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奥外这类片都能一抓一大把。 |
|
2018.9.18 凌晨1点半看完,着实震撼了,平实无华的故事,展示的是又一个英雄的故事。 全程无尿点~震撼人心。最近2年喜欢静夜独自去看这些朴素的电影,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与故事情节共鸣,得到深深的震撼。
感谢每一位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反抗压迫的英雄,历史上终究会补上你的名字。
大家不会忘记你们~ |
|
这就是那种不舍的快进,看完了又想不出什么赞美词语的电影。 |
|
细腻有余,锋芒不足啊。这类片子只能这么拍了吗,寡寡淡淡,无欲无求。非常佛系的拍法。看的也提不起兴致,但又都没有大问题。 |
|
非常平稳的叙事手法,稳到一度让人觉得无聊,真人真事的力量感还是要大于电影本身啊。观影过程中,听到后排的女生对同伴说,“我肯定做不到像他们这样”,想起银行家被捕之前与窗边女士对视的一幕,“勇敢”二字何其沉重,但至少不要做轻轻拉上窗帘的人。@SIFF2019 |
|
哎,看的大气都不敢出!去阿姆斯特丹一定要去看看这个荷兰国家银行对面的纪念碑。以及接管后这些在瑞士银行的钱全交出来了啊,真不知道政府求什么?看看法国鲁昂的教堂,被德军炸了一个塔楼,现在都还没钱修。法国的Cane,75%被德国人炸毁了,现在那些城市基础建设真的是捉襟见肘啊!荷兰有了这些本金才可以搞建设,现在荷兰这里就跟没发生过战争一样,即使是低收入群体住的社区也非常干净整洁,政府有钱啊,做的到位! |
|
胜利在眼前,却倒下了!倒在叛徒与冷漠国人的手里!历史如此相似!莫要探寻人性,还是要远离战争!
没有好的场面也一样扣人心弦,这就是剧情!表演!我们要学! |
|
是那种标准的申奥片格式,表现手法和主题都较为老套,但运用得比较专业娴熟。二幕的叙事节奏出了很多问题,虽然将情感拍得更为细腻,但牺牲了不少张力,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
|
哭了。伟大的幕后英雄。世界因为有你们而美好。 |
|
伟大 |
|
因为真实而变得可信 |
|
动人的原型故事+遗忘历史+四平八稳的流水记账,看似残酷无情利益至上的银行家们为了帮助荷兰,于是建立了一个由牺牲与鲜血铸成的结算体系,并且游走在道德边缘做出了“抢银行”的举动。各方面都很朴实,但显得也有些乏味,凑合看看。 |
|
上海电影节看的。表面平淡的叙事,掩藏了爱国银行家们为了支援反抗力量所做的缜密部署。他们聪明富有,但敢于冒风险坚持正确的事。最后的最后,每一笔进账和出账都有据可查的记录,彰显着荷兰银行家们最后的骄傲,这不是诈骗,这是战争,这是银行家们的战争艺术。 |
|
隐秘、朴素、而伟大 |
|
所有可以被称之为英雄的人物,无论被铭记与否,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后不过是变成了历史教科书上一个冰冷的名字。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讽刺。[B] |
|
如何地道说话荷兰语:一个不会说英文的德国人,喝几斤假酒试图模仿英国人说话 |
|
《战火中的银行家》他被枪决于自己保卫的领土之上。他的事业为荷兰解放作出重要贡献,他的故事也在多年后被人传颂。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译制。 |
|
四平八稳。 |
|
虽然是典型的申奥拍摄手法,前半部分比较平稳,后半部紧张且动人。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又能怎么完全感知那个年代为了国家之利益而自我牺牲的信仰?想起风声最后的独白“只因民族已到存亡,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
|
精彩!德军占领期间,竟然组织了一家地下银行,借钱,然后给抵抗组织提供资金,居然账目清楚,居然还清了。 |
|
有几处挺紧张的,剩下的部分就比较平。果然最后都是被自己人出卖的…… |
|
我妈看的,她评出的本次上影节最佳。 |
|
摄影和配乐都非常考究,但是叙事节奏感觉有问题,全片处处都让人紧张,但没有一处惊心动魄让人铭记,没有集中一处来发力。 |
|
非常棒的电影!剧本剪切演员布景简直像教科书!这可能是今年电影节最满意的一部了(为啥电影节上叫“战火中的银行家”) |
|
我Mokum的骄傲,所有resistance英雄身上都闪着光!片子就中规中矩,比预期中还差了点。 |
|
精彩的故事,只是过于冗长了点,更商业化修饰一些就好了。 |
|
复杂的历史,上层阶级用命和荣誉来革命的灵魂。 |
|
欧洲人拍的二战题材,历来比好莱坞细腻 |
|
恐怖时期的流血牺牲和冒险,似乎都抵不过几张银行欺诈性质的本票。他是英雄还是叛徒,是战士还是骗子。放弃安稳的家庭流落四处忍受寒风,用水管通信号,在袖口里藏乾坤。童年时兄弟出海从帆船上掉落,长大后孩子爬树从树枝上掉落,轻如鸿毛总是不断掉落,可总有人重如雕塑,立在国家银行对面成为永恒。 |
|
每个人都可以做一点什么 |
|
前面的剧情比较平稳,后面有一定的紧张度。看到最后的真人照和纪录片,差点落泪。当年的那些牺牲者,如今还有人想念你们,你们就没有白白牺牲。 |
|
硬盤裏存了很多二戰題材的片子,在所有故事裏都是在述說在極端黑暗的年代裏人性如何被扭曲,而更有一些人是如何堅守良知、讓人性發出最寶貴的光輝。 |
|
也就国外敢拍吧,毕竟是涉及“诈骗”的,不过who cares. 战争时代的英雄应该被后人所纪念! |
|
开头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这里所涉及的是上流社会银行家的抵抗故事,其实无论是国内的抗战片还是欧洲的二战片,很多时候关注的都是小人物的抗争,因为更好写,上流社会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内幕,很容易就涉及灰色地带,比如主人公的行为因为长期以来违反银行界职业道德而得不到宣传。主人公不是小人物,是个即便在占领期间也依然锦衣玉食的富有银行家,所以他的目的才显得更纯粹。但是说实话,感染人心的力量真的不强。 |
|
不知道为什么无聊到爆,看也行,不看也行! |
|
相比较银行家世家,我们大多数人只能活在无尽的灰暗里 |
|
勇敢的不平凡的人 |
|
凑合吧… |
|
影片记述荷兰银行家的真人真事,堪称“荷兰辛德勒”。
纳粹统治下的荷兰,银行家满怀爱国热情,以特有的金融才能成功开设地下银行,冒死为抵抗运动筹集资金。电影用对比镜头表现的银行家的家国情怀,令人起敬,一面是银行家温馨的家庭生活,对妻子、孩子的爱,柔情又丰满,一面是纳粹的凶残和罪恶,尤其是在刑场上,银行家面对死亡,眼里还是孩子们游玩的景象:爬树、航海……与其说,这一切是银行家的回忆,不如说,是仁人志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愿意抛头洒血。随着一声罪恶的枪响,银行家壮烈牺牲,美好的景象戛然而止。
|
|
伟大的牺牲。经济战线的伟大抵抗运动。后半部分惊心动魄。 |
|
No.13SIFF 以二战为题材的电影璨若星河,要么直面战争,如《拯救大兵瑞恩》,要么表现人文,如《辛德勒的名单》。而此片却另辟蹊径,表现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即银行家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抵御侵略。节奏很紧凑,让人始终揪心。最暖的是妻子的两次鼓励,还有来自兄长的鼎力同行。8分 |
|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二战中银行家为抵抗纳粹的各种活动筹款的故事。故事中的银行家所做之事极其伟大,让人敬佩,他在荷兰光复之前被纳粹枪杀,在战后几十年荷兰政府才为其立碑。从电影的表现来看,银行家有些过于激进,不具备金融人士应有的审慎态度。他的哥哥与其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保守一些也许更有成效,也会保护他人家人与自己。 |
|
荷兰关于二战的电影,其他都是关于正面与纳粹进行斗争,可这位银行家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抵抗组织购买武器弹药维持抵抗,通过游说来让更多的银行家参与进来,最后戏耍纳粹于股掌之间。虽然由于叛徒的出卖被处死,但他的功绩并没有被人埋没,每一笔钱都有记账,全部都能对上,一分不差。可惜这么伟大的人物一直隐姓埋名,知道最近才被挖掘出事迹,纪念雕像正矗立在他工作的荷兰中央银行的对面。 |
|
电影节第19场
358 |
|
其实本应该不错,但这个故事讲述方式太俗套了,视点角度高中生都做得到。犹如主流老派好莱坞,还是那种没什么经验和创新思维那种。架构也没有新意,每个关键点和转折点几乎都能预测。 |
|
服化道非常棒,电影也很有质感,但我不喜欢它的价值观。荷兰版红色嗳帼片。弟弟的伟大事业自然是没有错,但是,你必须承认危难下有害怕的人、有懦弱的人、有事不关己的人。对这些人侮辱、蔑视、道德绑架,只能说明你也挺烂的。 |
|
老套 |
|
氛围不错 |
|
6分电影。 二战题材,叙事结构我不是太喜欢,所以给六分。至少我没有被感动。 人物感觉作偏了。 |
|
讲述历史。 |