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多以朱莉的视角为主,偏离了人性泯灭和战争残酷的写实感,更多的是流水账式的贩卖悲情和堆砌式的求生之路,满屏女孩的面部大特写,充满哀怨无助以及复杂的情感诉求,但也夹杂了浓浓的刻意感和成人世界里的故作高明,于现实于真实是割裂的两种境界,摄影美到窒息,可泛滥的文艺情感只能沦为历史的附庸 |
|
在柬埔寨出差,之前也了解过红色高棉,还去过杀人场,印象很深刻,所以看到电影院上映马上就一个人买票去看了。
结果坐在两边的柬埔寨年轻情侣们全程都在搂搂抱抱说说笑笑,还大嚼爆米花。 |
|
“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
|
68/100 尽管没有拍出红色高棉政权万分之一的邪恶,但是本片的调度、摄影至少体现出安吉丽娜朱莉作为导演的实力。或许因为当年5岁的主角Loung带着模糊的记忆在叙述这一切(以及去白人视点化),所以故事偏柔弱,缺乏直捣人心的情节,对于这个题材来说有点可惜。 |
|
对安吉丽娜朱莉刮目相看了。非常克制的一个片子,完全从小姑娘的视角拍摄,把那种恐怖给拍了出来。这种荒唐的极权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差不多,把人当奴隶,打着共产、理想、人人平等的口号行着比奴隶社会更残酷的统治。统一思想、着装、集中营般一起劳动,培养儿童的仇恨,尚武,制造恐怖。 |
|
已经成功于世的白人女子,不耽于享乐,关怀悲悯这世上的苦难,值得尊敬。 |
|
给五星是因为刚从柬埔寨回来,这个题材值得用五星来对待 |
|
对上世纪七十年代红色高棉带来的死亡三百万人口的人类大灾难,以前只在《投奔怒海》和《杀戮战场》少数影片中再现过,网上看到这部拍摄于2017年的电影就下载了观看。看后才知道,导演是美国著名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改编自当时只有7-10岁的柬埔寨受难女孩的回忆录。由于全片以小孩子眼光描述,显得单薄了些;但是导演及摄制组在场面组织、环境服装、摄影光色等方面,努力恢复再现那时的真实状态,还是下了大功夫。对于我们这些听说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有这些回忆录和影视再现,本身就是弥足珍贵,也就不愿多去责备它的单薄与不足了。 |
|
居然不是豆瓣第一個標記看過的。。。晚上才剛剛在首映禮上看的。。。安吉麗娜朱莉出場了沒多久講了話就走了,VIP席還是不夠近啊。看完之後覺得挺沉重的,雖然說現在柬埔寨的情況已比之前好很多,但是依然很糟讓人覺得難過。Life goes on. |
|
手法单一,节奏冗长,个人文艺抒情情怀过重,完全撑不起如此厚重的题材。 |
|
2.5 典型美国人手下的“第三世界电影”,通篇展示苦难却无深度挖掘。题材分。 |
|
先不说朱莉电影拍的怎么样,倒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真历史了…… |
|
孩子的眼睛在记录,不仅记录着劳役、疾病和屠杀,还记录着那些成年人不会留意的角落,角落里独花绽放、群鸟齐飞、心爱的红裙子像垃圾一样被“安卡”丢掉。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可梦中的柬埔寨离他们的现实太远。其实仔细想想,由红色政权统治过的国家,历史总是相似的。 |
|
题材抓人,看得揪心,会有其他“不合时宜”联想,如果配合重温《别认为我忘了:柬埔寨失去的摇滚乐》等纪录片,俨然冷水浇心,更压抑和难受;演员选得不错,手法有些保守笨拙,导致亮点不多,算是安吉丽娜·朱莉导演最有野心和坚守人道主义立场的一部,四星鼓励。 |
|
很沉重,这不只是发生在柬埔寨的故事。 |
|
不哭柬埔寨人,哭哭现在的自己吧,区别是没人愿意为你们拍一部电影,你们这里也没人敢真正反思惨剧,受害人失声。朱莉多用俯视镜头以及主观视角,有上帝之悲悯,有柬埔寨小女孩之见闻,把大和小都照顾到了,内容较潘礼德更私密,没有拍红色高棉最惨绝人寰的罪行,只是小女孩碎片的记忆。有西方上层白人的凝视吗,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人再努力也无法完全拜托“自我”,心意是好的就行了,毕竟人家朱莉这两天才去了战火中的基辅,不比一些支持侵略的卑劣之徒真诚的多? |
|
一个字一个字的反驳【张咏轩Wayne® 】的短评,该片不仅没有“贩卖悲情”反而无尽的血腥场景都刻意回避了,就连父母的死都以梦境模糊真相,而“流水账”“满屏女孩的面部大特写”是因为本来就是女孩的回忆录啊你这个傻逼不看片名就敢来批判一番,至于”充满哀怨无助”你在那种血腥镇压高压环境下笑一个给大家看看。◕‿◕。 |
|
不仅电影里的小女孩不懂眼前发生的一切,哪怕站在上帝视角读过这段历史的我也不懂为什么会发生这无法理喻一切。全片最血腥的场景是最后孩子们埋下的地雷,炸死的不是敌人而是本国无辜逃难的百姓……ps:人民公社是为了打散“家庭”这个概念, 他们一家人在人民公社是不可能呆在一起的 |
|
比较切合原著的小格局孩童视角,通过小女孩的所见所历让观众得以感受到红色高棉极权对于家庭的摧残和个人的荼毒,主观化的情绪性镜头很多,碎片化的细节共同搭建起了残暴政权下个人生活的剧变,人物基本以符号化形式出现,在感染力、紧张感、情绪化营造方面略差强人意。(71) |
|
事前听说这片儿收获了不少好评,但个人观感,朱莉的导演能力依然没办法被证明。电影几乎是在重现书里的细节,却几乎没有任何导演个人的表达在其中,无论是情感还是镜头语言,都显得乏善可陈,故事平庸如流水账,浪费了一个本来可以拍出时代底蕴的不错题材,红色高棉的独裁统治显得意味深长,三星鼓励 |
|
( ‘-ωก̀ ) |
|
流水账。 |
|
小女孩的演技隨著劇情推進沒那麼生硬了。不過,片子中的俯視鏡頭、無人機航拍和搖臂是不是用得過頭呢?飾演小女孩父親的Phoeung Kompheak在2014年的法國片《Le temps des aveux》中演過一個會操法語、萬惡之中有那麼一點良心的赤柬兵長。 |
|
在暹粒的时候去一家小餐馆吃饭,店老板是个约六十多岁的大伯,听他亲口讲述了自己经历这段历史并死里逃生的历程,他年轻时学过法语,在金边公司当职员,后来被赶入丛林,饿殍满地尸横遍野,为了毫无意义的愚蠢理想数十万人化为齑粉。失去所有亲人的他侥幸逃生,日积月累重建了生活,又取了妻子,有个孩子还在襁褓之中。。。电影本身是平庸了一些,但这段历史值得被记住。 |
|
和文革一模一样的历史 场景和对话都是那么相似 越看越心寒 我们也需要更多的电影 一遍遍讲述这段往事 永远不要忘记 |
|
只看到在卖苦,而没有真正的切身体会,算是失败了。剧本有堆砌之感,加上重复的镜头调度,观看途中的疲惫感相信会折磨很多人,结尾部分明显节奏加快算是比较好的一部分。潘礼德的加持没使电影走偏,但电影直白得可怕,还是觉得这方面陈冲《天浴》最佳。[C] |
|
看完后想了两天。内心复杂。朱莉是缺乏一些导演天赋,但她的选择很勇敢,我敬佩她。 |
|
以正义之名行邪恶之实,不能遗忘的历史伤痛,题材加一星,安吉丽娜朱莉的导演能力还需进步。 |
|
电影拍得工整,时代背景增添了光彩。影片尽力呈现了小女孩眼中的悲惨世界,因此真实,也因此琐碎,可以命名为“赤柬时期的日常生活”。朱莉精神可嘉。柬埔寨的老百姓要靠越南人解放,历史要靠美国人拍,地雷要靠联合国挖,好悲哀。同样悲哀的是,按时间捋,接下来大概就是《芳华》了。 |
|
影片聚焦红色高棉政权时期的柬埔寨,其养子马多克斯将出演 |
|
毫无节奏可言,简直就是又臭又长,全程小女孩的视角反而架空了真实感,小演员的演技更是被《军舰岛》里的小女生秒成渣都不剩。茱莉导演想做意识流的文艺感,大量的航拍、逆光和特写镜头之后,片子反而成了粗劣的MV感,有种机位被无限滥用的感觉。 |
|
红灾下的人民,生活如同监牢。电影从小女孩的视角出发,剧情平铺直叙,去血腥恐怖,默默的注视着发生的一切。 |
|
爸爸的样子特别动人 |
|
在这个世界的一个红色角落 |
|
导演的能力还不足以去承重内容,但是谁又能去承重这样的内容呢。 |
|
看过的所有讲红色高棉时期电影中最差的一部。朱莉实话作为导演和编剧还有着明显的短板。节奏和表达都非常的业余,你能明显的看到她割舍不了这个那个最后导致崩盘。无法处理好原著改编戏剧,呈现出来的更像是流水账的日常。把情绪作为第一要旨,一切都在散漫无脉动中昏昏沉沉的度过了。 |
|
最感人之处,是能让人相信,战时小女孩坚毅的眼神,和片尾全家追思时,因能家人共同团聚成长而流露出幸福的成年人眼神,可以是同个人。 |
|
没有过多的思辨和批判,从女孩的视角出发更多的是冷静与克制,在是非观还未健全之时,好即是好,坏即是坏,但不也正是这样吗。 |
|
从剧情到镜头语言都忠实得从小女孩的视角叙述,然而也显得避重就轻缺乏力度。 |
|
朱莉和柬埔寨结缘是古墓丽影,拍这个大概是拍给柬埔寨收养的孩子看的吧,所以尽量模糊点残酷和血腥,于是成了一部资产阶级大小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片....... |
|
平铺直叙的传记片,如果将时代背景改为49-79年的天朝,恐怕在孩子的眼中也会同样的恐怖,美国主流价值观在电影中展露无疑,历史真相与否恐怕并不是某个单独的生命可以概括,更多仅仅是一种直观的感情反馈,因此对于历史传记片是一种难题,而如果只是一种宣泄则过于简单。 |
|
白左电影是不是都会在结尾加私货字幕啊。这部片问题最大的还真不是导演而是剧本。感觉剪辑立了不少功,虽然质感依然有点廉价,但应该是尽力补救后的结果。小女孩是个被动的功能型NPC,兜兜转转的工具人,是导演意志的产物。我觉得拍电影都是要受众群的,像这部片,最适合看的人有且只有中国人。朱莉访乌第二天观摩 |
|
浪费题材!!!浪费题材!!!大白话一样的拍摄手法比棒读还棒读!!! |
|
4.5,开头新闻剪辑将视角向柬埔寨过渡。后面紧接的POV镜头表明观众已被生成为小女孩"琅",《他》不是纪录片,快节奏主观化闪回,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占据很大比重且不可或缺。从美国在影片中的暧昧地位暗示了主观性甚至是偏见的,但相反,它在语境下提供了对历史的回应。甚至其东南亚视角 |
|
成王败寇,流水账啊 |
|
红色高棉与当时中国政府的关系…… |
|
(作为您国观众)题材内容毫不陌生,但受制于儿童视角和糟糕的表现力。 |
|
在影像上朱莉没露怯 而叙事上只能说是温吞的流水账 言之无物 |
|
很不一样,用小女孩视角,有种间离感,用来拍血腥屠杀和幸存的主题,保持了电影应有距离。最后一场战争戏,蛮能凸显导演在这方面的用心,有追求。 |
|
消除贫富差距,一切平均分配是美好而幼稚的幻想!人性生来自私,若是物质资源又有限的条件下,偷盗贪污中饱私囊便自然而然的发生!佩服朱莉的导演转型,她导演的电影总是看到政治,看到观点,看到雄心勃勃!着眼儿童视角看时代倒不是先例,但红色高棉的故事讲的不算多,某种程度上映射似曾相识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