或许反对酒精club就是缘分天平上的积德),反讽终究停在愉悦的节奏里,不往哪里去。 |
|
《牡蛎公主》,“刘别谦在柏林”系列6部影片中的第三部,64分钟,四幕式喜剧。和前两部一样,奥茜·奥华黛依然担当女主角,情节简单,依旧是典型的刘別谦默片喜剧:通过一些阴差阳错制造笑料,但男女主角最终还是功德圆满。整体来说不比前两部有趣,虽然有些细节还不错,给人留下印象。 |
|
可能因为身体不适没有看得很开心,比较简单的喜剧,但颇富趣味 |
|
再现同性之吻,这次是两扎扎实实的大汉。窥视的欲望。 |
|
20世纪初的恨嫁女哎 都是一样的 |
|
资料馆现场配乐,笑得不行。 |
|
前半段还不错,结尾忒没劲了 |
|
看的第一部刘别谦的默片,挺讽刺的喜剧,关于虚荣。 |
|
布景太厉害了 |
|
6.12 这个王子走了狗屎运了 |
|
片头字幕,年轻的刘别谦有点小帅诶!欧洲片场里造美国显然不如好莱坞sound stage上造欧洲适合导演风格。其实这时候感觉不到什么风格,Foxtrot那段还有点意思。 |
|
无厘头、荒诞且不实际的剧情,奢华的布景和夸张的表演,以及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尾,不愧是刘别谦,让影片的每分每秒都充斥着喜剧元素 |
|
荒诞的贵族生活。“孩子,你的脸好白。” |
|
笑点还是很多的,热闹有趣的爱情小品,婚礼的场景调度令人印象深刻 |
|
1919年的喜剧100年后看依然觉得很好笑 |
|
无尽的戏谑,大胆又好玩,第一个对10年代末期欧洲传统电影提出挑战的大师,刘别谦当之无愧 |
|
呵呵呵 |
|
“私人处置”,一百年前的无厘头。感觉有些人物镜头拍的如鬼魅一般,不知道是画质问题还是刻意为之 |
|
情节简单欢快的四幕喜剧,大制作宫廷戏和性暗示的巧妙融合,这时候的touch仍然十分简单和直接。结尾三人就餐的时候有一个稍微移动的摇镜头。没啥精彩之处 |
|
嘲笑老穷丑,唯皮相是尊,只有刘别谦能拍得这样招人爱了吧。所以这世间是真的再没有刘别谦的电影了。 |
|
如果贵国是暴发户的话,看看近百年前人地的排场。要嫁人还真随便呀~ |
|
adorable |
|
1919年的电影在喜剧精神和影像水平上就已经这么成熟了吗?在对比一下同时代的中国电影,究竟是刘别谦领先了一个时代,还是中国电影从一开始就落后了? |
|
反醉酒協會一齊舉杯xs |
|
轻轻松松60分钟。 |
|
恩特·刘别谦。主题定位于性与金钱,描绘富家女的开放生活。用精简浓缩的处理方式来呈现讽刺主题,被称为“刘别谦笔触”的诠释方式。 |
|
《真人玩偶》讲一个恐婚的小伯爵,《牡蛎公主》则讲一个疯狂想嫁给有社会地位的富二代女孩。很热闹的电影刘别谦的笑闹欲望都快扑出屏幕,真的很适合去好莱坞发展。 |
|
四幕式喜剧。 |
|
这些喜剧早已经不再吸引人 唯一吸引人的就是配乐的钢琴曲 |
|
太老派了,有点想看假凤虚凰到底如何,可惜没去成资料馆,一段时间内是看不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